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吃瓜大比拼:印度去年西瓜产量280万吨,中国呢?

佐泽大叔 2024-06-26 14:42:24

导读

提到了西瓜的产量、饮食习惯和改良品种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瓜这个全球性水果的种种奥秘!

西瓜产量

西瓜起源于利比亚,公元前3500年左右开始有种植记录,西瓜的种植历史可以说是悠久的,经过多年的改良培育,现代西瓜品种丰富,产量巨大。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球西瓜的年产量达到1.29亿吨,其中东方大国是最大的生产国,2023年的西瓜产量为6324万吨,居印度排名第二,产量也很可观,达到280万吨。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实际情况是人均消费量并不高,而东方大国的人均消费量就要高出许多,这和东方大国从唐朝时期就开始传播种植西瓜的习惯有关了,东方大国对西瓜的种植历史可以说是悠久的。

东方大国也是早早地发现西瓜有解暑降温的功效的民族,夏天一到,人们便开始大量食用西瓜,不仅是因为它解渴,更重要的是味道鲜美,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很难拒绝这样一种诱惑。

西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种植历史和消费习惯各有特点,体现了西瓜作为一种全球性水果的普及和适应性。在东方大国和印度以及非洲一些国家中,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卖西瓜的小贩,在非洲地区还有一种吃法很有意思,就是在西瓜中间挖一个洞,把整个西瓜当成碗来用。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人们对它并不感冒,在欧洲地区,尤其是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人均消费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在日本等一些国家地区,由于自身气候条件的限制,加上对西瓜甜度要求较高的因素影响,使得其西瓜产量远远滞后于其他几个大国。

我们所说的大国只是指在西瓜产量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不表示这些国家在西瓜种植上一帆风顺。东方大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吴明珠院士等农业专家在恶劣环境下培育出优质西瓜品种,并且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于东方大国人口众多,在农村地区还有相当可观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但由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土地肥力参差不齐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东方大国并不能全部靠自己的努力去满足本国人民对西瓜的需求。

这也是进口西瓜在东方大国市场上销路越来越宽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印度的情况就要好很多了,在印度本土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出口和进口的规模都不会太大。

饮食习惯

和产量、种植历史相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西瓜的消费习惯上则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景象。

无论是东方大国还是印度,人们都非常喜欢把西瓜当作解暑夏日的最佳水果,尤其是东方大国,在饮食文化中更是赋予了它特殊的象征意义。

而在欧洲等地,西瓜通常只是作为一种水果摆在超市货架上供人挑选,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必须要食用它的理由。

虽然人们都知道西瓜对身体健康有益处,并且它所含有的丰富水分在高温天气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欧洲人更习惯于喝饮料解渴。

即便是在户外野餐时,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啤酒、汽水等带有醇厚口感的饮品。相比之下,西瓜显得口感单薄了一些。

这和东方大国可谓截然相反,在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选择以西瓜作为主打水果,特别是老年人和孩子。

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在夏天天气闷热时更容易感到不适;而孩子们跑跑跳跳消耗能量之后总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这两个群体都离不开西瓜。

改良品种

西瓜作为一种全球性水果拥有这样高适应性的消费习惯差异并非偶然,在其诞生初期时根本就没有任何传统约束消费者口味的基础。

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并成长为当地人最喜欢的水果之一,恰恰是因为这种高适应性。但要达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并不是靠它自身所固有的优势就能完成的。

而是农业专家通过不懈努力才最终让它变成了今天这个模样。我们现在吃到的香甜可口的西瓜其实已经经历了无数代改良。

比如最初我们在东方大国种植的时候传入的品种就非常苦涩,果肉也没有现在那么红,果皮还很厚。只有通过我们自己一代又一代的农业从业者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改良,

才最终让我们拥有了如今这么好吃的西瓜。当然这种改良工作并没有因为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就告一段落,

而是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口味需求变化的时候随时做出调整。比如现在我们更喜欢吃红色柔软多汁的西瓜,

那么相应的我们就要放弃那些传统品种特色鲜明、口感稍硬一些的西瓜品种。这些工作便需要像吴明珠院士这样的农业专家来完成,

他们还会根据东方大国自身土壤环境等方面因素来培育新品种,在恶劣环境下也可以做到旗开得胜。

结语

西瓜作为夏日里解暑降温的最佳水果,不仅口感清甜可口,更是承载着农业专家们不懈努力的成果。无论是东方大国还是印度,西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每一颗香甜多汁的西瓜背后都有着无数代人的智慧和辛勤付出。你喜欢吃西瓜?快来留言分享你的西瓜故事!

0 阅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