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抹黑科兴真相,美方回应:路透社是境外势力,刻意抹黑美国

卡灵顿足球迷球童 2024-06-19 22:15:09

糟了,路透社成为了美国军方口中的境外势力了,路透社的一篇文章被定义为刻意抹黑美国,甚至有点被定义为境外势力的味道,这回旋镖都让人不知道怎么评价了。到底怎么回事呢?这件事还要从路透社几天前的一篇揭秘报道说起。

几天前,路透社报道了美国军方在口罩期间秘密发起了一项活动,用来抹黑中国的科兴疫苗,主要做法是在推特上注册了300多个账户,冒充菲律宾人在社交媒体上散播一些科兴的谣言。本来吧,我看完这篇报道也就算了,主要是这几天菲律宾在南海总是搞事情,我就想看看菲律宾方面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毕竟南海这件事情是美国在背后撑腰呢。

所以,我去菲律宾最大的新闻媒体之一菲律宾星报去看看,果然有一篇报道,标题就叫做:“菲律宾要求调查美国抹黑疫苗造成的危害”(上图)。有报道我肯定得看完全文啊,这篇报道大致为:先介绍路透社的报道,接着说“当时菲律宾官方和医务人员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甚至第一批接受了疫苗”,可是美国抹黑科兴的动作影响力太大了,影响力甚至从菲律宾蔓延至中亚、中东地区,说科兴的疫苗有猪肉明胶。

最出色的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来自于后续的问题。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丽莎·劳伦斯在回复《商业镜报》的电子邮件表示(上图):美国这是正当防卫,有些中文媒体认为口罩问题的起源是来自于美国,一些人利用社交媒体针对美国展开恶意的活动,美国国防部只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反击而已。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路透社不是揭秘了么?也等于说路透社是美国的境外势力?反正菲律宾现在是有苦说不出,我用菲律宾DAN STEINBOCK博士的一篇长文来解释过程,这一篇长文其实值得好好看看,他大致是这么说的:“根据路透社的调查,这一次抹黑科兴的行为重创了菲律宾,我应该知道的,因为我当时就在马尼拉。

2020年,我发布了两份关于疫情和经济损失的报告,菲律宾的形势非常严峻,我接种了2次科兴疫苗,并且跟一些害怕接种的人交谈,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假冒菲律宾人的虚假社交媒体账户,被美国军方用来反对科兴,他们成功把菲律宾人变成了网络喷子,谴责菲律宾的公共卫生要求,以及口罩、科兴的安全性,他们说这是灭鼠药。站在菲律宾人的角度,美国的动作可能要追溯至2019年以前,当时美国军方与中国的竞争被认为是积极的,这可以让军方的所有心理战(名词psyop)行动中绕过国会,那一年菲律宾和美国防长见面握手了。

美国军方最早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心理战,可能要始于2010年,当时美国媒体已经报道“利用虚假社交媒体传播同情当地民众的声音”,如今美国军方利用社交媒体、数字广告、影响力人士(应该是我们说的公知),在菲律宾营造一种恐惧、偏执的氛围。

在美国抹黑科兴之前,菲律宾的病例还不足2万例(上图是他贴出来的数据),接下来的三个月飙升至21.5万,到了年底甚至超过了46万,在2021年底甚至超过了280万。在2021年,菲律宾依然是东南亚接种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因为美国抹黑科兴的行动,导致菲律宾的死亡率是东南亚最高的。用路透社的报道来说,美国军方表示:我们从来没有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中国陷入泥潭。

问题是,美国一直说抗议种族灭绝,可是面对菲律宾人,他们无动于衷,面对驻东南亚外交官的反对,他们没有丝毫顾忌(路透社的确报道了美国外交官反对这项活动)。负责东南亚事务的美国高级军事指挥官乔纳森-布拉加可以如此针对科兴。并且把这项活动扩展到中东,面对路透社的揭秘,五角大楼只是批评主要承包商通用动力IT公司。

原因是技术太粗糙了,没有采取足够的隐藏虚假账户的模式,今年2月份,通用动力IT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4.93亿美元的合同,继续为五角大楼提供社交媒体造势活动,而这些国际承包商也将继续在菲律宾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南海和军购。”

