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味找人,美国在越南使用的人体嗅探器

丹书战史 2024-06-23 22:26:50

在越南战争期间,神出鬼没的游击队给美军造成了极大困扰,有时候地道甚至快挖到美军前哨基地跟前了,美军士兵又不敢贸然进入丛林、地道追击,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游击队是一个大难题。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为美国陆军研制了人体嗅探器。

嗅探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检测人体释放的化学物质来识别人类痕迹,比如人的尿液、汗液中就含有氨、尿酸等物质,它们还会和其他物质一起反应生成新物质,这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相对容易被检测到,要是有大量人员在某地集中活动检测就更容易了。针对这种用仪器追踪目标的新战斗方式,美军将其命名为“史努比行动”,相关设备交给陆军化学兵团操作,这是一个1945年成立的常设单位,其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化学战服务处,参与“史努比行动”的部队佩戴绣有猎狗的臂章。

通用电气公司开发了两种版本的嗅探器,第一种是XM-2单兵背负式嗅探器,也称为E63背负式嗅探器,重24磅。仅从外形来看,XM-2有点像单兵火焰喷射器,所有设备被安装在一个小型的可背负式小箱子里,依靠电池供电,有一根软管伸出,管口安装在背负者的步枪枪托下方,这是个进气口,士兵持枪朝前可让前方的空气进入机器,吸附剂会吸收管道中的氯化铵,而这氯化铵又会改变电阻,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便可知道空气中氯化铵的浓度,理论上来说氯化铵越浓说明此地有人活动的迹象,但不排除是其他原因造成,如哺乳动物。

XM-3是另一种安装在直升机上的版本,它其实是对XM-2的放大改进版,1970年问世,它的检测能力提升很多,但是整体重量也大了不少,因此把设备放在直升机上运行,越战期间UH-1、OH-58等型号的直升机安装过,设备的进气口通常安装在直升机的起落架上。

XM-2在实际使用中其实不太靠谱,或许是因为在地面使用的原因,它可分不清人类还是动物散发的气味,只要检测到对应的化学物质就会发出警报,而牛等常见的动物就能造成极大干扰,有时候甚至是士兵自身的体味就能触发嗅探器的警报,反过来这警报声恰恰暴露了美军行踪。

倒是直升机版的XM-3在使用时效果更好,直升机扩大了搜索速度和面积,应对丛林目标很管用。但这不意味着它取得了成功,越军游击队很快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每当一个隐蔽营地被发现前,都会有一架搭载奇特设备的直升机出现,反复尝试后掌握了嗅探器的工作方式,于是后续建造营地时往往把厕所建得较远,有时用假目标设置陷阱袭击美军。

通用电气只生产了少量的XM-2/3,并非产能不足,而是陆军这边不给订单,因为这些设备购买和使用都非常昂贵,而实战中表现却和预期差很多,低飞的直升机很容易被攻击,并且随着游击队破解了嗅探器的工作方式,就更不可能大规模装备了。那部分已经装备的XM-3嗅探器虽然经历了战斗损失、故障损失,却一直小规模服役到越战结束。

尽管越战后科技公司先后开发了很多功能更强大的探测器,但美军对这些设备没什么兴趣,没有再装备过,因为他们认为军犬在使用成本和战斗效率上都更高,并且军犬对士兵还有心理安慰的作用,机器暂时还不能替代这些毛孩子。

1 阅读:72

丹书战史

简介:观三千年战史,品海内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