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手机、PC互联,骁龙靠什么实现1+1>2

电脑报 2024-06-21 16:40:50

科技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像是我们熟悉的手机厂商,无一不是卷性能、卷影像、卷设计……但是对于比较传统且成熟的PC行业,由于x86架构已经比较成熟,厂商除了使用越来越强的CPU、GPU,似乎也比较难拿出什么新东西,这样导致PC消费市场在近几年一直比较低迷。

特别是今年全球范围内不少厂商都纷纷入局AI,相应的终端产品也是越来越多。对于用户来说,能带来许多实用的刚需功能,包括传统PC厂商难以解决的手机/PC互联互通能力,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而这些AI功能,特别是端侧大模型相关的应用,也充分刺激了用户的购买欲望。这也让更看重CPU、GPU的传统PC厂商,不得不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具有人工智能运算能力的NPU上了。

相较于传统的英特尔、AMD等平台,具有目前全球最强NPU算力的骁龙X系列平台,自然就有着先天的优势。特别是在在手机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高通,就凭借骁龙X系列PC平台(包括骁龙X Elite和骁龙X Plus)重塑PC体验,其终端产品也在近日批量进入市场,为笔记本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

性能、续航、便携全都要

众所周知,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和体积趋于正比,想要火力全开,就不得不增加功耗,同时还要辅以更大的散热体积,这样一来续航也就难以维系,电池大小也要随之增加,自然就只能牺牲便携性了——如此一来,笔记本的性能、续航、便携性就成为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厂商也只有在多方权衡之后,选择一套相对平衡的方案。

笔记本厂商此前的主要芯片供应商就是英特尔和AMD两家,加上苹果自家的M系列芯片,这些行业大佬都难以攻克的难题,高通这个后起之秀则是用自己的方式交出了答卷:用手机等移动平台的思路去设计桌面平台。

高通这次推出的骁龙X Elite平台就采用了骁龙8 Gen3同款的4nm制造工艺,同时两者的架构技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该平台使用了自研的Oryon架构,能兼顾性能和功耗,为笔记本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据了解,骁龙X Elite集成了12个Oryon高性能核心,都可以跑到3.8GHz,还可通过主动升频技术,将其中2个核心提高到4.3GHz,以满足高负载场景的性能需求。基于移动平台的设计思路,骁龙X Elite对能效进行了深度优化,可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动态调节核心运作,以实现性能和能耗的平衡。

作为对比,骁龙X Elite的单核性能达到英特尔酷睿Ultra 7 155H的峰值性能时,功耗低65%,相同功耗下,性能领先54%。多核性能也比英特尔酷睿Ultra 7领先52%(相同功耗),功耗则是低了60%(相同峰值性能)。

GPU方面,从高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骁龙X Elite搭载的Adreno GPU在相同功耗下,性能领先英特尔酷睿Ultra 7 36%,相同峰值性能,功耗低达50%。相比AMD锐龙9 7940HS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显然,以传统PC的角度来看,骁龙X Elite已经能够最大程度解决性能、续航以及便携性这个“不可能三角”了,并且相比x86企业新推出的处理器也有着明显性能、功耗优势。

颠覆AI PC市场还看骁龙

那么,对于如今如日中天的AI PC,骁龙X Elite表现如何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AI PC最看重的就是NPU的能力,去年底苹果推出的M3系列芯片,就是一个拥有“神经网络引擎”的AI芯片。而骁龙X Elite搭载的Hexagon NPU则可实现每秒45万亿次的算力,支持在终端侧运行超过13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是当之无愧的算力天花板。

从高通公布的UL Procyon AI测试成绩来看,骁龙X Elite拿下了1787的高分,远超苹果M3(898分)和英特尔酷睿Ultra 7 155H(480分),相较于英特尔酷睿i7-13800H和AMD锐龙9 7940HS,更是有着近10倍的提升。

能达到这样的成绩,也是因为骁龙X Elite集成了骁龙平台独有的、来自移动平台的AI引擎,Hexagon NPU的设计与架构技术也和骁龙8 Gen3同宗同源,同时包含传感器中枢,达到高性能低功耗的表现。

高通还特别优化了Hexagon NPU以及Adreno GPU、Oryon CPU的调用算法,打造了一套异构计算架构的AI引擎,从而在端侧实现快速、高效的AI运算,同时兼顾性能与功耗的平衡。

正因为如此,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软、三星等众多笔记本厂商已经联合高通,推出了搭载骁龙X Elite/骁龙X Plus平台的Windows 11 AI PC,目前开售、预售,和即将发布的已经有至少22款,包括荣耀等厂商,也宣布即将推出骁龙X系列平台的AI PC终端,未来也许还有更多笔记本厂商选择骁龙PC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体验升级的产品。

其实在本月初的一次骁龙 X系列新品体验活动中,我们已经提前感受了搭载骁龙X系列平台的Windows 11 AI PC真机,通过技术演示及软件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骁龙X系列在性能、能效以及AI方面的优势。

