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开车不造车的周鸿祎为何能成为“车圈”的顶流?

刀马物语 2024-06-03 07:59:30

在车圈内,造车新势力的几位创始人曾经都是“车圈”的顶流,无论是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鹏的何小鹏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FF的贾跃亭;到后来,华为的强势介入,余承东成为“车圈”的顶流;再后来,小米汽车的加入,雷军自然而然地成为受关注的人物。此外还有一个人不可小觑,那就是360的创始人周鸿祎,江湖号称红衣教主。

1.不会开车的周鸿祎为何“趟水”车圈市场?

有意思的是,周鸿祎连车都不会开,居然也能成为“车圈”的顶流存在。其实分析一下周鸿祎介入到“车圈”市场的过程,不难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刻意的布局。周鸿祎的360参与了对哪吒汽车的投资,这已是在华为介入到车圈市场期间的操作。再后来,周鸿祎有意打造自己作为对新能源车市场、智能驾驶市场关注的代表性企业家人物形象。因此多番出镜也是刻意为之。

当下的市场有两个大热点,一个是AIGC,另一个就是智能汽车领域,其中包括新能源车、智驾系统、智能安全、无人驾驶等等。这两个领域周鸿祎都有涉猎,在自己的直播间或者抖音账号中也经常讨论这些内容。其中,对后者的讨论,借助于卖自己的迈巴赫豪车的噱头,在抖音市场以及“车圈”中都圈得了不小的人气,事实上在“车圈”中相互借势也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车市场需要互联网巨头的营销能力加持,尤其是雷军的进入,给“车圈”对于车辆营销更新的观念变革,这一点是互联网巨头最擅长的地方。

周鸿祎走的路线其实也是互联网营销模式,只是在“车圈”内无人擅长这种模式,李斌和李想都意识到这种模式的重要性,也有意在为之,但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而互联网企业对此事轻车熟路的,因此可以快速地崛起。不会开车的周鸿祎能够成为“车圈”的顶流存在就是借了好几个势。一是智能驾驶的崛起,新能源车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关注度上升,用户的需求度也在上升。二是360本身的知名度以及对智能驾驶市场的安全性的考虑和布局,使其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关注倍加,投资哪吒也是出于这种考量。三是周鸿祎有意打造自己的网红企业家形象,这一点有参照雷军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2.是营销还是布局?

周鸿祎是属于敢说的企业家之一,正如余承东所言,“你才是大炮”,貌似是一种调侃,其实也是对其直播营销的精准定位。周鸿祎在营销自己以及自己公司方面,很会“曲线救国”,无论是卖车,还是参展(参加北京车展、深圳大湾区车展),都是以一种网红的视角去参与和解读车市,由于有用户思维,以及可以和车企大佬近距离接触和对话,因此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关注和好奇,并以一种貌似是第三方身份去关注车市,对于用户来说有一定的引导性,这也是未来其构筑自己在“车圈”顶流的重要支撑之一。对于360和车界的各路大佬合作都有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无利不起早是颠仆不变的真理,对于“车圈”来说也是如此。更何况360还投资了哪吒,有潜在的利益关系;再加上在安全领域,360无疑还是不想放过智能驾驶市场这块最大的蛋糕。周鸿祎塑造的形象,就是为日后在慢慢布局。未来360和更多的车企在安全方面的合作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可以看出,周鸿祎其实早有计划。

相比北京车展互联网企业家的火爆,在深圳大湾区的车展上显然就略逊一筹了,毕竟这里是华为的主场,再加上比亚迪的倾力而为,让深圳车展的看点更多,相应的企业家也更多,受市场关注到的热点也更多。在不同的场合,周鸿祎一直在宣传的一个趋势是,过去的豪车被BBA占据,未来豪车的定义是安全和智能。“最近传统豪车销量大跌,跟我没关系,是中国消费者觉醒了,我只是一个气氛组。”这里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安全和智能,这是周鸿祎在意的地方,而安全恰恰是360擅长的,这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更好理解周鸿祎为何热衷于在车圈内频频亮相了吧?

3.借势营销直播营销都是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

无论是“车圈”还是互联网圈,其实都非常在意借势营销,这是多年浸淫市场的一种先天的敏锐性,是非常聪明的一种营销手段,我们看到无论是余承东还是雷军、周鸿祎、李斌、李想都是借助着频频地亮相和出镜,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以及借机宣传自己的产品优势,以期慢慢地在观者心中埋下一粒种子,为未来的市场提前进行培育,这是一种影文化的植入,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或许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也是为了营造一种趋势,周鸿祎表示,现在车圈不仅卷技术卷营销,还卷老板,百公里油耗变成了耗多少老板,新的营销方式几十亿都买不来。他认为,企业家做IP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必修课。自己先趟路,才能传帮带。明星做代言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想看的,一个是比较硬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软性的认知就是企业家本人。

甚至周鸿祎还表示,“车圈企业家做IP,99%都能成功。要做自己,前段时间有人打造霸道总裁的人设就搞砸了,因为不真实。”借机“恶心”了一把百度,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经常使用的伎俩。其实“车圈”的老板也有不成功的,并不是人人都善于介绍自己的产品技术,也不是人人都是能说善变之才。周鸿祎主打的接地气,迎合直播间的最普通的用户好奇,这样才能给人更亲近感和亲民感,这样的人设显然也是经过充分的考量和调研的,并非是一时兴起。

面对外界的质疑,周鸿祎也表示,很多人误以为自己不务正业,要做车评人了,“讽刺我是车圈顶流,我就是车圈小白,你们全家才是车圈顶流,我有自己的主业,搞AI搞安全。我连驾照都没有,不是老司机。我不是车圈专业人士,我是国产新能源的气氛组。”“有人说我造车,真把我冤枉了,我肯定不会造车,我是投资人,投资了一些新能源企业。”甚至面对拍卖汽车,周鸿祎回应:钱都捐了,也让消费者知道了国产新能源车的发展。

而最终,周鸿祎的落脚点是什么?其实也很简单,他表示,最大的威胁是对车企网络、大数据的攻击。这是360的根基,自然也是周鸿祎的根基。此外,还有一定值得关注的是,在周鸿祎和余承东的直播间对话中,其中有谈到特斯拉FSD,余承东表示,华为智驾即使是不带激光雷达的版本也比特斯拉FSD更好,带激光雷达的性能更佳。“特斯拉的车辆数量多,数据多,FSD做的不错。我们去美国、加拿大等也做测试对比,我们的体验略优一些。他们没用激光雷达,我们用了, 弥补了感知能力,在中国我们比他们略优一些。”

而且,对于特斯拉FSD入华,他表示乐意竞争,竞争之后才能看到谁做得更好。余承东还提到,现在华为智驾成本还是有点高,正在努力,把不带激光雷达的基础版做到20万元以下。其实国内市场,特斯拉的支持者也不少,尤其是对FSD的认可度以及关注度也颇高,而华为的智驾也有大量的拥趸,谁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其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销售数据。

0 阅读:7

刀马物语

简介:影视独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