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名将陈招娣:因癌离世11年,女儿活成了她想要的模样

胖月追星记 2024-06-22 19:12:59

6月20日,女排世联赛的总决赛,在世界排球迷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中国女排对阵日本女排,在主力大部分避战的情况下。

中国女排在时隔三年再次首发的张常宁的带领下连丢三局。

最终大比分0:3不敌日本女排,无缘总决赛4强席位。

2024年女排世界联赛,中国队两次败于日本,这样的结果,实在让广大球迷们有些唏嘘。

不过面对日本的绝对主力球员,我们多有替补的队伍总体打得不算差,特别是庄宇珊。

至于输了,说到底还是吃了临场经验不足,队伍配合不够默契的亏。

我国主力不上,给优秀替补锻炼的机会,以赛养兵是蔡斌提出的,其实思路也对。

葡萄牙都在做着“去C罗化”改变,我们的排球女将也应该有新的主力接棒。

只是看着如今的女排,很难不让人想到那一批将“女排精神”刻进中国人记忆的女孩。

邓若曾 杨锡兰 陈亚琼 郎平 曹慧英 周晓兰 姜英 袁伟 张一沛、杨希、梁艳、孙晋芳、陈招娣、张蓉芳、郑美珠

谁还记得那个钢铁般的陈招娣?

赛场上的“独臂将军”,抱着排球打出一身伤病,最终因伤退役。

她是从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却58岁被癌症夺去生命。

骨灰中的五枚钢钉,是陈招娣的荣誉。

而离世11年后,她的女儿,活成了她想象中,最美好的样子……

01

有的人,就天生吃体育这碗饭!

1955年出生于杭州,陈招娣是家中第三个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双弟妹。

一对做工人的父母拖着5个孩子,这样的家庭生活能好到哪里去?

陈家父母像老牛一样日夜不闲,好歹是供起了几个孩子读书。

而不愿父母那么辛苦的陈招娣自小就肯干,身体也因为干活而锻炼得最结实。

身体结实,弹跳力又好,陈招娣就被学校体育老师拉去练了跳高。

走进杭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场。

轻松一跃,完美过杆,陈招娣出色的弹跳力,让省队教练记在了心里。

1970年年底,浙江要组建女排队伍。

11名新队员里,年仅15岁的陈招娣占据了一个名额。

正式接受专业排球训练,陈招娣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自那以后再没有放下。

1971年被选入北京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青年训练队。

竹竿当球网,当时女排训练的“竹棚馆”

本是来提高自我,学习更为先进、全面的排球技术的。

不料陈招娣先被这里的饭打败。

南方女孩吃惯了点心和米,不好接受北京一天三顿的面。

每天硬逼着自己吃下去,可身体告诉陈招娣,她难以适应。

吃不好,自然也影响睡眠和训练,进而影响身体。

浑身乏力,头总是晕,训练完成地吃力,长跑成了全队倒数第一。

陈招娣的心理压力一天大过一天,好在她的“不对劲”很快被北体的教练兼老师吴中量发现。

左起:杨希、吴中量、袁伟民、赵斌(北体副院长)、陈招娣、曹慧英

“吴教练没有批评我,他问我生活习不习惯,对训练有没有不适应……”

“我就哭了,我说我吃不惯,浑身没劲,他向我道歉,说对我关心不够,带我去看医生,我血色素很低,严重贫血,吴教练就让食堂给我做南方饭菜,给我加营养,队友也很帮我……”

