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贞儿:31年宫女23年宠妃,宪宗为其废后,死后按皇后规格下葬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6-21 16:20:33

明朝皇帝大多痴情,都有一个自己的初恋,比如:

明太祖朱元璋,初恋便是发妻马皇后,二人婚后举案齐眉,马皇后先后为朱元璋生五子二女。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再没有立后。

明成祖朱棣,初恋便是青梅竹马的徐皇后。徐氏在嫁给朱棣之前便在婆婆马皇后身边侍奉3年,二人经常能见面,日久生情。婚后朱棣更是独宠徐氏,徐氏先后为朱棣生下三子四女,徐氏病逝后,朱棣再没有立后。

明宣宗朱瞻基,初恋是自己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推荐的孙氏,只是朱棣并未将孙氏册封为皇太孙妃,只是太孙嫔而已。朱瞻基登基后,孙氏生下皇长子朱祁镇,朱瞻基便逼着发妻胡善祥退位,扶孙氏登上皇后之位。

明英宗朱祁镇,初恋是自己的发妻孝庄睿皇后钱氏,钱氏出身靖难功臣之家,是英宗的祖母诚孝昭皇后张氏亲自为孙儿挑选的皇后。英宗与钱氏是“先婚后爱”,哪怕钱氏一生无所出,哪怕是身有残缺,英宗照样宠爱尊重、护着自己的发妻。临死前留下三条遗言,其中两条跟钱氏有关。

不管是太祖皇帝与马皇后、明成祖与徐皇后、明宣宗与孙皇后,还是英宗与钱皇后,都是年龄相差无几的夫妻,也就是我们眼中正常夫妻应该的年龄差距。然而到了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放着年轻貌美的皇后无动于衷,却独独喜欢年长17岁的宫女万贞儿。

甚至想要让万贞儿做自己的太子妃,英宗不许,宪宗才作罢。

然而宪宗却宠了万贞儿二十多年的时间,直到万贞儿58岁病逝。万贞儿病逝的时候,宪宗竟说了这样一句话:贞儿去了,我也活不长了!果然仅仅几个月后,宪宗病逝,年仅41岁而已。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让宪宗宠爱二十多年的万贞儿,究竟为何如此得宠,架空两位皇后?

01

万贞儿是山东青州府人,父亲万贵原为县衙椽吏,受亲戚的牵连而被贬到了霸州。

为了日后家人能有一个依靠,万贵便将自己年仅四岁的女儿万贞儿托付给同乡,让其将女儿送入宫为宫女。就这样,年仅4岁的万贞儿便正式开始自己31年的宫女生涯。

万贞儿虽然年幼,但是十分乖巧懂事,深得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镇的生母)的喜爱,将其留在身边侍奉。孙氏是宣宗皇帝十分宠爱的继后,万贞儿能得到孙皇后的喜爱,在后宫的日子自然不会难过。

宣德十年正月,宣宗病逝,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登基,史称明英宗。孙氏作为英宗生母,自然是独一无二的皇太后。这一年,万贞儿6岁。

在皇太后身边又侍奉14年的时间,万贞儿便出落成了一个20岁的妙龄女子。

而此时的万贞儿也成了孙太后身边最得宠、深得信任的宫女,也就是在这一年,孙太后给了万贞儿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自此以后,万贞儿便同未来的夫君得以朝夕相处。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说服下,仅准备了两天的时间,到了第三天便率领50万大军亲征瓦剌。然而此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大明王朝的精锐也大多死在了土木堡,而英宗则是被瓦剌人活捉。

