【改革创新】深挖乡村地情资源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方志四川 2024-06-27 13:40:35

深挖乡村地情资源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华夏文明历久弥新,其根脉在乡村,传承和弘扬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2023年6月,“同城连心·史志兴村”主题研讨活动在新津举办,成德眉资地方志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分享史志兴村经验,共话方志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以此为依托,聚焦“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等重要课题,开辟“史志兴村”专栏,深挖村(社区)文化脉络,理清发展思路,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志”力支持。截至目前,已推出系列文章17篇。

“同城连心·史志兴村”主题研讨活动(图源: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

一是强化新津区委领导,确保方向不走偏。坚持在新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史志兴村工作,参加新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现场调研,实地了解村(社区)发展变迁、特色亮点和建设成就,结合现场调研情况确定史志兴村撰写点位,确保专栏与新津区委农村工作部署同步。比如,2023年6月15日,新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到安西镇千亩荷塘等点位调研,6月21日区新津区地方志办赓即推出《从藕花深处看和美乡村建设》。

新津区安西镇千亩荷塘(图源: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

二是坚持志办统筹,确保工作不脱节。新津区地方志办始终践行“存史、育人、资政”时代使命,主动靠前服务,担起总结和宣传展示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用,联动新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津区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史志兴村”专栏的策划、组织、实施、推广等各环节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整体质量和推进节奏,确保有序开展不脱节、工作标准不降低。

三是突出镇村联动,确保基层不缺位。坚持调动新津区8个镇(街道)和82个村(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从镇村发展定位和需求出发,有所侧重地挖掘在地文化,全面、真实、准确反映村(社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历程。由新津区地方志办明确一名文稿主笔人员,同时,把涉及镇(街道)和所在村(社区)的相关干部、乡贤纳入撰稿团队,共同策划、撰写和审核文章内容,避免文稿撰写与村社需求出现“两张皮”。

一是深挖村(社区)在地文化。充分利用好全区第一轮和第二轮修志成果,以挖掘和传承村(社区)在地文化资源为主线,坚持把历史沿革讲清楚、文化故事讲清楚、发展成就讲清楚“三个讲清楚”,帮助村(社区)系统梳理文化脉络和发展历程,对本村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比如,深挖普兴街道岳店社区的人与事,社区在发展治理、文化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推出文章《一个岳飞后人聚集的村庄,正变得越来“岳”好》。

新津区普兴街道岳店社区(图源: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

二是提炼村(社区)内在特质。坚持把特色文化挖掘与内在特质提炼相结合,帮助村(社区)找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内在特点和优势,培育形成本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助力推动这些内在特质融入村(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中。比如,通过梳理兴义镇波尔村的由来,突出信义守正,提炼出波尔村“诚信不二”的核心价值,提升全村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有别于其他村(社区)的“不二”文化。

三是服务村(社区)发展治理。始终秉持“修志为用 服务发展”的理念,注重史志成果转化应用,坚持把史志文化与助推村(社区)发展治理相结合,融入社区环境打造、村规民约管理和产业发展之中,彰显史志兴村的活力。比如,梳理普兴街道天宫社区牧马山二荆条辣椒种植历史,营造和展示社区厚重的辣椒种植、加工文化底蕴,积极服务“二荆条乡村博物馆”建设,助力天宫社区手工豆瓣酱产业发展。

新津区普兴街道天宫社区(图源: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

一是多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围绕转变“只管前期写,不管后期用”的窘境,坚持横向联动用好“全域全媒”、纵向联动报送“有料信息”的宣传模式,推动媒资共建共享,加大信息上报力度,扩大“史志兴村”宣传影响力。目前,已有《浪漫梨花 潮玩文创》《芳韵东华的原乡生活》等5篇文章,被省市地方志办和学习强国转发。

学习强国

方志四川

二是及时性记载变迁史实。坚持把“史志兴村”文稿撰写与后期镇村志编纂工作有机结合,同时也作为地情资料深度挖掘整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时记载收录村(社区)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故事。比如,在普兴街道回龙村整理完善了龙溪河的传说故事,在普兴街道岳店村梳理记载了“知心大姐”和“金牌调解员”的人物故事,在花源街道柳河社区补充记载了“商周遗址”文物考古。

新津区普兴街道回龙村(图源: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办)

三是全方位融入群众生活。坚持民有所需、志有所为,积极探索史志挖掘成果呈现新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村(社区)故事,促进史志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比如,花源街道共和村依托赵井坎的故事,开展林盘保护修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史志文化成为乡村之魂;普兴街道骑龙社区依托骑龙故事,大力宣传宽宏大量、善良仁爱的品质。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