吃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陈招娣的心理压力减轻了。

之后教练又给她专门制定训练方案,队友们也关心、帮助她,让她振奋精神。

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陈招娣对排球的喜爱更加浓烈,对集体更有归属感。

1973年,陈招娣入选了北京的八一女排,被当做主力接应来培养。

别看这姑娘只有1米73,身高优势并不明显。

但她球感以及悟性非常好,能有效预判,救下很多角度刁钻的球。

另外,陈招娣场上灵活,场下又是最有拼劲的队员。

而她不服输且顽强拼搏的性格,还曾让她成了队里公认的“拼命三娘”。

02

绝不言败,身披荣耀的团队

1977年,22岁的陈招娣第一次亮相世界。

与队员一起在女排世界杯的比赛中打出了第四名。

之后走进亚运会也登上领奖台。

第二名的奖牌激励着陈招娣要与队友走上最高的那个位置。

陈招娣在接应二传的位置上做得非常好。

可以说她反应快,弹跳优,能守能攻,技术全面,有勇还有谋。

在1979年的6月份,日本明星球员奥岛圭子带领日立队,随团来访中国。

陈招娣等国家队队员受召与日本女排队伍进行比赛。

在这次的比拼中,陈招娣原本比赛中骨裂过的右臂再次受伤。

6月受伤,8月就要参加全运会了,这可怎么办?

根本没想过放弃,陈招娣说自己一定能行。

缠着绷带单臂出战,那一年的陈招娣用这样的姿态站上赛场,忘我地拼搏。

这股子狠劲,让日本队难以置信也惊恐万分。

这一战之后,陈招娣被所有人称为“独臂将军”。

她行至绝境不放弃的形象如松似柏,能在极端环境下依旧扎根成长,枝繁叶茂,换发光彩。

她的运动精神感染了一众排球运动员,她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创始人”。

还是1979年,亚锦赛即将开赛。

郎平回忆说:“一直就觉得能赢她(们),就是老赢不了,后来打亚洲锦标赛,那是第一次打败日本,从那以后,彻底翻盘,我们压了日本队至少十几年,只偶尔输一次!”

那一战,运动员和球迷们觉得打得扬眉吐气,中国女排也真正走向了世界。

1979年获得亚洲冠军,1981年获得世界冠军。

1981年的世界杯赛场上,陈招娣再次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中国运动员的拼搏。

决赛前陈招娣的腰伤复发,同室居住的郎平担心不已。

但陈招娣一言不发,即使脑袋上的汗珠滚滚而下也不喊一声疼。

5场比赛全上,没有一点懈怠和拖后腿。

最后一场打完,陈招娣差点控制不住身体,幸好被队友抱住,大家一起欢呼。

郎平曾说:“是我们搀扶着她走上领奖台的,她腰快直不起来了,疼得手都在发抖,我们队员们哭了,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她,……陈招娣的顽强永远激励着我……”

陈招娣见证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早期形成。

是中国女排崛起的重要参与者。

只是赛场上挥洒汗水赢得荣誉的同时,陈招娣的身体也被各种伤病严重侵袭。

伤病不允许她继续打球了,1982年世锦赛后,27岁的陈招娣退役了。

1982年世锦赛前的留影

03

从不推辞,即使有愧家庭

用近一年的时间调养身体,同时也与喜欢的人培养感情。

可1983年,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中输给了日本队。

第二年就是第23届奥运会了,怎么办?国家队请陈招娣回队协助做教练工作。

好在不负国家所托,那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首次夺得金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

实现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三连冠”。

功成身退,1985年,陈招娣笑得幸福又好看,她结婚了。

对象是原八一体工大队的篮球运动员郭晓明。

1987年,陈招娣与郭晓明有了生命的延续。

女儿郭晨的到来,让这对夫妻觉得,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可谁也没想到,一年后的例行体检中,陈招娣会被查出患有直肠类癌。

好在发现得比较早,她接受了病灶切除手术,且手术非常成功。

只是术后恢复大半年,陈招娣再次不得闲。

1989年,中国女排要重新组建,国家体委又向陈招娣发出邀请。

请她为女排领队,为夺冠而战。

就像前女排主教练胡进所说那样:“只要女排需要,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她有多忙,都会第一时间响应,这就是我们的陈招娣!”

卸下身上的工作,走进新的女排队伍殚精竭虑。

培养出李云武、毛武扬、崔咏梅、赖亚文等优秀的排球运动员。

她担任领队的那些年里,曾配合胡进主教练改进了女排的技战术打法。

帮助中国女排6次站上洲际和世界大赛的领奖台。

她为我国排球运动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只是这样一个坚强的、乐于奉献的、热爱体育的陈招娣,离开运动场,却常常泪湿衣襟。

1990年,陈招娣那3岁的女儿郭晨被查出先天性心肌炎,陈招娣恨不得哭瞎了双眼。

当时她身上的领队担子很重,懈怠不得,她丈夫又在海南打拼,不能经常回来。

女儿怎么办?谁来照顾?

