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口径枪族研制历程如何艰辛?哪些经典枪械让你印象深刻?

轻兵器 2024-06-21 22:50:31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本文特邀轻武器行业资深专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论证所副所长马式曾撰写,文章披露了小口径枪族研制历程中所做的种种艰辛而可贵的探索,曝光各种研制方案细节——

国轻武器界前辈程尔康(左一)在指导野外试验

“81改”开路,敲定小口径弹

我国小口径枪族通过多方论证,1978年最终决定采用5.8mm口径。

为了稳妥起见,上级决定,我国5.8mm小口径弹发展分成两步走,首先在使用7.62mm弹的81式枪族上改用5.8mm弹,经过试验、试用后,先将小口径弹定型;第二步再研制新的小口径枪械。1982年下半年,工厂开始了81式枪族的变换口径设计、制造。1984年底制造出了以81式枪族结构为基础的新5.8mm枪族的样枪(简称“81改”)。此后,“81改”继续前行,一方面按管理要求进入定型程序,一方面用改口径样枪与国外小口径枪进行性能摸底,为开展全新的5.8mm班用枪族研制做好论证准备。

军方对弹的确立也在加紧进行。1982年12月~1983年1月,在重庆枪弹厂的大力支持下,军方论证单位在黑龙江呼玛县进行了寒区5.45mm、5.56mm、5.8mm三种小口径弹外弹道试验,测试800m内主要距离上的弹头飞行时间、终点速度、侵彻效果、射弹密集度以及杀伤威力对比。

95式5.8mm自动步枪

1983年9月,论证单位又在河北怀来县对5.56mm弹、5.45mm弹、5.8mm弹进行了持续三周的常温外弹道试验,具体项目是在400m、600m、800m、1000m各距离上测定末速、飞行时间、钢板加木板的侵彻、肥皂穿深等。由试验得知:5.45mm弹在600m内的杀伤性能较好;5.56mm弹近距离杀伤性能有所不足,但在远距离对头盔的穿透能力较好;5.8mm弹远距离侵彻最佳。分析认为,三种小口径步枪弹的性能差异不是口径引起的,而是由于结构、材料和加工差异造成的。

1984年4月,论证单位将样枪系统与引进的奥地利AUG枪族、德国HK33、法国FAMAS、比利时FNC及MINIMI轻机枪等当时国外著名小口径枪械在宁夏中宁县进行了风沙对比试验。1985年1月,论证部门在黑龙江爱辉县进行了寒区技术性能对比试验;6月在河北怀来县测试了小口径枪弹在远距离对美国新式PASGT等凯夫拉头盔的穿透能力;8月,在云南蒙自县进行了“81改”步枪与国外小口径枪的热区技术性能对比试验;10~11月在广西桂林市进行了“81改”步枪与国外小口径枪(增加了苏联AK74 5.45mm步枪)的全面战技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8mm弹与国外小口径弹性能不相上下,但“81改”步枪尚存在一些问题。

95式5.8mm轻机枪

81式枪族的生产厂家在“81改”上全力投入,进一步解决了老机构与新口径之间的种种难题。但“81改”于1985年3月和12月两进国家靶场不过关,继续攻关后于次年10月再进靶场,才通过设计定型试验考核。1987年4月,举行了5.8mm枪族、枪弹、发射药定型鉴定会议,“81改”枪族被定型为1987年式5.8mm班用枪族,简称87式5.8mm班用枪族——这就是我国第一代小口径枪族。

1987年9月研制方得悉,1989年10月1日我国将举行建国40周年天安门国庆阅兵式。阅兵方队拿什么步枪呢?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或者81式7.62mm步枪都让人觉得不够提气,拿新的87式5.8mm步枪吧,与81式外形一样,显不出小口径枪械的特点。经上级研究决定,立即将87式5.8mm步枪突击改形,以崭新面貌参加国庆阅兵。具体要求是:在保持87式步枪性能和内部构造不变的前提下,外形要与81式步枪相比有较大变化,显示中国独有风格,壮我军威国威。于是应急从军内外三家研究所、两家工厂抽调了16名技术专家集中在一起,组成“改形攻关小组”,经过80个昼夜的齐心合力、连续奋战,从6个外形方案中选出了既不同于苏联步枪式样,也有别于欧美等国步枪式样,独具一格的5.8mm新式步枪,并制造出了样枪。1989年春,在西南一家兵工厂和一家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突击下,经过国家靶场试验考核,履行完武器定型管理程序,批量出厂了87A式5.8mm突击步枪。由于种种原因,建国40周年阅兵仪式并未举行,但87A步枪的研制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设计人员。

95B式5.8mm短自动步枪

87A式步枪外观与过去的武器相比有很大的改观

87式步枪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与81式步枪一样,为了显示中国独有风格,1987年又改进定型为87A式步枪