为了大明王朝,孙太后不得不让郕王朱祁钰扶上皇位,史称明代宗,年号景泰。

虽然郕王有自己亲生的儿子,但是孙太后为了日后大明江山还在朱祁镇这一脉,便将自己的亲孙、年仅3岁的朱见深封为皇太子。

孙太后的意图很明显:郕王虽然登基称帝,但是多年后要将皇位传给侄儿朱见深。

朱见深被封为太子,便是孙太后此时唯一的指望,她必须要庇护孙儿周全,所以便让自己的心腹宫女万贞儿,去照顾年仅3岁的皇太子。

自此以后,万贞儿便同太子朱见深形影不离,朝夕相伴。

景泰元年,英宗时隔一年之久终于回到京城。

但此时的皇位上坐着的是代宗皇帝,而且代宗丝毫没有退位让贤的意思,甚至将兄长迎回后便迫不及待将其送到了南宫,幽禁起来。同英宗一起幽禁南宫的,还有英宗所有的妃嫔们,其中便包括钱皇后与朱见深的生母周氏。

生母身在南宫,不得自由,朱见深作为皇太子住在太子宫,不能与母亲父亲见面。

自然从小便缺乏父爱母爱,除了能时常见到自己的祖母孙太后,朱见深能依靠的便是万贞儿。

景泰八年,在孙太后的支持下,石亨等人发动南宫之变,迎接英宗重回乾清宫,第二次登基,年号改为天顺。此时的钱皇后仍旧无子,英宗便将长子朱见深复封为皇太子(景泰三年被代宗废掉太子之位)。

这一年,朱见深11岁,万贞儿28岁。

万贞儿仍旧如往常一样,照顾着太子朱见深的生活起居。

慢慢的随着太子朱见深逐渐长大成人,开始对身边这个大自己17岁的宫女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非母子之情,而是男女之情。

天顺八年,太子朱见深已经18岁,到了该选太子妃、大婚的年纪。

朱见深深爱万贞儿,便向父亲英宗提出,要万贞儿为自己的太子妃。

万贞儿仅比英宗小三岁,跟太子生母周氏同岁,英宗怎么肯一个比儿子大17岁的宫女为太子妃?毕竟此时的太子妃,便是日后母仪天下的皇后。见父亲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朱见深只好作罢。

这一年,英宗为太子挑选了三位秀女:吴氏、王氏与柏氏,想要从这三位秀女中挑选出一位为太子妃,但还需要再考察一段时间。然而还未能英宗决定最终的太子妃人选,便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临死之前英宗叮嘱钱皇后与周皇贵妃,要好好考察三位秀女,尽快确定太子妃人选。

英宗病逝后,太子朱见深继位,史称明宪宗,年号成化。

宪宗登基后,便将吴氏选为皇后人选,举行大婚之礼。

而万贞儿仍旧作为宫女,侍奉在宪宗身边。虽为宫女,但与宪宗形影不离,得宪宗独宠。

02

吴皇后出身名门,父亲吴俊是御林前卫指挥使,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更何况吴氏年轻貌美,举止端庄,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刚大婚便失宠,宪宗对自己不闻不问,而与自己争宠的还是一位宫女。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吴皇后怎么能忍得了这口气?

此时的万贞儿虽然得宠,但尚且只是一位宫女,吴皇后便经常为难万贞儿,找万贞儿的茬。若是普通的宫女,即便是皇后故意为难,也不敢顶撞皇后,毕竟古代等级森严。而万贞儿并非普通的宫女,而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宪宗最宠爱的女人。

万贞儿便同吴皇后顶撞了起来,吴皇后便以此为借口杖责了万贞儿。

然而吴皇后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杖责一位宫女,而被废后。

宪宗得知万贞儿爱挨了打,便气势冲冲地前往吴皇后的寝宫,直接下令杖责吴皇后为万贞儿出气。而这还不能平息宪宗内心的怒火,便想要废掉吴氏后位。

但吴皇后毕竟没有大错,想要废后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宪宗都为吴皇后找好了:吴皇后的父亲吴俊为了能让女儿为太子妃,贿赂宦官牛玉,其实先帝看好的太子妃人选是王氏。

