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官权贵彩色老照片:李鸿章与其子李经迈;清末名臣戴鸿慈

历史小破 2024-05-31 03:43:22

这组珍贵的清末高官权贵老照片,不仅是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动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风貌的深刻反映。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权力结构、社会风尚以及人物命运。

李鸿章与其子李经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这张照片记录了两位父子间的亲密时刻。

清末名臣戴鸿慈,广东南海人,历任要职至正一品。他作为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推动了立宪改革和司法行政分离,并主张国家富强需固边疆、兴实业。1876年中进士,1905年出访欧美,1909年任协办大学士,1910年逝世,享年58岁,追赠太子少保,谥文诚。他的政治主张和行动体现了清末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梁诚,这位出生于1864年、逝世于1917年的外交家,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籍贯广东番禺县(今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875年,未满12岁的梁诚在家庭的鼓励下,远赴美国求学,成为第四批留美学生,并在安多佛菲利普斯学院深造。1881年,他虽未毕业但已展现出卓越才能,被召回国,随后在总理衙门任职,并随张荫桓公使再度赴美,担任使馆参赞。

梁诚的外交生涯高峰在1903年至1908年,他作为晚清驻美利坚合众国公使,不仅代表清政府出访了美洲多个国家,更在任期内展现出了非凡的外交手腕。他成功为中国争回了部分“庚子赔款”的溢出部分,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为清华大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被誉为“清华之父”或“清华大学重要奠基人”。

此外,梁诚还协助张之洞从美国手中争回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进一步捍卫了国家主权。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他积极募捐并亲自处理善后事宜,展现出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晚年,梁诚于1912年被免驻德公使后回国,定居香港。然而,命运并未给予他更多的岁月,1917年,这位杰出的外交家病逝,但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陈夔龙,清朝末任直隶总督,清亡后移居上海。

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中,一张照片记录了醇亲王奕譞在南府内的某个瞬间,摄影师是广东出生的梁时泰。梁时泰早年学习摄影技术,从香港到上海,再到天津,逐渐在摄影界崭露头角。他与李鸿章相识,进而结识了醇亲王奕譞,并在1886年北洋海军大阅时作为摄影师随行,之后成为了醇亲王御用的摄影师。

这张照片展示了奕譞与一位年轻男子的合影,尽管有人可能会误以为是光绪帝,但根据当时的礼制与实际情况,这非可能。照片拍摄于1888年或之前,那时光绪帝是十几岁的少年,而照片中的场景与君臣之间的礼仪规范不符。此外,相册中标注为“醇亲王与幼子”,但根据历史资料,奕譞的其他儿子在照片拍摄时年龄均不符合,关于照片中年轻男子的真实身份,仍需要更多历史资料来揭晓。

这幅照片描绘了1901年,年轻的醇亲王载沣在上海与德国领事等人的合影场景。当时,年仅18岁的载沣被慈禧太后选中,肩负重任出使德国,目的是就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事件,向德国表示道歉与谢罪。

这组清末高官权贵老照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风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复杂。这些照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重要代表,他们的命运和选择,都深深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0 阅读:1

历史小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