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力荐的高考金句,旺自己也旺别人!

解忧诗词 2024-06-03 11:42:05

1.翻然赴敌翰墨场,百万人中看贾勇。——李东阳《送傅元秀才赴举江西》

像勇士一样,毅然投身于文学的战场,在百万人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勇气。

李东阳这两句诗充满了壮志豪情,在这短短14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意气风发的书生,在千军万马的科举场中,挥斥方遒,激扬文字。

古代读书人最大的出路便是参加科举考试,其艰难程度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如今虽然选择更多,但高考依然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战”。

无数高考学子心怀梦想,目光坚定,奔赴考场。

愿你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上,以笔为剑,剑气所到之处,斩断一切难题束缚,所向披靡。

2.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释义:男儿大丈夫,即使到了要死的那一刻,心中的信念也要如铁石一般坚定不移。

我就等着你大显身手,以卓越的能力去修补那天地间的裂缝。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以恢复中原为毕生目标。

而词题中的“同父”就是陈亮,与辛弃疾志同道合,两人时有唱和。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表现了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一气贯注,荡气回肠间,尽显自信与豪情,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人。

人生中,总要有一次,为了理想拼尽全力,放手一搏。

每一滴汗水都是拼搏的注脚,每一次努力,都将成为胜利的基石。

愿每一位高考学子,都能在这场考试中,大展拳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3.子今东去步蟾宫,看少展、垂天翼。——王之道《折丹桂·用前韵送赵彦翔省试》

释义:今日你将远行,参加科举考试,愿你像雄鹰一样,在空中张开硕大的翅膀,自由飞翔。

“蟾宫折桂”的典故最初源自《晋书》,本是名臣郗诜(chī shēn)的自我评价“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大意就是我所写的贤良对策,天下第一,就像是月宫桂林中的一枝桂花,昆仑山上的一块美玉。

这个自评可以说是相当自信了。

唐朝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词人这里的“步蟾宫”不仅暗合词牌名“折丹桂”,更体现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而“看少展、垂天翼”,又翻进一层,描绘了一幅极其壮丽的画卷,展现了一种翱翔九天的自信姿态,令人叹绝。

愿每一个逐梦的学子,都能步蟾宫,折秋桂;垂天翼,遨九霄,在这个六月盛夏绽放出最美的风采。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释义:定要登上那泰山的最高峰,站在山顶,俯瞰那四周的小山,渺小极了。

这首诗是杜甫年轻时所写。

那一日,他来到泰山脚下,只是一眼,便被那高大巍峨的气势所震撼。

在他眼里,泰山就是造物主最神奇的作品,汇聚了千般灵秀。

他看着山顶那重重缭绕的白云,那自由飞翔的鸟儿,心胸为之荡漾。

最后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语。

短短10字便将那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以及站在高处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刻画得淋漓尽致。

千年后再读,依然热血沸腾,撼人心魄。

高考宛如人生中的一座大山,巍峨雄奇,崎岖难行。

可是当你登上这座大山后,俯瞰万千山水,将天地间的壮阔尽收眼底,这一路攀登的坎坷与艰辛便都值得了。

5.飘翩不可留,横槊赴文场。期子勿苟作,琼瑶撷新芳。——刘弇《送曾灵永赴举》

释义:毫不留恋地转身离开,如雄气赳赳的战士,手持长矛,奔赴文学的战场。

希望你在答题的时候,不要敷衍了事,而是如雕琢美玉一般,认真细致,如此才能有美好的收获。

诗歌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书生奔赴考场的画面,不仅展现了非凡的气势,更是将考生那种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如浮雕般展现出来。

而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叮嘱,看似平平道来,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深切的关怀。

“横槊赋文场”是每一位考生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都是勇士,以笔为武器,以纸为疆域,为了心中的梦想而战斗。

愿每个考生都能披荆斩棘,勇往无前,高奏凯歌,踏云而归。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