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的一些认识

七陆书法 2024-06-23 16:08:39

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传承历史最长的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传承千年依旧受到国人的喜爱和追捧。

汉字书法是以汉字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创作,而文字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就注定书法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同时也注定了书法与文化一样受到统治阶级的利用,在古代,书法是受到封建王朝统治的,皇帝喜欢的书法,天下都会争相效仿,民众也只能跟风称赞。

对书法的统治伴随着封建王朝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严格规范,这也就注定书法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严谨、规范、谦卑、恭顺。

隶书自出现到成为官方字体再到被楷书取代,整个发展过程历经了多样化发展到被规范到没落的过程。

楷书也是这样,汉末楷书出现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是自由发展,唐朝开始被逐渐规范化,最终成为馆阁体,艺术水平直线下降。

然而也有例外,草书就是从来没有被统治的字体,也许是因为草书纵情肆意与皇权的威严实在不搭,才侥幸躲过了被统治、被规范的命运。

始终自由发展的草书也成为文人寄情的主要载体,草书也因此成为能够代表书法最高境界的书体,相比篆书、隶书和楷书,草书真正代表了历代书家的艺术自由。

书法被统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书法在古时并不是大众艺术,书法始终都被权贵掌控,无论是资源、方向、审美标准都不属于普通百姓。

回顾中国书法史,古代的书家大多是达官贵胄,那是因为普通百姓没有足够的精力、资本和资源去学习书法,更没有追随书法潮流的能力,当然也没有品评书法的资格。

如今,新中国诞生,权力回归人民,书法也彻底回到了民间,人们有了独立的审美权力,也有了充分的创作权,书法也从此迎来了辉煌发展的新时代。

然而当书法会给民间的时候,很多民众却依旧深切怀念被统治时期的书法审美,将馆阁体当成书法的最高境界,对当代很多书法创新提出批评,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当一个人已经习惯跪下的时候,想要他站起来是非常残忍的,想要民众自由发挥独立审美权,还需要书法家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很长的时间。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