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游记:“去俄化”加速,哈萨克斯坦流失了300多万俄罗斯族

情报绕全球 2024-06-05 21:28:42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主编「托马斯小学长」游记

关于「托马斯小学长」:

走过世界50国,与你分享更大的世界

头条号「环球情报员」主编

“去俄罗斯化”加速,哈萨克斯坦流失300万俄罗斯族

来哈萨克斯坦前,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其实很清楚这个国家的民族情况比较复杂和敏感。

特别是俄罗斯族在苏联时期曾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民族,除此之外,这里也是俄语第二大流行国。

▲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拥有漫长的边境线

在阿拉木图期间,虽然这里距离中国更近,离俄罗斯更远,但我也感受到俄语十分通行,几乎和本土哈萨克语持平。

▲阿拉木图在本国的位置很偏僻,但这里也是本国最宜居的地方

但是,这也仅是语言上的使用罢了,实际上,阿拉木图城里的俄罗斯族已经非常少见了。但俄罗斯过来的游客较多,因为俄罗斯被西方制裁,俄罗斯人出国旅游能选择的地方非常少,阿拉木图就是其中一个,像阿拉木图每天平均就有8趟航班飞莫斯科。

俄罗斯族这个哈萨克斯坦曾经的第一大民族,怎么在哈萨克斯坦旧首都阿拉木图没什么存在感了?

这背后,原来是俄罗斯族的大量流失。

▲俄罗斯族的占比持续下降

苏联时期,1970年,哈萨克斯坦第一大民族是俄罗斯族,占比超过43%,人口达550万。

而当时哈萨克族只有32%,不到500万人口。

▲1970年,俄罗斯人占哈萨克斯坦的43%

苏联解体后,哈国俄族大量流失,从巅峰时期的近600万,跌落至300万人,目前占比全国人口20%。

▲阿拉木图市区商业街

哈萨克族人口数量飙升至1300万,占比接近70%,已经成为有绝对优势的主导民族。

这样的转变是在近30年间完成的,哈萨克斯坦究竟是做了什么,让两族的比例翻转如此之快?

▲阿拉木图市区远望雪山

▶️废除双国籍,鼓励俄罗斯族放弃哈国国籍,回归俄罗斯

▶️鼓励海外哈萨克族入籍,主要是哈国周边的哈族入籍

▶️俄族生育率低,积极鼓励哈族生育

▶️一系列本土化,提高哈语地位,就业优先哈族

▶️从阿拉木图迁都至俄族聚集的北方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靠近北方俄族区

▶️鼓励哈族移居北方,稀释俄族比例

这几十年的一系列组合拳下来,俄族越来越觉得自己如同“身在异国”,没有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回俄”。

▲阿拉木图的街头咖啡店

▲升天主教座堂广场的鸽子

▲中亚菜

他们曾认为自己的祖国是哈萨克斯坦,随着哈族人口全面超越俄族,以及俄语被有意识的边缘,俄族持有这样看法的越来越少了。在阿拉木图,俄族比例在90年代一度接近30%,巅峰时期有近40%,而如今只有10%。

▲1989年,阿拉木图的俄罗斯族占比超过28%,目前只有13%

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内,哈国俄族的比例将会跌破15%,对哈萨克斯坦的“去俄化”阻力更小,预期会推进两方面措施:

▶️废除俄语官方地位(阻力大,但或许可将哈萨克语定为国语,俄语定为官方语言,俄语地位稍低)

▶️废除西里尔字母(俄语字母),哈萨克语文字“拉丁化”(已实施,预计2030年完成,但民间改变这个习惯估计要很久),国徽里的国名已经更改成拉丁拼写。

▲2024年,哈萨克斯坦国徽已经转化为拉丁拼写

▲阿拉木图的夕阳

▲阿拉木图市区街景

本次中亚行程主要走三个城市,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塔什干,欢迎广大读者持续关注。

▲本次行程路线

读者精选评论

—(全文完)—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主编游记

关于「托马斯小学长」:

走过世界50国,与你分享更大的世界

头条号「环球情报员」主编

更多游记尽在下方旅行见闻合集

0 阅读:1

情报绕全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