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能否承受得住一场持续消耗战?

晨凯看国际 2023-11-01 01:38:14

01

巴以冲突进入第四周,伴随着无差别的炮火和空袭,以色列的军队入侵了加沙北部地区。

虽然以色列的国防部宣称,战争的目标是摧毁哈马斯的军事基础设施,并解除其对加沙的控制。

但军队的战术并不是一次高科技形态下的定点清除计划,反而更像是二战后期纳粹对波兰人民起义的一次屠杀。

截止到发稿前,以色列的空袭已经造成加沙地区大量基础设施受损以及7000多人死亡,城市里断水断电,食品、医疗物资奇缺,几乎完全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在以色列军队的极限封锁下,200多万人的城市,一周只放进去84辆援助卡车,这对加沙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犹如人间地狱。

按照以色列的设想,由于哈马斯的地下隧道跟个大型迷宫一样,强行进攻必然导致巨大伤亡,但只要切断加沙地区的燃料和物资供应,哈马斯就只能回到地面作战,这将大大降低以军的战争风险。

只不过,虽然哈马斯在正面战场上没啥还手能力,但他们手里握有220多名肉票,底下隧道也存储了大量燃料、食物和其他必需品,这样就意味着战争不会马上结束,以色列将要面对的是一场非对称的极限拉锯战。

这对巴勒斯坦人是个灾难,对以色列的经济,同样是个巨大考验。

要知道,现代战争的本质就是互扔铁块儿、对耗家底儿,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资源保障,根本支撑不起一场现代化战争。

但在非对称战争中却完全不是这样,因为双方的资源消耗不成正比,一旦陷入长期作战,那工业国就会掉进物资消耗的黑洞,国家经济也会遭到重创。

当年的阿富汗战争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美军在正面战场上一路平趟,很快就占领了阿富汗多个重要城市,但随后塔利班就切换到游击战模式,主打一个来去如风,阿富汗战争打了18年,美国烧掉了2万亿美元也没能消灭塔利班集团,最后只能在仓皇撤离中宣告战争失败。

所以问题就来了,哈马斯做好了打地道战的准备,那以色列的经济能够承受得住一场持续消耗吗?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自2005年从加沙撤军以来,以色列针对哈马斯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每次的花费大概在数十亿新谢克尔,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几。

但这次行动与以往完全不一样,以色列对加沙轰炸了20多天,光是炸弹就扔过去6000多枚,几乎和美军在阿富汗一年的消耗相当,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别说以色列的军工厂供应不上,就连美国的弹药库也要被清仓。

02

以色列一波无差别轰炸非常爽,但爽过之后也要面对客观规律的经济阵痛。

数据显示,冲突以来,新谢克尔兑美元跌到了十年来的最低,以色列央行只能拿出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稳定自己的货币,国债违约的可能性也大幅升高。

10月19日,以色列财政部公布了增加国防开支并为失业人员提供保障的经济计划,四天后,央行把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3%下调到了2.3%。

经济下滑肉眼可见。

虽然以色列一直是中东地区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但并不代表它能承受一次国家级别的全面战争。

要知道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色列出动了27万名军人和预备役,战场上把埃及、叙利亚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但经济上却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沉重打击。

由于欧佩克集体减产并对西方国家禁运石油,以色列的供应量从正常的550万吨骤降到25万吨,进出口贸易下降了40%,国内股市暴跌了70%,通货膨胀一度超过了400%,政府不得不提高税收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

战争虽然只打了20来天,但以色列的直接和间接损却达到了56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80年代后,虽然国家级的战争没有发生,但巴勒斯坦人的起义却一浪高过一浪,根据以色列中央银行的估算,仅2002年一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到GDP3.8%。

三十多年折腾下来,毁掉了上千亿。

如今的巴以冲突已经失控,以色列政府依然面临经济崩盘的风险。

首先是就业,要知道现代战争的本质是烧钱,背后依靠的是工业和组织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人来支持经济和战争,根本扛不住军队每天的物资消耗。

