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高等教育文摘 2024-03-27 12:16:44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名叫“云水禅境”的古寺。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尘嚣,是修行者的清净之地。寺中有一位名叫慧觉的禅师,他修行高深,深受弟子们的敬仰。

慧觉有个弟子叫慧明,他勤奋好学,一心向佛。然而,他总是对一些禅理心存疑惑,觉得难以领悟。他曾多次向慧觉请教,但总是不得要领。

一日,慧明在寺中漫步,看到师父慧觉正在为花草浇水。他静静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师父浇水时,眼中满是专注和爱意,仿佛与花草进行着心灵的交流。

慧明心中一动,上前问道:“师父,弟子愚钝,有一事不明。您常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弟子却始终无法领悟。”

慧觉微笑着看着慧明,放下手中的水壶,缓缓说道:“明儿,你要记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并非高深的禅语,而是指引我们生活的方向。”

慧觉领着慧明走到寺前的荷花池边,指着池中的荷花道:“你看那荷花,它们亭亭玉立,清雅脱俗。它们不因无人欣赏而不芳,不因环境恶劣而凋谢。它们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不为外物所动。”

“同样,我们的心也应如此。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得失所扰。只有当我们心中无所执著时,才能真正体验生活的美好。若你始终纠结于得失,你将失去与世界的连接。”

慧明听后默然良久,心中仿佛有一扇窗户被打开。他突然明白,原来师父浇水时眼中流露的爱意,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最好诠释。

从那以后,慧明不再为外物所困,他努力践行师父的教诲。他的心境变得宁静而开阔,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共处。他的修行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几年后,慧明成为寺中的住持。他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理传授给弟子们,让他们也受益匪浅。而云水禅境也因他们的努力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禅宗寺院。

又过了很多年,当慧明已经老去,他时常回忆起师父慧觉的教诲。他深知,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理让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我。他希望自己能够将这个宝贵的教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慧明召集寺中的弟子们,对他们说:“我希望你们能够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理铭记在心。只有当我们真正领悟并践行它时,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弟子们纷纷点头表示受教。他们知道,这是慧明的临别赠言,他即将离开人世。不久之后,慧明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尽管慧明已经离世,但他的教诲却一直流传在云水禅境。这里的人们始终践行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理,他们的内心都充满着平静和爱意。

22 阅读:1604
评论列表
  • 2024-03-27 22:00

    阿弥陀佛

  • 2024-05-27 09:57

    禅宗玩了几千年,不知道何为善恶,就相当于不知道方向,悟出了什么,怎么悟,忽悠人把自己也忽悠成了拉磨的驴

  • 2024-04-01 19:37

    这句话应该是金刚经啊!

  • 2024-04-02 19:37

    你倒是死贫道不死贫道,你觉得会给我这个机会吗?

  • 2024-03-31 23:54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即 不住心 不住念 不为外界所感 所惑的一种专注,

  • 2024-05-07 13:34

    小骗,故事的说法,解释得狗屁不通。"无所住而生其心",其意就是"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就是心如明镜,能现万物,但明镜中不留一丝痕迹。

    用户10xxx60 回复:
    你不读佛经原文,喜吃人口吐出来的东西?
    几度春溪踏月华 回复:
    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而无不欲,无戒而无不戒,如是涅盘。
    高等教育文摘 回复:
    好吧,每个人理解不同,君子和而不同
  • 2024-04-04 07:28

    教理是正确的,但故事可能是假的,因为中国的师徒不可能同是慧字辈。

  • 2024-05-02 03:03

    智慧故事,阐明密意

  • 2024-06-10 09:52

    明心见性,所有相即清净自性,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 2024-06-10 09:51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花不自花,因心成花,见花即性,无可言说![呲牙笑]

  • 2024-05-23 23:11

    佛说?胡说!佛扯!

高等教育文摘

简介:精品 · 报国 | 崇和 · 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