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儿童节:“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小康杂志社 2024-06-01 15:31:38

“成年人是过期的小朋友”“今天记得去幼儿园接我”“一起去吃儿童餐吧,带玩具的那种”……每逢六一儿童节,各大社交媒体上总会掀起一波不亚于520、双11的过节热潮。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除了本应欢度节日的孩子们,近两年,许多成年人也“理直气壮”地混入其中,体验“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乐。

成年人为何也想过儿童节,是幼稚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孩”吗?成年人有点“孩子气”好不好?

怀旧礼物热卖

最近,在各个购物网站上,儿童节礼物热卖。有的是家长买来送孩子,也有的是送给自己。

生于1978年的刘鑫,网购了两套图书。一套《大象的旅程》送给5岁的女儿,另一套《七龙珠》漫画送给自己。“我的同龄人中,很多人都看过这个系列的漫画书。小时候,父母给的零花钱,我没干别的,都买了漫画,其中最多的就是这套书。我记得,一卷五册,每册售价1.9元。”刘鑫说:“很可惜,多次搬家,书已不全。这次买来,算是追忆童年过往。”

回味童年时光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当熟悉的童谣响起,不少人会陷入一场“回忆杀”。眼下,不少“80后”“90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过儿童节的打算。

市民乔女士与好友约定,今年的儿童节恰逢周六,一起去吃一顿“儿童餐”。不少快餐店,设有儿童套餐,还有玩具等小礼品赠送。由此,成为一些年轻人感受童心快乐的简单方式。

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这些儿童时的游戏你还记得吗?不惑之年的陈先生,在太原经营一家公司,每年都会在儿童节当天,组织员工团建。与平时的野外拓展不同,是让大家体验童年游戏,与儿时的自己“重逢”。欢声笑语中,大家加深了解,也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去年的儿童节,23岁的赵女士约了好友出去“嗨皮”,一起聊童年趣事,逛零食店,去游乐场,看动画片,一天下来,大家“恍惚间有种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今年,几个人说好,依然共同回味纯真的童年生活。

童心无关年龄

“我身边过儿童节的人挺多。其实是平时太忙,就是想找个理由,给自己减减压。”35岁的李女士表示,体验“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乐,有利于轻装上阵。

“童心美好而可贵,成年人同样可以拥有。只要是童心未泯,一切皆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萌萌介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热衷过儿童节,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单纯、美好的儿童节气氛,让人解压和放松。因此,有的人愿意通过暂时的“年龄退行”,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自由”。

你是勇敢的大人,也是快乐的小朋友

有人担心,成年人过儿童节是不是一种幼稚病?非也,非也。与其说成年人在拒绝成长,倒不如将“大朋友”这些与年龄不符的幼稚行为看做一种精神慰藉——借儿童节重温童年的欢乐时光,寻找遗失的美好与力量。

就像歌词唱的那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褪去童话故事的光环,成年人的世界什么样,我们从流行语中就可以窥探一二。

网络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我太南了”“有点emo”“天选打工人”“小腿一蹬,与世无争”等口头语,这些表达虽有自我调侃之意,但也或多或少折射出这届年轻人身上背负的压力与责任。自从迈入18岁的大门,毕业求职、结婚生育、买房置业、扶老携幼等人生大事就逐渐被提上日程,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有网友感叹:“哪还记得儿时的梦想,每天只求能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

而儿童节也就顺势成为成年人抒发情绪、化解压力的突破口。平时不苟言笑,那么儿童节不妨卸下防备卖个萌、撒个娇;平时两点一线、忙忙碌碌,儿童节不妨去游乐园散散心;平时辛苦赚钱养家,儿童节不妨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犒劳自己。不管几岁,开心万岁,暂且卸下盔甲,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快乐自在地过一天,然后鼓足勇气再次向目标进发,这也是成年人过好生活的“小心机”吧。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义诚指出,成年人过儿童节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减压方式:“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防御机制叫退行,就是成年人可以暂时将自己的心理年龄倒退,在这种退行心理防御机制影响下,成年人暂时回到孩童状态,像孩子一样调皮,充满好奇心以及对生命的热情。”

此外,让自己去过一个儿童节,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有一种自我抽离的作用,从现在的生活抽离,是一种自我照顾和心理建设的行为。

唐义诚表示,如果成年人过儿童节的手段、方法适当,推荐人们在儿童节时尽情体会这个日子带来的欢愉感。

“做不被定义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被期待要成熟一点儿,甚至我们自己也这样期待和自我要求。

可是,人生能否至死是少年?成年人有点“孩子气”好不好?

在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并发挥创造力,使人生有新的斩获。他曾调查研究了几万名在科学、文学、艺术、企业等行业的“自我实现者”,发现他们具有“孩子气”,他们因成熟被挑选出来,但他们同时也很“幼稚”。

而这种“孩子气”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幼稚、不负责任,而是指一个人有赤子之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兴体验有开放的态度,并且有拥抱生活中“不确定”的勇气。

唐义诚指出,人们成年后,很多成年人开始进入所谓的固定性思维模式,而一个有“孩子气”的成年人会平等、开放地看待各种体验:“一个有‘孩子气’的成年人拥有成长性思维。”

在儿童节

去做孩子吧

做不被定义的孩子!

来源:小康头条微信公众号综合光明网、央广网、太原晚报

图源:卡乐图片 贾琼 摄

海报制作:桂颖

责编:周经韬

审核:田苑淯颖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