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祖坛经》,转机即是生机

徙竹散人 2024-06-06 14:34:16

自从拿起了《六祖坛经》就觉得本经和自己很相应,它本身就像一本故事书,且理地上正是对治佛教内部的各种自以为是。更妙的是,这些毛病也正是佛之一路被诟病的地方,比如认为“无念”就是啥都不想,“超脱”就是“不再来”,这些观念其实还是“心为境使”,依着自己的过往经验想象出来的,和经论本身的内涵无关。

六祖所谓“心平何须持戒,行直何用参禅”,这是剑指玩弄高妙的;再比如“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诿过游戏毫无意义,嘴上喊着“打游戏”,其实是游戏打自己。所以,凡是以受打击来切入的基本都是赝品,无论佛陀六祖还是老庄孔孟以及一些古德,在当时都是学问极好的大家,都是没有毛病的正常人,正常的不能再正常,而且也都不是一般人。

《六祖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两首著名的关于“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和“转识成智”的偈就出自这里: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所谓“法身”,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也是“只见指头不见月”的月,所指向的都是终极的无限,心自清净,月自当空;所谓“报身”,是心和月的功用,心如明镜即能居于无限,一切眼前的造作都能被一目了然,这便是“智”,月照的功用亦然;所谓"化身”,即是形式,化身对应证量,证到哪种程度就以哪种形式显现,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即是说一个人可怜的状态正是他可恨处的累积造成的。

所以,这首偈的意为:

“自性”本来就具备“三身”,能把“三身”生发作为出来就是“转识成智”;“不离见闻缘”是为不要排斥缘起,这才能“登佛地”,因为太多人只谈“性空”不谈“缘起”,而实际上“缘起性空”为一,然而这些只谈“性空”不谈“缘起”者反而是在“向外驰求”——终日说菩提。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

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庄子》第一篇是《逍遥游》,“逍遥”就是破自我设限,读完后的感觉是庄子摘掉了读者脑中空间和时间的观念。所以,大小长短以及时间全部都是“相对”出来的,放到无限中去,“比”就没有任何意义,不“比”就是“性清净”,无限就是第八识;

《庄子》第二篇是《齐物论》,试想从高空看地面,高楼大厦都成了甲壳虫,一眼看去都是一样,这便是“齐物”,你便有了“平等性智”,这底子就在你的高,你的大,也就是你的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是通的,“我执”是自己断了通往逍遥和阿赖耶识的路,而“执我”却是契入了这条路;

第六意识“依他而起”,转过来就是“妙观察智”,观察的就是前五识传递来的“色生香味触”,此处对应《庄子·养生主》,能观察便能把握“度”,养生无非就是养个“度”;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成所作智”,既成事实就是“成所作”,“成所作”就是躲不掉的缘起,这便是《人间世》,缘起并不苦,怕缘起才是苦,看官各自体会。

所谓“五八六七果因转”,就是说本应从第八识起用前五识,以第七识“执我”来破第六识所受的外境干扰,但大多数人还是翻了过来,沉迷于色声香味触(前五识拘第八识),被外境迷惑而丧失自我(第六识拘第七识)。

所谓“烦恼即菩提”,这个“烦恼”就是《中庸》的“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发”和“中结”之间,不加人意干预的烦恼自会归于平静亦即菩提。所谓“行人莫与路为仇”,“烦恼”也是路,因为缘起而烦恼通往性空的路,“不想烦”才是绝路。一个不记仇的人就是一个“烦恼即菩提”的人,他的烦恼就是烦恼本身,烦过就性空归零。

然而太多人却烦在了物性上,于是无论物质多寡依旧会烦,有很多有钱人终于发现自己并不快乐,他们本以为自己烦的是物质的多寡,其实烦的是物质的得失。无论你有多少物质都会存在得失,有钱人抠门,没钱人人穷志短,就是“得失”二字。

所谓“若于转处不留情”,这“得失”二字之前还藏着一个“怕”字,“怕”是因有“情”,于是六祖强调“不留情”。这里的“情”是指人的旧有习气,就是这习气造成的舒适区挡在了那一“转”处。

其实本也没有这一“转”,六祖所谓“既会三身,便明四智”,只是个自然而然间。学人来问,做“不得已”说。

只有心中不存这一“转”,才能真的转。老子云:“善闭,无关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1 阅读:108
评论列表
  • 2024-06-14 12:12

    不如宏志兄的书

  • 2024-06-14 11:23

    骗人的都。 佛教的人呢一个劲的劝别人放弃放弃放弃,甚至让人家抛家弃子,还一个劲儿的要劝别人做善人,这目的呢就是为了他们的寺庙运营做铺垫呢,劝别人放弃的,他们全部捡起来了,迷信了他这一套的呢就去他们寺庙里去消费去了,购买的都是什么东西呢?购买的都是谎言,这就是一个骗钱的局

    我就是我 回复: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用户10xxx05 回复: 我就是我
    有邪心的就得干扰,这样才能把社会毒瘤扼杀在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