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视野和习惯的较量

雯语说文 2023-10-27 09:41:26

01

电影《教父》里有句著名的台词说: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而这所谓的“看透本质”,就是事物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底层逻辑越坚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很显然不再是知识,也不是别人替你总结好的经验。而是:“探寻万变中的不变,持续看清事物的本质。”

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视野和习惯的较量

一条关于浙江大学的视频。

深夜十一点半,浙大的教室里依然有学生在埋头苦读,保安要到每个教室“驱赶”学生回去。

可他们在离开教室以后,并没有直接回寝室,而是在走廊里找个位置继续学习。

凌晨一点多,浙大附近的咖啡馆也挤满了熬夜学习的学霸。

有人累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有人实在撑不住了才会回宿舍。

有时候,就连老教授也都是凌晨推个自行车回家。

你会发现,名校生的世界里,没有上课和下课之分。

哪怕是课余时间,师生也都用来充实、提升自己。

反观有些大学生,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平时不努力,考试前开始临时抱佛脚。

王九月是山东某大学的一位教师,受朋友之邀他到一所民办高校代课。

第一次上课,王九月提前20分钟赶到教室。

可上课前5分钟,教室内空无一人,他一度怀疑自己走错了教室。

上课铃响,学生们才陆续走进教室,手里拿着油条、豆浆、煎饼、包子,一边吃一边找座位坐下,就像进了电影院。

上课时,学生干什么的都有:玩手机的、睡觉的、聊天的,唯独没有认真听课的。

王九月采取了很多措施想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但都以失败告终。

期末考试前,他给划了重点,就差直接告诉答案了,学生还是考得一塌糊涂。

第二年,他坚决拒绝了朋友邀请,给再多的课时费也不去了。

因为给那些学生上课,让他完全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一边是废寝忘食地求知精进,一边稀里糊涂地混日子,两者之间差的真的不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

作家红小猪有个观点,我很赞成:

“有些人只看见了一流大学的一流条件,却不知道一流大学为何一流。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跟这个社会较量,他们的知识、眼界,乃至平日的生活习惯都促使他们有能力秒杀二流学校。”

知识改变命运的背后,其实更多是视野和习惯的较量。

0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哪一刻,你感受到了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差距?

一位去北大参加过学术交流的二本学生写道:

“从校园建设、环境设施到图书馆、科研资源,北大都比我的母校好太多了。

北大的活动通知栏上世界级学术讲坛、大师讲座排得满满当当,而我们这样的交流活动,一年可能只有一次。

课余生活极其丰富:攀岩、滑冰、健美操、辩论赛、国际夏令营等更是任你选择。”

普通大学前三名才能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而同等级别的活动在名校里每月都有。

为什么要上名校?

因为名校丰富的资源,可以打开你的视野,提升你的生命层次。

主持人白岩松有一次坐车颠簸9个小时,到内蒙古一所普通高校做讲座。

一个能容纳2000人会场座无虚席,门口还有几百个学生挤都挤不进来。

参加完内蒙的讲座,白岩松紧接着又去参加北大百年讲堂,路过告示栏,他看到了北大一周的活动列表。

那一刻,白岩松感到非常震惊:北大一周的活动,快要顶上内蒙古那所学校10年的。

去北大做演讲的都是什么人?

是业界精英、科学家、作家、国内外著名学者…

一个个巨人走进校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你的视野和见识怎么可能开阔不起来。

人不可能成为自己没见过的人。

一个人拓宽视野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读书,海量地读书;第二种就是见人,疯狂地见牛人。

清华大学学生@肖菜菜说,清华大学是一个资源过剩的地方。

清华大学的音乐会、展览和讲座实在太多了,多到学生已经看不过来了。

而这些活动在普通大学一年只会举办寥寥几场。

学历提升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对很多人来说,眼界的起点来自教育,而名校的教育将让你的眼界变得更宽,格局变得更大。