Dan Steinbock博士的报道发表在《马尼拉时报》上,个人信息、报道原文都是公开可查的。我大概概述一下事情的经过:美国把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定义为心理战,所以美国军方也开始参与作战,并且获得大量的拨款,通过社交媒体来加深一些特定区域人对华的反感、厌恶,从而激起他们的不满情绪。

刚好,口罩时期来了,所以美国不从卫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心理战的角度出发,反正是东方大国希望推广的,他们一定抹黑,所以他们开启了抹黑科兴的行动,并且声称“我们不是从卫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结果呢,导致菲律宾成为口罩的重灾区。

问题是他们的手段极为拙劣,路透社说Facebook的高管在2020年夏天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说他们轻易就识别出来美国的虚拟账户(机器人账户),不过美国官方说这些账户都是有用的,要求Facebook不要去删除,推特方面也做出了这方面的担忧。斯坦福互联网观察站 2022 年的一份报告将五角大楼开发的一些社交媒体账户标记为“亲西方机器人”(下图),你看,美国使用虚拟账户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根据斯坦福互联网观察站的报告,美国其实跟推特、斯坦福进行了合作,开展了一个内部的识别程序,对于不利于美国的言论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而且,美国还在多种手段影响世界,把心理战作为常规武器,比如资助公知、资助肥皂剧、煽动不满情绪等等。这就让人有点莫名的恐惧啊,难道我们的电视剧多了这么多肥皂剧、多了这么多小鲜肉、多了这么多人无脑追星,其实都是美国心理战的效果?

就这样,菲律宾还要坚定跟着美国走么?美国的很多解释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比如他们官方把这次行动定义为反击,可是他们自己人都说了“不是从卫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口口声声说关爱,可是他们面对外交官的反对,坚决把数百万菲律宾人推向深渊。

路透社的报道已经有了好几天时间了,现在这件事情持续在发酵,我用关键词进行搜索24小时内的报道,依然能找到大量的新闻媒体在跟进(上图),甚至菲律宾自己的菲律宾时报也是在最近24小时才开始专题报道这件事情的,距离路透社的首发已经差了3、4天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了,也说不定是美国尝试封禁这些消息,只是没想到群情汹涌。

这几年来,美国身上的滤镜一层一层被剥落了,揭开美国繁荣、博爱的面纱,里面全是肮脏的心思和残忍的手段,他们试图给人戴上一层层滤镜,把所有人变成瞎子,可惜夜路走多了,终究是会暴露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就在菲律宾充当马前卒之际,路透社的这一则报道无疑让菲律宾人非常纠结了。

菲律宾媒体tribune就在头版头条报道说,菲律宾卫生部已经看到了路透社的报道,并且考虑着手调查这件事情。其实这件事情并不难的,他们的博士都已经点出来了,就是美国的外包公司通用动力IT公司做的,这家公司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呢?他们的官网宣传中有这么一个介绍,他们有4个基本能力,其中一个叫做Technologies,什么意思?提供情报和扩大特定领域的影响力。

在这家公司的公开网站上,我观看了他们的岗位配置,居然还有“技术作家”这个岗位,你猜猜这个岗位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说的很清楚,要写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心理战这个词,其实就是美国的常态化运作,如果你没有一点基础的事实辨别能力,很容易就掉入陷阱当中。你自己想想看,美国通过虚拟的账户,甚至是FB和推特都能轻易识别的虚拟账户,就能在东南亚搞起如此大的风浪,一个特定项目就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甚至导致菲律宾错过了最佳的反应时间,这已经完全无视人性了。

你以为美国只在东南亚这么搞么?清醒清醒吧,相信我们的官方,只有我们的官方声音才是值得相信的,否则很容易掉入美国的心理战陷阱。这么些年来,层层滤镜逐渐被剥落,难道你还看不清楚到底谁在搞风雨么?难道你还不清楚“把个案当常态、把常态当个案”等颠倒是非的手段么?

(以上信息来源至互联网,均已标注出处,重要信息截图展示,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

0 阅读:1

卡灵顿足球迷球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