陈招娣想要辞去工作,但又怕因为自己,导致女排出现问题。

好在她的母亲及时站了出来,将外孙女接到杭州,给外孙女找学校,带外孙女看医生……

在陈招娣的母亲的照顾下,万分幸运,小郭晨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只是女儿的病情稳定了,早年比赛留下的腰伤复发,疼得陈招娣整夜睡不着觉了。

身体明显虚弱下去,她实在无法胜任女排教练的工作了。

1993年离开女排一线,陈招娣去往了总政文化体育局任职。

工作性质转变了,她也终于可以照顾孩子了。

快要上小学时,郭晨被母亲接到了北京,母女团聚。

04

生命不歇,女儿就是延续

要不说孩子是父母的延续呢?

1998年,年纪尚小的郭晨迷上了排球,她告诉妈妈:“我想试试!”

考虑到女儿的病,也不能做剧烈运动,陈招娣苦口婆心地劝,想要女儿打消念头。

可执着、顽强、坚定,郭晨倔强地就像第二个陈招娣。

想着女儿确实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也觉得女儿应该拥有自己的喜欢。

于是再三思虑后,陈招娣先让一步。

不过他和女儿约定,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要听医生的话,要身边备着药。

而运动员的孩子大多运动基因优良,郭晨后面很快入选了八一女子排球队。

2006年7月,陈招娣获均为批准,晋升为少将。

她是我国第一位,从运动员变为将军的女性,人人都以为她还会散发更多光芒。

可2008年,与宋世雄一起为北京奥运会上的女排比赛做完解说后,陈招娣倒下了。

一查就是肝癌,原来她体内的癌细胞已经侵袭了其他器官。

没有再接受病灶切除手术,她选择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妻子再次生病,郭晓明再也不想离开妻子了。

而他们的女儿郭晨虽然在知道母亲的病情后常常哭泣。

但在母亲面前,她始终坚强乐观,极力创造一个快乐的家庭环境。

知道母亲一辈子放不下排球,一直惦记着中国排球的发展。

郭晨就通过努力,成为了国家级排球裁判,陈招娣非常为女儿高兴。

只是幸福时光总是短暂,2012年年底,陈招娣的病情严重恶化,住进了医院。

以前的队员经常去看她,大家一起回忆曾经打球时的快乐。

可惜2013年4月1日,58岁的陈招娣还是在双癌的袭击下,永远闭上了眼睛。

陈招娣走了,遗体火化后,5枚钢钉被其女儿捡起,那是陈招娣运动员时期的另一种荣誉。

送别陈招娣时,郎平的眼睛都哭肿了,整个人沉浸在悲伤里。

后来她曾多次回忆与队友陈招娣的过去。

而陈招娣的女儿则在国内排球赛事中担任裁判,像她的母亲那样,为中国排球运动献力。

2017年,郭晨参加了一位好朋友的婚礼。

扔捧花环节,天定的缘分,郭晨与伴郎团里的张博一起被捧花砸中。

一砸砸出了份甜蜜的爱情,2018年,郭晨与张博在北京结婚,两年后生下了个可爱的女儿。

结语:

从2013年到如今,时间缓缓流淌已经过去11年。

陈招娣的生命停止在她的58岁,但她女儿和丈夫从来没有将她忘记。

女儿事业稳定,夫妻和睦,拍摄家庭照时还会留下位置,将自己的母亲P进合照里。

丈夫慢慢走出丧妻的痛苦,有了新的生活,也老有所依。

陈招娣最为牵挂的两个人都有着幸福的如今。

她的女儿更是活成了她从前想象中的样子,天天开心,家庭幸福。

想来就算在天堂看着,陈招娣也会觉得欣慰吧……

5 阅读:486

胖月追星记

简介:明星不止星光万丈,还有鲜为人知的心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