03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一位学生,在毕业多年后分享了清华对他人生的影响。

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教授让他们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

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

教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

没办法,他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三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

还有一次上高数课,教授让他们回去用MATLAB软件画一个三维wuli.in图形。

这是数学系学生才要求掌握的软件。

可没有人觉得教授的要求无理,他们又在图书馆熬了几天,再次掌握了一个软件。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监督、督促。

清华读书期间让他们养成了不畏艰难的习惯,所以他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无论遇到多棘手的任务,他都没有抱怨过。

他做事积极主动的态度,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名师杨宗斌说过,不论是否名校出生,学历平均仅会影响职业生涯6.5年。

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即便高学历已经不能对他的职业生涯有任何帮助。但他们在求学路上,培养出来了各种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会伴随他们一生。

知乎博主@Molin也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大的应届毕业生,刚入职时工资比老员工还高。

当时有很多人不服气。

但那个毕业生对此毫不在意,每天带着笔记本东奔西走,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用一年时间,持续观察记录天气对空调销量的影响。

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设计出了预测模型。

根据他模型列出的销售计划,让整个销售部门的业绩翻了两倍。

曾经那些质疑他的老员工,纷纷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他办事有头脑。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名校学生在深造过程中,不仅牢固掌握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做事严谨、深度思考、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而这些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助力他们的职场之路走得更快、更远。

而《底层逻辑》的这套理论技术就在于帮助和激发人们开发自身蕴藏着的才能。

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找到解决问题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这本书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对社会人性底层逻辑的深刻认识,以及它为根除自身弱点所开出的有效处方。

不得不说《底层逻辑》是华金黄金董事长、证商集团董事长杨伟龙先生最成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汇聚了他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全书理论均从真实场景出发,提供了大量经典案例。

常见的思维偏误会阻碍我们生成创造力的思维,他的这套理论和训练方法,集中在引导你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突破固化思维,将有益的逻辑为己所用。

本书从议题思维、假设逻辑、分类逻辑、矩阵逻辑、闭环逻辑等方面,教你直击事物的本质,寻求变化背后的变化,活出通透、成功的人生。

所以说,这本书是真正教你如何提高认知力,突破思维局限,探究社会人性的一本书!

同时,它的快节奏、实用性和易于操作掌握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适应竞争社会的优势。只要你不断反复研读,它必将助你获取成功所必备的那85z?能力。

因此我给大家推荐这本《底层逻辑》,很多看了之后,还付诸于行动的读者,都通过这本书,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

当然除了《底层逻辑》,让人受益一生的几本书《认知觉醒》《好好接话》《好好说话》《精准表达》,《沟通艺术》也是让人充分地认识自己,并解决除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于这几本书,大家的评价是这样的:

“看完这本书,像被人当头棒喝,也像忽然淋了场雨,瞬间清醒了过来。”

“这些可都是很好的书,值得仔细阅读,每本书里都包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是生活中、工作中、创业中的精神辅助工具。”

读《认知觉醒》知道,一个人赚的每一分钱,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取决于他对这个世界认知的高低。

读《底层逻辑》知道,人生真正的排序是,价值在前,人脉在后,所谓的关系,不过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

读《精准表达》知道,说话前动脑子使用逻辑思维能力和验证假说能力思考!

读《沟通艺术》知道,良好的沟通是要说对方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

读《好好接话》知道,会说话是优势,会接话才是本事!

读《好好说话》知道,会好好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这几本书集思维突破、沟通技巧、心理学之精华,为人生所必读。是行走社会,经营家庭的参考书。书中涵盖了很多经典案例,每篇都有解析与导读,教会大家为人处世的生存法则和智慧谋略,借他人之经验,少走很多弯路。

参透这几本书,何愁过不好这一生?

整套书99元,价格并不贵,也就是一顿饭钱,就能让自己领悟到人生的智慧,换来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值得!

大家点击下面就可以购买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