四家争先,各显神通

从1978年6月第一次提出小口径班用枪族战技指标,历经多次反复论证修改后,终于在1989年2月获得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的联合批准,从而正式确定了5.8mm枪族的战技指标。

87式枪族为我国小口径枪族的研制打响了头一炮。但由于该枪族的某些战技指标尚未达到要求,因此紧随其后上级要求要在新弹基础上研制出全新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全新5.8mm枪族的研制全面展开,具体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为方案论证,竞争投标,在军方机关指挥下由论证单位承办;第二步为研究制造,由工业部门承办,国家靶场和试用部队验收。

1989年5月8~12日,“新5.8mm自动步枪设计方案图纸评审会”召开。有4个团队交出了图纸方案,自动原理采用的都是导气式原理,因为这种原理是公认的最成熟方式。总体布局都采用无托结构形式。

来自部队的枪械设计师唐文烈与浙江厂合作的A方案采用短机头摆动、回转式闭锁机构,平移式击锤,刚性抛壳挺,采用封闭在机框内的惯性子缓冲撞击,总体安排上特别注意上下质量的分配均衡,质心居中。整枪能像法国FAMAS步枪一样倒立,而且枪托长度可调。

华东工程学院与河南厂合作的B方案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机构,机头上有8个闭锁齿,开闭锁的定型槽在机头上(主要目的是消除“楔紧”),开闭锁导柱在枪机框上,有两根复进簧,平移式击锤,弹性抛壳挺,采用斜面摩擦缓冲对后方的撞击。

专业研究所与自贡厂合作的C方案采用机头回转闭锁机构,机匣分上下两半,上机匣为钢制,下机匣注塑成型,击锤回转击发,刚性抛壳挺,有3发点射机构,两脚架折叠后作下护手,全枪质心力求接近枪膛轴线。

重庆兵工厂的D方案采用短机头回转闭锁机构,击锤簧与复进簧合二为一,采用杠杆式转向机构缓冲对后方的撞击,击锤平移击发方式,枪机框导轨特别加长,刚性抛壳挺,快慢机位于护圈内,护手与前握把为一整体件。

新5.8mm自动步枪的4种方案,内部结构各有特点

经过20多名专家打分评选,结果是A方案得分79.6,B方案得分83.6,C方案得分66.9,D方案得分84.4。最终评审组建议,4套图纸方案同时转入样枪试制加工阶段,一年后进行样枪方案选型。

在迎接样枪选型过程中,之前得分最低的C方案奋发跃进,下决心重新设计,提出了“七心合一”理念、双活塞和3排弹匣设计思路。“七心合一”是指全枪质心、活塞受力中心、抵肩作用力中心、枪机框质心、机头质心、复进机中心、枪管中心都要重合在一条直线上;双活塞设计是指有两个对称的活塞动力系统;3排弹匣是指在传统的双排弹匣基础上增加一排。

1990年4月29日,各家单位经过一年的磨刀霍霍,将各自3支样枪、样枪设计图纸、录像片送达石家庄陆军学院。4个方案样枪的全枪质量和全枪长如表1所示。

在石家庄陆军学院进行了7个队列操枪动作,15个单兵战术动作,靶场射击精度(100m单发散布、400m单发散布、100m点射散布),野战部队、训练场常规练习射击,乘车实弹射击等14个项目对比试验。接着在北京郊区进行了新5.8mm枪9项技术性能试验以及静态测量、枪口噪声、弹头初速、自动机后坐速度、后坐力、高低温、扬尘后淋雨、浸河水的可靠性对比等8个项目测试。12支样枪在试验中共消耗5.8mm枪弹5万发。

1990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新5.8mm自动步枪样枪评审工作会议”召开。会上36位专家分3个专家组(结构设计、材料工艺、使用性能),从动作可靠性、射击精度、机动性、人机工效、维修性、机构新颖可行性、新材料新工艺、外观造型、枪族性、工艺经济性等方面对7家单位研制的4种方案样枪进行打分评议,结果是A方案66.9分,B方案51.7分,C方案68.1分,D方案71.3分,从而优选出C、D两个较好方案,建议就这两个方案再进行研制,再一次进行选型,定下最终方案。到此,A方案与B方案遭淘汰。

1990年9月8日,国防科工委下发通知:任命朵英贤为总设计师并设3名副总设计师共同领导小口径枪族的研制工作——这一决定标志着小口径班用枪族的研制工作开始发挥全行业的整体技术优势,摒弃以往各家独自研制的传统方法,改成了由1家专业研究所和4家工厂抽调18个人组成研制队伍。之所以任命朵英贤担任总设计师,因为他原是轻武器专业教授,许多研制枪族的专业骨干都曾是他的学生,个人威望高;加上他组织过67式轻重两用机枪的研制,而且是此次参选的C方案的设计组组长。由于最后的攻坚战是集中轻武器业内优势,多家联合,官方组织任命,所以业界称5.8mm枪族研制组为“国家队”。

