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36局之道王勤王局!

六甲秘诸 2023-12-01 10:16:15
道王勤王局的逻辑

道王勤王,又称尊王攘夷。道王勤王局,本质就是迫于形势为了师出有名的伪善行为。

道王勤王局并没有确定性的好坏之分,主要就是一个实力足够,而且名正言顺。借公名而谋私利的同时,将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保持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

道王勤王局的起源

小编认为道王勤王局最早起源于,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确立霸主地位以后,面对各国形势陷入深深的思索。他考虑如何巩固霸主地位,让齐国在各国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尽管盟国承认,但是周天子并没有正式承认,所以说名不正言不顺。

经过几年的合作,管仲和齐桓公相知甚深。他见齐桓公郁郁寡欢,故意问齐桓公:“现在霸业已定,您为何却闷闷不乐?”

齐桓公说:“我这个霸主,地位并不牢固。鲁、宋、陈、卫、郑等国并没有真正顺服,时刻都想背新我。周天子没有正式承认我,戎狄异族不断入侵中原,是我心头之患。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呢?”

管仲听后,略加思索道:“这几个问题都不难解决。”

齐桓公急切地说:“你有什么办法快讲出来,我都快急坏了。”

管仲说:“以武力为后盾,尊王、攘夷,您所担心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齐桓公闻言茅塞顿开,按照这个思路,在管仲的辅佐下,立于霸主地位而不败。

尊王即尊崇周王,王室虽已衰微,但王权仍然是秩序安定的象征。在诸侯林立的大环境中,没有一个诸侯国强大到能够将周王室取而代之,所以尊王是称霸最有力的口号。

公元前 667 年,齐、鲁、宋、陈、郑盟于幽,各国共推齐国为诸侯长。同年冬,周惠王派王室卿士召伯廖赴齐国,赐命齐相公为侯伯,正式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齐国还得到了征伐不服王命者的特权,并受命讨伐卫国拥立王子颓的罪行。公元前666年3月,齐桓公以周王的名义大张旗鼓地讨伐卫国助逆之罪。打败了卫国的军队,迫使卫国纳贿求和。

道王勤王局的案例

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在各方面实力都略逊于曹魏和东吴。蜀汉刘备在建立初,因为荆州归属问题,和东吴产生摩擦。因为东吴以逸待劳,火烧连营,刘备很早便托孤白帝城。

蜀汉内部各种势力蠢蠢欲动:本地大世家、狄夷部落、军政派系等等错综复杂,加上外患曹魏政权摩拳擦掌。

诸葛亮眼看刘备好不容易建立的政权,即将陨落。他夜不能寐、寝食难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使用三板斧谋略。

第一,整顿军纪及后防供应链,为稳定内患做准备;

第二,转移内部矛盾,矛头指向曹魏政权,六出祁山;

第三,重用新人,扶持嫡系人才姜维等。挥泪斩马谡,统一战略,并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经过诸葛亮的操作,使蜀汉政权瞬间提升很多,能与曹魏政权掰手腕。可惜天公不作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不后续历史都将改写。

道王勤王局的总结

道王勤王局,本质就是为达到目的,将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保持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诸葛亮凭此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董卓、曹操凭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现代社会商业环境,很多业态也运用此局混得风生水起。比如早年间的百团大战,海量的补贴,表面是解决点到点的距离和普惠大众,其实就是培养用户使用平台消费的习惯。

等时机成熟,平台双向收费,落到实处。用户没有持续的优惠,反而增加很多的购买成本。商家还被额外收取高额的管理费,有苦说不出。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