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暗中将宰相衣服烧个洞,一年过去发现洞还在,命人打开国库

路人君啊 2022-05-26 01:09:36

哪位皇帝竟无聊到烧大臣的衣服?-那就是历史上颇有建树的辽兴宗。他暗中将宰相张俭的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便下令打开国库。那么,辽兴宗此举何为?故事的结局又如何呢?

祖传识人术

说起辽兴宗,他虽然是辽国由盛转衰节点上的辽国皇帝,却也能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他的父亲辽圣宗,是整个辽国最鼎盛时期的皇帝,而这一鼎盛局面背后的实际操盘手,却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绰。

萧绰

这样,两人文武结合,很快稳住了朝中局面,还使得辽朝完成了汉化和封建化的建设进程,而萧绰本人,也得以牢牢掌握朝中大权。在她的带领下,辽国完成了南征霸业与檀渊之盟。并一步步走上巅峰时代。而萧绰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介夫人,之所以能一手掀起这样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就是靠着其独断的识人之术成功地辨别人才。

譬如当时辽国当朝的优秀汉臣也不少,比如一手扶辽景宗上王位的高勋、宰相郭袭,但萧绰偏偏看中了相较之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韩德让。事实证明萧绰的目光确实独到,高勋野心勃勃、其心可诛,郭袭做事死板、四处树敌。只有韩德让做事圆滑、忠心可靠,最终帮助辽朝成就了一方霸业。

张俭

刚入官场之时,张俭一直被派遣到地方基层上历练,积累了许多难能可贵的行政经验。虽身居官位,但张俭也严格做到了如同其名的节俭。要知道,这一时期无论辽国还是宋朝,官场腐败现象都极其严重,可是张俭却始终拒绝贪污受贿,一顿坚持只吃一菜一粥,争取省出更多的米面粮油留给老百姓。

这样的清高也让他收到了许多同僚的排挤和孤立,但他依旧坚持两袖清风,节俭度日,还将工作做得比之前更好。正所谓善有善报,张俭的举动得到了当地节度使的赏识。一年辽圣宗游玩到张俭所在的云中一代,按照惯例,皇帝游玩之地必须要献上珍宝特产以表欢迎。

辽圣宗雕像

带着这样的疑惑,他便亲自召见了张俭,谁料一见便被张俭朴实无华的外表和低调内涵的谈吐给深深地吸引,紧接着,他激动地握住张俭的手,连声直说:“原来你就是我的应梦贤臣,一定能给我大辽带来兴盛。”

被辽圣宗看中,张俭的地位自然就是一飞冲天,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等多个要职,一步步成为了辽圣宗最得力的助手。而辽圣宗也给予了他超乎常人的信任,有大臣嫉妒张俭处处与之作对,辽圣宗二话不说便将此人流放。但张俭也并未因此恃宠而骄,他多年来不忘初心,处事沉稳可靠,吃穿用度更是能省就省。

身居要职

辽兴宗烧衣服测试张俭

辽兴宗自热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便也重用张俭。此时的张俭身兼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等多方要职,已经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当朝第一老宰相了。值得一提的是,辽兴宗与张俭为师生关系,张俭对于辽兴宗的管教十分严厉,辽兴宗从小被张俭管着长大,稍微有一点奢侈浪费就要挨张俭的板子。

长大后,辽兴宗虽然依旧十分敬重张俭,但他也不免淘气地想要考验一下张俭,看看他是否真的如同表现出来的那样节俭。辽兴宗见朝中大臣大多都穿的光鲜夺目,只有张俭始终穿着同一套衣服,便心生一计,趁张俭汇报工作商量正事的时候,偷偷用一旁的烧火棍给张俭的衣服烫了一个洞。

辽国君臣

谁知张俭却婉拒了他的赏赐,还忽然跪在他面前,缓缓说道:“臣冒死进谏,希望皇上万万不可南征,战争一旦打响,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连带洞的衣服都穿不起。”张俭作为一个辽国大臣,虽然向皇帝保证自己会永远留在辽国,但是也并不希望皇帝征伐汉人,以此间接保护了自己的族人。

张俭的举动也深深打动了辽兴宗。于是他便放弃了南征的想法,并坚持让张俭到国库里拿些赏赐。张俭见推辞不了,便只拿了三匹布,并表示自己做一件新的官服就可以了,其它一概分文不取,也算是不辜负皇帝的美意。

清官

0 阅读:55

路人君啊

简介:没有年龄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