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1500元!农民提前收割包浆期小麦,到底有没有错?

路人君啊 2022-05-27 00:05:10

文:夜枭

受近期西方事件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公告,据粮农组织初步估计,受冲突影响,乌克兰将损失49%的冬小麦收成和38%的黑麦收成,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是否会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答案是基本不会。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我国人口约占全球20%,粮食产量约占全球25%。多年以来,我国一直秉承“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念,谷物自给率超过95%,口粮自给率超过100%,因此能够保证粮食供给充足,并且基本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虽然我国基本不会受到国际粮价波动所带来的影响,然而近期,却被曝出了一类行为,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河南等地农户提前收割包浆期小麦。而这些未成熟的小麦,则成为了青储,被当做饲料使用,也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农民之所以提前收割未成熟小麦的原因也很简单——赚钱。据河南的一名农户介绍,目前一些收购青储饲料的企业可以开到1500元一亩,并且由企业自行负责收割工作,相当于1500元完全落入了农民的口袋。而如果是销售成熟小麦,按照当下产量及收购价格,每亩大约能够收入800-1400元,考虑到之后人工、施肥、收割等方面的成本,也难怪农民会将小麦提前收割。

对于这一现象,网友们的观点也并不一致。支持者认为,农民种地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养家,如果青储比正常售卖粮食更赚钱,为了增加收入也是无可厚非;反对者则是表示,提前收割小麦,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种威胁,不应因一己私欲影响到国家战略布局。

农民收割未成熟小麦,企业收购青小麦的行为是否违法?我国《粮食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而根据《粮食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活动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按规定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真实、完整的数据和信息。

而当下很多收购青小麦的企业,并未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农民们则对法律并不清楚,导致这一行为的发生。因此,少量收购青小麦的行为或许为官方允许,但一旦出现大规模现象,显然违背了我国粮食安全布局,违反了相关规定,也应当对违规企业进行严惩。

作为报道中的事发地河南,在类似消息出现时,也是迅速做出了反应。省农业农村厅专门下发《关于严禁任何毁麦事件发生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珍惜农民朋友的劳动成果,严格防范毁麦青贮现象发生。自月初以来,便已开始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红建教授也是发声提醒,不论从营养价值还是性价比上来说,小麦青储相较玉米青储均不占优,并非养殖场的优先选择,因此市面上90%的青储均为玉米青储。农民想要靠卖小麦青储来赚钱,并不靠谱。出于长久考虑,还是不要选择提前收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商媒体
0 阅读:75

路人君啊

简介:没有年龄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