就这样在得到两宫皇太后同意后,宪宗直接废后。

吴氏仅在后位上一个月的时间,便被废掉,搬到了冷宫居住。

不过即便是吴氏被废,宪宗也不能将万贞儿直接册封为皇后,所以便将王氏封为继后。王皇后照样不得宠,不过王皇后比吴废后要聪明,见万贞儿如此得宠,她便做好自己身为皇后的本分,从不争宠,也不与万贞儿为敌。所以王皇后虽无后,却得以善终,死后同宪宗合葬帝陵。

万贞儿一如既往的得宠,无人能与之媲美。成化二年,盛宠的万贞儿生下朱见深的第一位皇子,皇后无所出,万贞儿所生的皇子便是板上钉钉的皇太子,万贞儿母凭子贵直接被封为贵妃。

宪宗为心爱的女子为自己生下皇子而感到十分高兴,派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

然而天不遂人愿,皇长子未来得及被封皇太子,仅一岁夭折。

这是万贞儿唯一的孩子,之后万贞儿再没有怀孕。

这一年,万贞儿38岁。

虽然皇长子夭折,万贞儿也不再年轻,但宪宗仍旧盛宠万贞儿,对她的宠爱不减分毫。

而失去儿子的万贞儿,仗着宪宗的盛宠,便开始妒忌那些怀孕的妃嫔,只要是哪位妃嫔怀孕无一例外会成为万贞儿的眼中钉。以至于在成化十一年之前,宪宗没有一位皇子陪伴在侧。

03

同吴废后、王皇后一同入宫的柏氏,成化二年被封为贤妃,成化五年生下皇次子朱佑极。作为宪宗实际上的长子,在成化七年朱佑极被封为皇太子。然而成化八年,朱佑极夭折,据说是万贵妃所为。宪宗将次子追谥为悼恭太子,悼恭太子夭折后,后宫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皇子公主出生。

不仅朝臣们着急,宪宗自己也着急,毕竟若无皇子出生,便无人继承皇位。

其实在次子朱佑极之后,还有一位皇子出生,只是因为万贞儿万贵妃的缘故,而一直被偷偷地养在冷宫,除了少数几个人知晓外,其他人都不知晓,就连宪宗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儿子已经慢慢长大。

而这个偷偷被养大的皇子便是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而朱佑樘的生母便是宪宗的纪淑妃。

纪氏是内藏库的一位女史,因为满腹才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宪宗前往内藏库的时候,便喜欢同纪氏聊天,十分喜欢纪氏的才华,一来二去的便宠幸了纪氏。而纪氏的肚子也很争气,一次便有了身孕。

万贞儿得知后,十分生气,便着人前去让纪氏滑胎。

奉命前去为纪氏滑胎的宫女,回来跟万贞儿复命:纪女史是得了痞病,并非怀孕。

万贞儿这才作罢,只是让万贞儿没想到的是,她身边的宫人欺骗了她。

不过为了防止宪宗再宠幸纪氏,万贞儿将纪氏赶到了冷宫附近的安乐堂居住。

十个月后纪氏平安生下一个儿子,万贞儿这才得知自己被骗了,虽然纪氏已经生下皇子,那么这位皇子便不能留。万贞儿便让太监张敏前去安乐堂,溺死刚出生的孩子。

张敏是宫里的老太监了,他实在是不忍心皇上无子。

所以便偷偷地将皇三子藏了起来,在吴废后、其生母纪氏几人的一起努力下,让皇三子得以活了下来。万贞儿并不知晓,以为纪氏所生的孩子早已被淹死了。

到了成化十一年,在宪宗感叹自己膝下无子时,张敏才将皇三子的存在告知了宪宗。

宪宗十分高兴,将皇三子接了出来,为其取名为朱佑樘。并昭告群臣皇三子的存在,将其生母纪氏封为淑妃,居住在永寿宫。

作为宪宗最年长的皇子,理应被封为皇太子,就这样朱佑樘在六岁时被封为太子。

万贞儿得知此事后日夜啼哭抱怨:你们都骗我!

