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华裔女孩从哈佛退学创业,8年狂赚10亿美元,她到底凭什么?

晚晚时雨 2024-06-02 06:05:44

在美国华尔街。

一个年轻的华裔女孩,成为了这几年的风云人物。

她的故事被刊登在《华尔街日报》,被广为流传。

她就是Eva Shang。

现年28岁的她,在硅谷拥有自己的公司。

还管理着10亿美元的资产,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女孩。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早在2018年,她就入选了《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人物”(30 under 30)。

这名在华尔街引起巨大轰动的女孩,背后的故事也不简单。

01

精英女孩的背后

Eva Shang创立的公司Legalist,用8年时间。

不仅在华尔街站稳了脚跟,更成为一匹黑马,也在被白人男性精英垄断的诉讼融资领域,闯出了一片天。

谁能想到,这样一匹黑马的掌舵人,竟只是一名哈佛大学的退学生呢?

按照Eva曾经的设想,自己应该会成为一名律师,可一次实习的经历,让她有了创业的想法。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一个暑假,她在华盛顿公设辩护处担任调查员,为一些穷困的被告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她发现,当地的司法系统对穷人很不公平。这种不公,很多人都曾关注到,可仅仅停留在“看到”而已。

但Eva想,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即便不能实现绝对的公平,哪怕改变一下天平的倾斜度也是好的。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再也刹不住了。

她的设想,和同在哈佛读书的Christian Haigh一拍即合,两个年轻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他们成立了一家法律分析公司,收集法院系统的数据,准备卖给律师,以便他们更好地分析案例。

想法很不错,现实却很骨感,没有律师对这些数据和服务感兴趣。

历经半年,公司并没拉到什么业务。

气馁是有的,但他们没有放弃。

两个年轻人开始调转船头,将服务对象变成那些需要诉讼的人,成立了新公司Legalist。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Legalist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出打赢官司的概率、打官司需要的时间,从法官、律师、案件各方因素等去预测诉讼的胜算率。

他们拉取投资,为诉讼当事人垫付诉讼的费用,等胜诉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这个小众又创新的思路,Eva和Christian Haigh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投资者并不看好。

于是,他们到处游说,希望能筹集到资金,但年仅20岁的大学生,很难有说服力。

转机出现在2016年,Eva通过亿万富翁PeterThiel得到了10万美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Peter是硅谷的名人,他经常去挖掘那些具有投资潜力的项目,投资了许多独角兽公司。

不过,获得他的投资有一个条件:退学。

他认为当前的高等教育存在缺陷,没有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社会技能,对技术的创新力不足。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所以,他创立了“20 under 20"的教育实验项目,被选中的年轻人获得创业启动资金,但都要退学。

Eva 与 Christian Haigh作为Peter选中的幸运儿,自然也只能辍学,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投资培训,没有敞亮的办公室,也没有像样的行头和汽车。

他们租住旧金山的一间房子,装备是两台旧电脑,比起别的老板西装革履。

他们只有是牛仔裤和夹克,很难拉到投资。

但幸运的是,他们参加了 Y Combinator 的 S16 加速器计划,筹到了150万美元的资金。

他们聘请了3名律师,利用人才+大数据分析将诉讼金融打造成了公司的金字招牌,并推出了公司的基金。

2017年,他们又募集了1000多万美金,真正实现了“咸鱼翻身”。

Legalist也向投资人和客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他们的胜诉率高达80%,年回报率25%!远远高出市场上65~75%的平均胜诉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凭着出色的业绩,Legalist一炮而红,公司基金被大量买进。

Eva和Christian Haigh也因此登上了《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人物”。

不论是Eva还是她创办的Legalist,都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在2019年又筹集了1亿美元,发布了第二期基金,业务扩展到破产领域、政府承包商,开始了千里马的奔腾之路。

到了2022年,他们更是创下了半年募集4亿美元的记录,震惊华尔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Eva的故事登上了《华尔街时报》,轰动国内外,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精英。

可回头看,这光鲜的背后,更像是一个叛逆女孩的自我救赎。

02

叛逆的哈佛女孩

头顶精英光环的Eva,实则来自一个家境普通的华裔家庭。

她在3岁时,跟随母亲移居美国,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郊区。

从小失去的父亲的Eva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妹妹患有肌肉萎缩症,只能与轮椅为伴。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妈妈是一名精算师,工资微薄,仅勉强够家庭开销。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Eva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早早学会了坚强与独立。

她在小学时就会帮妈妈改简历,能做好各种家务,还照顾妹妹。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Eva的能干不仅仅体现在家务上,学习上也从未让妈妈操心。

她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当地排名第二的高中:Conestoga High School。

尽管成绩一直很好,但作为移民二代,Eva一直被主流社会排挤,使得她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她将所有的“局外人”联合起来,发起了“反文化运动”。

她期望,打破当时的文化歧视,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运动中,她成为一个民权领导,反抗不公,为弱者赋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各项能力都十分突出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

Eva本以为,在这样的顶级学堂能如鱼得水,没想到,现实再次给她当头一棒。

藤校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校园中盛行各种社交文化,但不论是各种聚会还是俱乐部,Eva都很难融入。

她不善交际,与精致的青藤社交圈格格不入,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担忧。

她没有优渥的家境,学业的维系全靠贷款,生活的重担一直催促她快速成长。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于是,Eva开始规划未来。

在当地,律师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她决心成为一名律师。

同大多数同学一样,趁着暑假,她去了律所实习,却发现律师的薪水根本不够她还贷款。

这还不是最扎心的。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Eva发现律师不过是精英阶层的仆人,弱势群体很难得到公平待遇。

这不是她想要的!