自10月17日哈马斯突袭以来,以色列已经动员了超过36万名预备役军人,占到全国劳动力的8%。这么多人跑去围殴一个加沙,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用工缺口。

更麻烦的是,新招募的士兵大部分是以色列生产效率最高的工人。

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已经有大约10%的科技人员应征入伍,按生产力计算,他们的产出效益要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25%,相当于让高学历码农去搬砖,效率损失要比其他国家大得的多。

03

而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内也正在失去约旦河西岸的廉价劳动力。

众所周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是巴勒斯坦人的两个平行世界,加沙被以色列军事封锁了12年,而约旦河西岸则是犹太人剥削压榨的劳动力来源。

目前大约有20万的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或其非法定居点工作,但随着约旦河西岸的抗议活动越来越多,社会治安也愈发混乱,这让以色列不得不关闭通道,阻止巴勒斯坦人越境工作。

虽然这些岗位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对于以色列这样一个极度缺乏劳动力的国家来说也很难消化,短期内必然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2000年至2005年也就是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期间,约旦河西岸的劳动力大量流失,结果导致以色列经济长期低迷,甚至还出现了0.9%的负增长。

另外,由于以色列的劳动力市场本来就极度紧张,上半年的失业率仅为3.2%,政府不得不提高汇率来给经济降温。

但随着战事开打,工人大量抽调到前线,市场却找不到什么可替代工人,这让国内企业大面积出现了用工荒。

而且根据以色列的劳动法规定,战争期间,公司不仅不能解雇服兵役的员工,还要支付一定工资比例,并且继续提供医疗保险等福利政策,这对企业经营和利润都是个不小压力。

目前,大约有70%的科技公司面临技术宕机,也就是关键人员被抽调,工程项目根本进行不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资本也开始撤离,即便战争结束,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和业务量也会大幅减少。

以色列面对的第二个风险就是个人消费的崩溃。

由于哈马斯的这波冲影响太大,对以色列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加沙附近的城镇自动开启了居家隔离模式,餐馆和购物中心空无一人,消费市场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另外,在以色列的六大经济支柱中,旅游约占GDP的4%、服务业出口收入的40%,如今被迫歇业,预计损失达百亿美元。

而加沙和黎巴嫩边境上的城镇人口已经全部撤离,经济活动基本为零。

除此之外,以色列政府还要为那些因战争而遭受损失的企业减税、发放临时补助,支付预备役军人工资,安置迁移人口,并给部分失业工人提供战时救济。

为了支持地面进攻,生产更多的武器弹药,以色列还要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一套经济糊涂帐算下来,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于以色列国内的经济就越不利。

目前,以色列的政府债务大概是国内生产总值的60%,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个比例并不高,即便战争维持到年底,债务比例也只会提高到62%。

以色列的央行还拥有超过17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再加上美国的140亿军事援助,基本还在可控制范围。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冲突和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哈马斯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声讨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什叶派民兵也做好了持久战准备。

而且哈马斯的地下隧道深约50米,长度加在一起大概超过了500公里,几乎是纽约地铁系统的一半。

多年以来,哈马斯一直利用这条地下网络走私甚至制造军火,劫持的220多名人质也藏匿其中。

一旦以军发起全面入侵,那哈马斯势必上演加沙版的地道战,周围的反抗力量也会持续不间断地打击报复犹太人,以色列恐怕很难脱身。

预计到了2024年,以色列的主要赤字将从GDP的3%暴涨至8%,政府的收入在下降,而企业的借贷成本却在急速上升,消费和税收也会走向崩溃。

肉眼可见的是,虽然以色列的军事能力在线,但在非对称的战争环境中,双方的资源消耗完全不成正比,随着时间的拉长,以色列国内的经济也会被拖垮。

更长的战争意味着更严重的破坏,而重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

巴勒斯坦人的苦难难以想象,而反噬的伤害也会在以色列人身上显现。

此文完。

0 阅读:1

晨凯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