“群小绐我。

朱佑樘被封皇太子不久,其生母纪淑妃死在了永寿宫。有的人说纪淑妃是自缢而死,有的人说是万贞儿万贵妃害死的。而张敏得知纪淑妃去世的消息后,也自尽了。

这一切都太过巧合,不得不让世人怀疑:这是万贞儿的嫉妒心在作祟。

因为失去生母,宪宗便让周太后(宪宗生母)亲自抚养皇太子。

在周太后的宫里,万贞儿自然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对太子如何。

有一次,万贞儿邀请太子来自己的宫里玩,周太后并未阻拦,但是叮嘱孙儿:你可以去,但是不要吃万贵妃给你的吃食。

到了万贵妃的宫里,不管万贞儿给太子什么吃食,太子都说自己不饿。万贞儿便又拿了一碗羹给太子吃,太子便反问万贞儿:这羹是否有毒?

听到太子的话,万贞儿十分生气,以至于急火攻心,直接病倒了。

万贞儿认为太子尚且年幼便对自己百般提防,日后若是长大,又如何能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呢?

但不管如何,太子确实得以平安长大。

而且正是从朱佑樘被封皇太子这一年开始,万贞儿似乎已经失去了约束宪宗的兴趣,也或许是因为年岁渐长,“年老色衰”,不再那么有自信皇上独宠自己,又或许是万贞儿也并不想让皇上无后而终,便“准许了”宪宗宠幸其他的女子,让其他的后宫妃嫔怀孕生子。

毕竟这一年,万贞儿已经46岁。

从成化十二年到成化二十三年,宪宗一共出生了10位皇子6位公主。

而且还后宫还出了一位仅次于万贞儿的宠妃邵妃,邵妃先后为宪宗生下三位皇子,被封为宸妃,在宪宗病逝前被封为贵妃。

成化十一年之后的后宫妃嫔们,比成化十一年之前的后妃们要幸运多了,不仅可以得到宪宗的宠爱,还能平安生下皇子公主。

成化二十三年,已经58岁的万贞儿病逝,得知爱妃病逝的消息宪宗十分伤心,下旨辍朝七日,并且亲自操办爱妃的葬礼,以皇后的规格来安葬万贞儿。

这年八月宪宗病逝后,皇太子朱佑樘登基,史称明孝宗。

结语

万贞儿虽然从未做过皇后,但在后宫的实际地位并不逊色于皇后。再加上宪宗盛宠,即便是万贞儿没有儿子傍身,照样地位极高。在万贞儿年仅4岁时,他的父亲万贵就是为了日后娘家有一个依靠,才让万贞儿入宫。却没想到万贵居然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万贞儿的娘家,不管是父亲兄弟还是侄儿等都入朝为官,被授予都督都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

若是有人忤逆万贞儿,动辄便会被鞭笞,驱离京城。

而那么对万贞儿阿谀奉承者,大多得到了重用,比如汪直,是明朝“四大宦官”之一,原先侍奉在万贵妃身边,因为懂得哄万贵妃高兴而得到重用,成为宪宗心腹,一步一步成为权宦。

万贞儿4岁入宫,20岁成为朱见深身边的保姆,36岁被封为贵妃,47岁时被晋封皇贵妃。

她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生前至死都是皇贵妃的女人,虽然年长宪宗17岁,却能让宪宗对其宠爱有加,哪怕是已经年老色衰仍旧能将宪宗的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如此便可见万贞儿的御夫术有多厉害,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宪宗之所以会一如以往的对待万贞儿,其实跟万贞儿曾与自己患难与共多年也有关系。

毕竟从景泰元年到景泰八年,朱见深都不能与自己的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就连自己的儿子之位都被皇叔给废掉,一个被废掉的太子日子自然不好过。

而万贞儿一如既往地照顾朱见深,陪同朱见深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那段日子。

参考资料:

《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

《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六》

《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二十七》

《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4-06-25 07:14

    也可能是朱见深为了报恩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