这之后,她又去咨询公司面试,发现还是一样的困局。

怎么办?

Eva开始尝试申请法学院,她参加了LSAT考试,可法学院学生的处境如出一辙。

她不得不跳出传统的就业思路,重新思索将来。

基于曾经的实习经历,Eva决定创业。

为了拿到创业启动资金,不得不接受投资人Peter的条件:退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这离经叛道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

毕竟,哈佛是世界顶尖学府,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而她竟然就这样任性退学。

就连妈妈也以为女儿只是一时兴起,过两年肯定就会回学校念书了。

但是,Eva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白手起家,用一年时间就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历史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

哈佛史上还有两位退学的“叛逆”者,分别是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Eva如今的成就虽然比不上两位前辈,但10亿美元的公司资产,已然在商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的成功,在一些人的眼里,靠的是运气。可实际,哪怕有运气的加持,Eva依仗更多的是实力!

但她与合伙人Christian Haigh的结识,确有几分运气的成分。

03

励志姐妹花

那是2013年,Eva刚读大一。

有一天,妹妹Melissa突然问姐姐:“为什么没有代表残疾儿童的娃娃?”

深爱妹妹的Eva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从小照顾妹妹,深切体会到残疾儿童的困境。

Eva不忍妹妹的愿望落空。

于是她找到了玩具公司American Girl,发起了 一场“为残疾女孩设计玩偶”的请愿活动。

活动一经发起,引起很大轰动,很快得到了超过14万人的响应。

请愿活动被很多媒体注意到,TEDx邀请了Eva姐妹发表演讲《为什么残疾女孩很重要》,再次为残障人士发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这场活动不仅为残障儿童争取到了利益,还让她结识了同读哈佛的Christian Haigh。

那时的他们,大概也没想到3年后,会成为并肩作战的创业伙伴。

当时的Eva活跃在各种民权活动中,她应邀成为了《赫芬顿邮报》的供稿作者 ,成为联合国基金会“女孩向上运动”的青少年顾问,参加了全球最大的科学技术峰会SPARK Summit。

在她的影响下,妹妹从小就坚强乐观,对世界有着自己的思考。

Melissa爱好阅读,每周都会从图书馆借4本书,但她发现从来没有一本书的主角像自己一样坐着轮椅。

没有,那就去创造。

13岁那年,Melissa自己创作出版了小说《Mia Lee is Wheeling Through Middle School》,讲述了一个坐轮椅的初中女孩的故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姐姐的鼓励下,Melissa开始用文字为残障群体发声。

2017年,它在《纽约时报》发表《有关残疾的故事,不要悲伤》,不仅文采斐然,其中的观点也很振奋人心。

她说,关于坐轮椅的孩子的故事很少,关于残疾人幸福快乐的故事更少。

残疾总被视为一种不幸,即便在故事中,也通常被用以衬托主角的善良与光芒。

但是,Melissa希望年轻读者,不要把残疾儿童视为值得怜悯的悲惨人。

希望他们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吃饭、闲聊、拍照、看电影。

如果没有以轻松方式展示残疾的书籍,其他人就很难将残疾视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Melissa从不将自己看作弱者,她始终坚韧。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足够勇敢、聪慧的她,继姐姐之后,也成为了哈佛的一员。

在哈佛,Melissa继续为残疾人发声,创办了HUDJ俱乐部,力争为残障人士打造一个更美好、便利的家园。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Eva未曾完成的学业和民权理想,妹妹成功接过了接力棒,续写着传奇。

但不论走多远,Eva始终是妹妹的领航员。

抛开那些光环,姐妹俩就是两个年轻的女孩,都酷爱文字,热衷公益事业。

空闲时,Eva会为当地的女童子军做志愿者,帮一些高中生申请大学。

她也写小说,写博客,会在文字中反省自身。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她最早的投资人David Lee对她的反省能力,大为赞赏。

他曾说,表达能力与领导管理能力高度相关,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是创始人,但像她这么漂亮的文笔难得一见。

也许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让她更容易被信任,取得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绩。

04 写在最后

出身平凡的Eva拿到手的牌面并不漂亮,但她依然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是什么让她突破种族、年龄、阅历的局限,在硅谷闯出傲人的成绩?

说到底,是敢闯敢拼的劲头。

她从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勇于对主流文化说“不”。

作为精英教育的逆行者,Eva交出了一份惊艳的答卷。

她用行动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想走,路就在脚下。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心中有力量,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人生有无限可能。

- End -

文|拾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 阅读:937

晚晚时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