另外,在研制5.8mm口径枪族的历程中,还需特别提到一位专家——这就是我国轻武器前辈程尔康。在5.8mm口径枪族确立并研制的最初十几年中,程尔康不仅起到了高度的指导作用,而且在理论上还亲自拉计算尺(当时没有计算器,更没有计算机)解决了弹道优化、坡膛精确设计、极端气象条件考虑等具体问题。95式枪族已功成名就,后人却少见程尔康名字,这是他终身图奉献淡名利的高风亮节精神使然。在95式枪族成名的背后还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袁国柱、赵智,他们被业内“小口径人”公认为排头兵。

程尔康与袁国柱(左一)测量5.8mm枪弹的射击精度

“国家队”出征新枪进港壮国威

总设计师上任后,首先打通原来各参研单位的技术封锁,进行互相补充,并突破行业局限,在国内寻求相关技术的支撑点。最后以“一体化工程”规划设计指标和可应用的技术框架,运用并行作业和网络管理的方法开始了工作。

1991年7月,总师带领“国家队”,怀揣方案,到石家庄陆军学院和北京怀柔郊区一个部队深入体验部队生活,了解部队官兵对新枪的想法和建议。9月,“国家队”提出4个方案,召集行业专家开会审查。4个方案的情况如下:

方案1:对1990年选型的D方案改进,整体大部件改成3件,加设了第二个小握把,增加了缓冲器,明确了弹匣的三点定位,使供弹可靠性增强。

方案2:对1990年选型的C方案改进,长活塞杆变成两个短冲杆,五心(活塞受力中心、机框质量中心、机头质量中心、复进机中心、缓冲簧中心)合一,加设了第二小握把。

方案3:对1990年选型的A方案改进,握把变成两个,枪托改成可伸缩调节。

方案4:新增加一个半自由枪机原理的方案,并采用D方案的缓冲器。

这4个方案与87A步枪的结构参数见表2。

经过会议讨论,决定放弃风险大的半自由枪机方案,以方案1所采用的原D方案为保底方案,再出一个新方案,两个方案都要拿出两支样枪,一为无托式,一为折叠托式,两方案再进行方案评审。

1992年10月,5.8mm枪族样枪方案评审会召开。在总师的领导下提交了两个方案,两个方案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1992年方案2的外貌

1992年方案1的分解状态

1992年方案2的分解状态

经过27位专家实物研究、样枪射击、理论分析,认为应当以方案1为基础,保留其击锤式发射机结构,吸收方案2的机匣、外形等优点进行优化。

与此同时,枪族瞄准镜的选型也在进行。1992年12月,总师主持了在大连陆军学院举行的光学瞄准镜选型试验。共有4家光学厂参加,每厂各出两个方案,每个方案两具样机。进行了精度射击、黄昏射击、对隐现目标射击、对地面运动目标射击、单枪防御射击、勤务性能等试验对比。评选结果认为,轻机枪可以采用四川一家光学厂的开普勒望远式瞄准镜,步枪可以采用湖北一家光学厂的简易准直(光点)式瞄准镜,也可以采用与轻机枪同机构的瞄准镜。

1994年3月,上级要求5.8mm班用枪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用枪!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快研制进度,于当年10月进国家靶场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1995年1~8月,按照武器研制定型程序,先后在黑龙江、甘肃、广东、海南进行了寒区、风沙区、常温区、热区和海区的部队试验。随后的研制中克服了无托结构的烫手、熏烟、噪声三大难题。

部队正在对新5.8mm自动步枪4个方案进行操作对比

1995年10月,5.8mm枪族闯过方案论证、正样枪设计、工程研制和技术攻关、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道道难关,完成设计定型,第二代5.8mm小口径枪族面世——这就是95式枪族。与之前的国产武器相比,95式5.8mm枪族设计合理、性能先进、结构新颖、使用可靠、操作方便、造型美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以最轻的全枪质量发射世界上三种小口径弹中质量最大的弹头(4.2g),点射精度好,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轻武器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1996年11月,自贡厂完成95式5.8mm轻机枪152挺试生产任务。1997年2月,5.8mm枪族发到驻港部队官兵手中。7月,驻港部队官兵挎着5.8mm班用枪族,雄赳赳气昂昂进驻香港,壮我国威军威。

以朵英贤为总设计师的“国家队”从1990年开始的艰辛奋战终于结出了硕果,他本人也荣升为国家工程院院士,成为轻武器界的荣耀!

重要通知! 2023年合订本已上架,扫码进入链接购买: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