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陈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城市网陕西 2024-01-10 10:58:25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撤县设区20年来,陈仓区委、区政府实施大规模的“突破西山”战略,团结带领陈仓人民脱贫致富,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今年以来,陈仓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三个年”活动统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聚力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年来,陈仓区坚持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稳、开局好、人心齐的生动局面。其中,“突破西山”战略是陈仓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自2006年陈仓实施了投资13.2亿元的“突破西山”战略以来,完成移民搬迁1787户、三无户建房103户,实现9.2万人脱贫。2020年,全区5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3265户84590人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全区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同时,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成果,陈仓区陈仓创建了“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旅游+扶贫”四大陈仓品牌模式。全力打造新的扶贫增长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聚力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陈仓区围绕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按照‘稳粮、兴菜、优果、强畜、扩药、提效’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了西部山区以柴胡、花椒、苹果、蜂蜜为主,川塬以设施农业、大田蔬菜、珍稀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养殖等为重点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品牌。”陈仓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数字技术的变革发展,陈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跨越式发展。其中先后建成各级各类农业园区269个。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国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称号。

绿丰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由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现有入社农户216户。合作社以蔬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主,集绿色生产、新优品种引进试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展示、农民培训及农旅观光采摘五大功能于一体。“合作社利用园区自身优势,向二三产业延伸,去年仅餐饮和种植两项,营业额就达5000多万元。”合作社副总经理杨帆说,同时,带动周边无业、脱贫劳动力等325人就业。

陈仓区英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集富硒小麦种植、食用菌栽培及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合作社按照“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帮扶户”的模式发展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用菌产业,形成了合作社发展与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的双赢局面。这几年,合作社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开深度合作,将蘑菇下脚料堆制发酵后转化为给小麦施用的有机肥,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增长30%。

各种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让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智慧型新阶段。陈仓区利民合作社是一家集土地托管、规模作业、优质粮生产、农资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合作社以“丰产丰收+劳动力解放+增加收益”为目标,以粮食生产“一站式”服务为举措,以“量质并举+科技支撑”为保障,不断拓展生产新模式,靶向服务乐农户,开创了“合作社+村委会+农机手+农户”、“保姆式”式全托管、“菜单式”环节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这种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村集体监督合同实施的模式,既满足了一些全家长期在外农民需求,又解决了土地撂荒等问题。目前已托管土地4.3万亩,服务慕仪、阳平两个镇1.6万多农户。

聚力文化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据了解,宝鸡陈仓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东方佛都”“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陈仓区因势利导,依托人文资源禀赋精准发力,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休闲农业“热起来”、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陈仓借助西部山区良好的生态植被和自然风光,依托大水川、九龙山旅游景点带动效应,发展乡村游、休闲度假、农家乐,相继涌现出农川生态休闲农场、大水川明乐园、翟家坡民宿农耕文化村等20多个乡村旅游目的地。

“陈仓依托大水川、九龙山、灵宝峡等景区,以旅游专线为主线,挖掘西山酒歌等文化资源,加快南由古城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打造香泉、坪头等文化旅游名镇,并辐射带动沿线村庄,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陈仓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如今有1.3万多名当地群众依托景区就业,其中800多名脱贫人口直接在企业务工。

与此同时,陈仓利用渭北农业园区优势,孵化培育绿丰源、新育、华臻等7户休闲农业园区。太子沟民俗无动力乐园、原上小厨、吴家大院、齐西搅团宴等特色餐饮,形成渭北园区休闲农业观光带。另外,双碌碡城郊休闲游、太公庙农业观光游已成为三产融合的新特色。据了解,去年以来,陈仓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1100多万元。

聚力生态振兴,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深刻革命。陈仓区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系统项目建设,抓好乱排乱放疑似图斑核查整改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防“五乱问题”反弹。加快推进渭河、千河、陇海线、西宝高速、北坡5条绿色长廊建设,守护好山青水秀、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2013年以来,陈仓区投入财政衔接(扶贫)专项资金15.56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区157个村全部通客车、通动力电、通宽带、通自来水,农村地区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投资2.1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1个,搬迁贫困群众1150户4722人。投资5417.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488户。投入1.6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6处,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另外,陈仓区以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为抓手,综合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投入3874.08 万元用于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村级综合设施提升等 65 个项目建设。掀起的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能源革命,直击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高质量完成户厕无害化改造 2000 座。新建改造农村微生物环保公厕和水冲式公厕 12 座。在川塬镇街、县功、新街和香泉镇配备垃圾桶 3060 个、垃圾清理转运电瓶车255 辆。基本形成“户分类、村收集、区集中转运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

据悉,陈仓区曾荣登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20载风雨兼程,陈仓区撤县设区20年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当做“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农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陈仓区将继续围绕‘陈仓崛起’总目标,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实到陈仓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以初心如磐的精神状态、着力打造最具发展活力新城区,奋力谱写新时代陈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陈仓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兰梦婷 张晓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