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新标出台:明晰责任,共筑健康游戏环境

安康符一静儿 2024-05-29 20:16:19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行的娱乐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非理性消费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的标准,旨在厘清游戏退费过程中各相关方的责任,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助力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框架更加完善,对于平衡监护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以及未成年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明确各方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中的责任比例和退费条件,既强化了网络游戏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提醒了家长需履行监护职责,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首先,该标准强调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根据规定,如果服务提供者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将承担100%的责任。这一规定促使游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和防沉迷系统,从源头上限制未成年人的不理性消费行为。同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于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决心。

其次,标准明确了监护人的责任。在实践中,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或未能妥善管理支付工具等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标准提出在这些情况下监护人应承担相应责任,建议责任比例为30%-70%。这既是对家长监管不严的警示,也是引导家长增强网络素养,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中来。

此外,标准还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过错情形,使规则更具实操性。例如,监护人明知未成年人存在绕过防沉迷限制而未采取措施、未成年人使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等情形,都被视为监护人的过错。通过具体案例的指引,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还提出了退费后对涉事游戏账号的处理建议,即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对账号进行封禁等处置。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未成年人退费后再次沉迷于同一游戏,是对未成年人负责的态度体现。

最后,标准的出台巩固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的成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构建起绿色网络环境,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长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更应付诸行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这项团体标准的推出是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游戏环境,也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在未来,随着该标准的正式实施,预期将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游戏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对全球范围内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有望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0 阅读:0

安康符一静儿

简介:分享美好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