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红咖啡店店员情绪失控,但其实错不在双方

梦里芳踪 2024-06-21 12:55:44

在上海某知名网红咖啡馆,一天内发生两起员工与顾客的冲突事件。

事情发生的原委很简单,就是顾客等得不耐烦了,跑过来给服务员催单,然后服务员先是耐心解释,然后说如果等不了可以退单,但顾客依然在抱怨,然后服务员就情绪崩溃了。一个泼咖啡,另一个最后发展为斗殴。

视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发问:错在谁?顾客太急?服务生太躁?若你是店主,又会怎样应对?加强培训?收紧制度?这些看似直接的解决方案,实则偏离了问题的核心。作为商业咨询师,深谙此道已近二十载,我的视角或许能揭示背后更深层的逻辑。

在这间咖啡馆,所谓的“服务生”,实则是身兼二职的“咖啡匠”。他们既是咖啡的创造者,又是顾客与咖啡间的桥梁。这双重身份,正是冲突的根源所在。制作咖啡,要求的是专注、冷静、精确,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顾客服务,则需要热情、耐心、同理心,是情绪与沟通的艺术。当这两项截然不同的任务落在同一人肩上,特别是在客流量激增、订单如潮的时刻,冲突几乎不可避免。

想象一下,一边是不断累积的订单,每一步操作都不能有丝毫差错;另一边,顾客的催促声不绝于耳,不满情绪弥漫。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冷静,难于登天。就好比让一位大厨在炒菜的同时还得处理顾客的投诉,压力之下,情绪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这并非个体失误,而是商业模式潜在的“陷阱”。现代餐饮追求高效与成本控制,许多新式咖啡店,如瑞幸,采用了自助下单、快速制作的模式,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人员,以适应外卖为主导的市场。这种方式虽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却牺牲了面对面的服务体验。对于习惯了传统服务模式的中年顾客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引发不解甚至冲突。

解决之道,并非简单教育员工或严苛管理,而是要巧妙管理顾客的期待。比如,下单后即时提供预计完成时间,允许灵活退单,减少顾客等待的不确定性和不满。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在线退单功能,减少人际直接冲突的机会。

此外,品牌自身也需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让顾客适应这种“轻服务、重生产”的新型餐饮文化。毕竟,在那些大排长龙的网红店里,顾客似乎早已接受了等待是享受的一部分。

对于涉事员工,辞退并非上策。他们的情绪爆发,是压力累积的结果,也是管理模式漏洞的反映。作为老板,应勇于承担管理不周的责任,通过改进流程、优化顾客体验来预防未来冲突,同时对受影响的顾客和员工表达歉意和补偿。否则,这样的事,下次一样会发生。

1 阅读:70

梦里芳踪

简介:一个专注于情感故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