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女遭侵犯,被告被判赔偿6000余元,犯罪成本这么低吗?

坐不正经 2024-06-01 16:56:56

现在的犯罪成本这么低吗?被一起发生在13岁未成年少女身上的强奸案惊呆了!宣判结果是被告人5年9个月的有期徒刑,和6000余元的赔偿。

事情从2022年说起,那时候的女孩贺某才12岁,还是一名初中生,懵懂的她对网络很感兴趣,尤其是可以在聊天软件中找一些陌生的人聊一聊心中的不快。

就在贺某沉浸在寻找网友时,90后身经百战的“恋爱专家”白某正好也在寻找目标,于是两人便添加了联系方式。慢慢的在糖衣炮弹和金钱的诱惑下,贺某同意了线下见面的请求。

见面后,在白某的哄骗下,贺某答应了去他那里坐一坐。可是,就在两人到达住处后,白某露出了狐狸尾巴,强行与贺某发生了关系。

事发后她恨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恶毒之人,恨为什么厄运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无法面对现实的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休学在家。

多次的自杀让父母整日以泪洗面,为了治疗抑郁,几个月的时间就花费了几万元,可是贺某的病情依然毫无好转。于是贺某的家人将白某告上法庭。起诉他强奸自己的女儿,并要求赔偿医疗费用和精神抚恤金。

可让一家无法理解的是,法院的宣判结果和他们预想的不一样,最终只判了白某有期徒刑5年9个月和6000余元的赔偿金。

难道女孩所受的伤害只值6000多吗?一次网聊邂逅,让13岁的女孩陷入自责和不解,最终多次自杀。

随着互联网成为集社交、工作学习、娱乐为一体的主流工具,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许多频繁使用网络的孩子深受其害。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预防和应对网络危害呢?

制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制定规则包括:使用时间、地点、浏览内容及单次使用时长。

确定规则后,应当坚定的维护,并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成长变化定期调整和规划,直至孩子具备独立安全上网的能力为止。

教会孩子在使用网络时考虑并保护隐私

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的那一刻,发布人就对这些内容丧失了控制权。因此,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前要反复思考,判断这些内容是否具有公开的必要性。

必要时,孩子可以寻求家长、老师或其他可信的成年人的帮助,倾听他们的意见。

了解使用网络的动机

一些孩子可能通过网络浏览社交媒体来了解朋友的动态,一些孩子可能在焦虑时寻求网络减轻压力,还有可能是为了逃避孤独而上网。

因此,家长要探究孩子上网的真正需求,才能在现实中解决孩子所遇到的问题。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正处于好奇阶段,对爱情正处于懵懂阶段,一些聊天交友软件的畅行,给陌生男女制造了接触的机会。因此在关注孩子隐私安全以及是否沉迷于游戏外,也要关注孩子“朋友”中是否有潜在危险。

0 阅读:47

坐不正经

简介:关于亲情、友情、爱情情、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