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历史新低,背后竟是对公羊毛党

拾榴询 2024-06-17 12:35:24

周五晚,人行公布了5月宏观数据,其中M1同比-4.2%,连续两月为负,同时创了近40年历史新低,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又是各种药丸的声音。

老南也第一时间在“16号内参”聊了这事,今天在这里也详细聊下。

01

为把这事说明白,先科普下M1的定义,全球常见的货币供应量指标 :M1、M2、M3、M4 ,是以流动性为标准,对货币供应进行的划分。

各国对 M1 的定义相似,但在实践中因历史和国情等原因,造成统计口径各有差异。

中国人民银行M1的定义为: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构成狭义货币的现金,是法定通货的存在形式;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人随时可签发支票进行转让或者流通,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是狭义货币中的存款通货)。

这里注意个细节,中国M1的口径,和其他国家口径相比,有个非常显著的差异,即个人活期存款,是不统计在内的。

因此,中国M1统计方法,忽略了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动尤为敏感。

为何大家会关注M1、M2这些货币供应数据?因为货币的宽松和收紧,对股市、房产的价格走势,都有明显的领先性。

如果你把过去10几年M1和房价、股价的走势放在一起,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是存在显著正相关的。

当年甚至有一篇很火的券商报告,叫《M2定生死》,即M2的高低决定股市的好坏。

不过后来非标崛起后,市场更关注社融指标,而非M2了。

包括我们去年以来,也一直建议大家高度关注M1和M2的价差,逻辑就是观察企业资金的活化,这个活跃度越高,说明企业对未来经济的信心越大,更多的活期资金在流转。

02

那为何4月以来,M1连续两月负增长,甚至5月创了历史新低?是企业信心突然变差了?

不少自媒体解释的非常负面,各种药丸,但如果细看央行的原始数据,并结合最近的监管动态,就会明白,最近M1的大幅度走负,和“手工补息”被禁止,有高度关联。

我们先看几个数据:

第一个,M1的主要构成,单位活期存款,5月突发、猛烈的暴跌:

第二个,新增存款暴跌,新增债基、货基份额暴涨:

相信你这时候会产生疑问,为何偏偏4、5月份,企业活期存款大幅降低,去买债基、货基了呢?

因为2024 年4 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叫停“手工补息”并要求整改。

所谓“手工补息”,即过去多年,各家银行为了竞争企业的对公活期存款,以及理财绕道保险资管计入一般性存款的部分、以及部分同业存款,通过“手工补息”方式,给予更高的活期利率。

这放在以前倒也还好,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你会发现过去几年,个人定期、活期,企业定期的利率,都在下降,唯独企业活期利率还在上升。

这背后,就是大量的企业,其实也是羊毛党,这可比网上那些小羊毛党规模大多了,吃的是银行的贴息。

但随着这几年利率下降,银行息差空间已经创了历史新低,如果持续下去,会对银行产生经营风险,监管也多次出手,但一直没得到解决。

这事说白了是个博弈的问题,只要有一家银行“手工补息”,那其他银行不补,就意味着客户流失。要不大家都停,所以这次,监管出手了。

根据券商统计,“手工补息”的规模,可能在15-20万亿,4、5月份合计净减少4.1万亿,同比少增2.9万亿,这导致M1增速的大幅回落。

除了不得不活期的部分外,其余“套利”的部分,自然会快速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转移。

这就导致了这两个月,M1持续为负,以及债券为底层的产品,又一轮上涨。

03

因此,这两个月的M1的异常,主要原因并非企业的主观原因,更多还是基于之前薅银行羊毛机会不再,预计随着这批套利资金完成新的调整,该数据指标也会逐渐正常化。

写到这里,继续推荐大家,认真阅读下我前几个月写的《房价、股价的背后——理解中国经济再平衡》。

我用DCF的公式来让大家理解,“债务驱动”模式向“生产效率驱动”模式,这种超级大周期切换的漫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原有“不正常”模式的出清,带来各种的不适应。

这其实就是个系统性去水分,回归常态的过程,尤其是各种非市场化的“内卷式”补贴,不仅仅在金融行业,包括这几年过剩的新能源产业等,都源于这些。

随着这些非市场化的“内卷式”补贴陆续终结,经济数据难免同比会难看,但毕竟这本来就是“不真实”,也“不可持续的”,自然也没必要留恋。

只有出清干净,才能真正触底,重新内生出真正的,可持续的内在增长。

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也会比较漫长,但又不得不熬过去。大家心里还是要有长期的准备,控制负债,控制消费。

-END-

0 阅读:0

拾榴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