比如骁龙X系列平台能够在端侧,也就是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运行百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足够完成诸多PC上的刚需应用,比如图文生成、画质增强、AI滤镜、代码生成等。除了这些基本功能,高通还联合微软、Adobe等软件开发商基于骁龙X系列开发了许多生产力工具,包括Office系列软件、达芬奇等都加入了许多生成式AI功能,比如文章生成、一键抠图、背景替换等……都能为用户带来不少实质性的帮助。

特别是在生产力方面,此前的PC产品,就算是性能再强,也只能说提升多少秒的渲染速度,或者能够同时编辑多少个图层,如今有了骁龙X系列平台的AI PC,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还能使用强大的生成式AI能力,帮用户完成一些费时费力的基础工作,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创意上面,变得更加高效。

多端互通,骁龙有着天生优势

重点回到前面提到的多端互通,其实不少厂商都在大力推进相关功能。不过更多的还是以手机厂商为主导,传统PC厂商并没有拿出太多真正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东西。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生态越来越封闭,比如你买了A品牌的手机,大几率就会倍绑定到A品牌的PC产品中,因为多数互联互通功能都只能在同品牌之间进行。看似百花齐放,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可选项会越来越少,为了这些互通功能,就不得不选择同一品牌的产品。

造成这样的局面,不是厂商不努力,而是手机和PC两个产品之间天生就有这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手机的ARM架构和PC的x86架构在软硬件层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同品牌之间的产品,可以通过内置的软件实现部分互通功能,但是跨品牌之间就很难做到了。

比如此前苹果生态的硬件产品在多端互通上一直有着不错的体验,更多的还是通过云服务来完成,直到它在自家的iPad和Mac用上了自研的M系列芯片(ARM架构),才真正打通了多端互通,带来了更丰富的使用体验。

但是,苹果的自研平台并不对外开放,仍然封闭在苹果自家的生态中。如此一来,在手机、笔记本以及耳机、穿戴设备甚至是汽车等领域都有布局、且OEM生态极为广泛的高通骁龙系列平台,自然就成了一套很好地解决方案。

此前,高通为骁龙平台早早赋予了Snapdragon Seamless跨平台技术,可实现多终端跨系统的无缝连接、共享外设、多终端协作等功能,将手机直接投屏到电脑上这样的常规操作就不提了,它还拥有不少智能功能,比如拿着手机靠近PC,PC就会自动解锁供你使用,同一套键鼠,也能在多个终端设备上无缝切换,手机和PC上的文件,也能够直接拖曳移动,同时在不同设备上协同处理。

而这些,几乎都是不需要刻意做什么操作,是符合人们直觉的功能。再举个例子,在用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听歌时,在PC端发起视频通话,这时候手机音乐就会暂停,耳机也会自动切换到PC音源,完成通话后无需任何操作,即可无缝继续播放手机音乐……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Snapdragon Seamless技术已经应用在骁龙X、骁龙8 Gen3以及不少与高通合作的智能穿戴/耳机等设备上。如此一来,消费者也不用被某一个品牌“捆绑”,能够无所顾忌地挑选自己心仪的产品,只要是搭载相关平台的终端产品,都能够享受快捷、稳定的互通功能。

而如今PC端的骁龙X Elite平台首次将高通自研的Oryon CPU商用,如果将其放在手机平台,那么,手机、PC将可能从硬件底层进一步打通,这就不得不对下一代骁龙旗舰移动平台投入更多期待了。再加上同样的Hexagon NPU,未来至少在骁龙平台,AI手机、AI PC等不同终端类型有望在对互联互通上的推进上再进一步。鉴于骁龙X Elite在首批商用的Windows 11 AI PC上的表现已经受到诸多媒体认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PC上具备强大性能能效的Oryon也将赋能下一代手机平台获得更强的性能能效水平,以及更好的AI能力。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在上个月发布了一篇《AI手机的现在与未来》调查报告,其中有一项数据很值得关注:绝大多数AI手机的意向消费者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更看重手机的体验,厂商必须拿出创新性功能才能激发购买欲望。在PC行业同样如此。无论是搭载骁龙移动平台的手机,还是骁龙X Elite平台的PC,其强大的AI能力,在未来都会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考虑对象。

在报告中Canalys还提到,高通正努力确立自己在端侧AI领域的领导地位,其独有的量化工具和软件开发工具,都能给用户带来实质性的体验差异化。专有的AI引擎也将发挥关键作用,并且打通到其他骁龙平台。

Canalys预计高通将继续领跑安卓AI手机市场,毕竟在厂商和消费者心中,都一直很认可“无高通,不旗舰”这句话,庞大的用户群体,也让手机、PC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所以,想要拥有更好的AI体验,以及方便的多端协作功能,搭载骁龙X Elite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应该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毕竟,在AI时代,在多种终端产品上都有布局的骁龙平台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样的架构,同样的高性能、低功耗,加上强大的AI算力和端侧大模型体验,以及自身在网络连接、安全隐私、游戏体验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肯定会迅速推进AI终端的普及,让消费者看到骁龙芯的新潜力。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