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被打懵了!反“制裁”来得那么快:中国对欧盟采取反倾销行动

星辰大海评军事 2024-06-19 21:54:51

据商务部官网发布,决定自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猪肉产品进口地和第二大乳制品供应地,这次调查就在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大家都知道,这是对欧盟的报复,但这次来得又快又狠,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欧盟痛不痛?中国市场很快就会有替代者:澳洲就是榜样

商务部6月17日发布的2024年第23号公告,对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包括鲜、冷、冻猪肉;鲜、冷、冻猪的食用杂碎;鲜、冷、冻、干、熏、盐腌或盐渍等猪肉产品。对于欧盟12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的报复措施终于落地,猪肉产品对欧盟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欧盟不就范,有没有后续更有杀伤力的绝招?

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的猪肉消费能力是惊人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14亿人口,每年要消费大约7亿头生猪,占全球猪肉产量50%以上,2023年中国国内猪肉产量5794万吨,进口猪肉约155万吨,来源地包括欧盟、美国以及巴西等多个国家。

其中欧盟是中国最大的猪肉进口地,占进口总量一半以上!根据商务部公布的CAAA申请资料,欧盟是中国猪肉和猪肉产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2020年至2023年总进口量的54%左右。

西班牙是欧盟向中国出口猪肉的最大受益国,出口总量超过15亿美元,其次是美国和巴西,荷兰、丹麦和法国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七。这次反倾销调查在欧洲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西班牙。

报复有没有搞错对象?完全没有!因为这次欧盟推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西班牙就是就是电动车关税的主要推动国,另一个就是法国,当然荷兰和丹麦也不是无辜的,所以这次的报复措施是非常精准的!

魔法打败魔法:冠冕堂皇,但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中国国内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表示,欧盟猪肉生产存在大量的过剩产能。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欧盟生猪出栏量占全球总的比重为18.22%,全球排名第二。2020—2023年期间,欧盟猪肉平均年产量达2265万吨,但同期欧盟内部的年均猪肉消费量仅有1839万吨,存在年均426万吨的过剩产能。

这个理由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嘛,所以欧盟以此为理由加征关税,问题是产能不过剩怎么出口?所以欧盟的猪肉也产能过剩了,咱用这个理由发起反倾销调查,冠冕堂皇,欧盟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生猪养殖产业是西班牙经济的支柱,也是法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作为西班牙最大的猪肉出口国,如果中国宣布禁止进口,那么西班牙猪肉很难找到替代出口国,并且西班牙向中国出口的猪肉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猪内脏产品,这部分无法再欧美国家找到消费者,只有中国大量消费这类产品。法国也面临类似西班牙的情况,法国猪肉行业协会Inaporc副主席蒂埃里·梅耶称,“没有中国市场,企业很难生存”。

欧盟最怕的不是猪肉“制裁”:而是市场被替代

西班牙与法国面临的状况比较尴尬,如果这两国的猪肉出口中国受阻,那么中国进口很快就能找到替代国,比如俄罗斯,法国肉类分析师、大宗商品智库Cyclope撰稿人Jean-Paul Simier表示,俄罗斯可能会介入,填补欧洲损失的部分出口:

“俄罗斯已经提高了猪肉和牛肉产量。现在,俄罗斯的猪肉已经自给自足,”他补充说,俄罗斯已经开始与中国签署食品安全协议。​​

中俄正在因欧美全面制裁俄罗斯而走近,两国广泛签署了多种商品的进出口协议,如果欧洲因为电动车加征关税与中国贸易摩擦,那么与欧洲农业形态相近的俄罗斯是最好的替代国,这个替代关系可不是欧盟未来与中国关系正常后就能立刻恢复正常,而是可能永久失去中国市场!

这个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澳大利亚,2020年,中澳关系因新冠疫情溯源等问题开始恶化,时任澳总理的莫里森紧跟美国脚步,制定了不少针对中国的强硬政策:比如禁止华为参与澳大利亚的5G网络建设等,加入AUKUS针对中国等,中方也做出了对等反制,对来自澳洲的木材、大麦和葡萄酒等商品实施了一系列进口限制,中澳关系因此跌入冰点。

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两国关系逐渐解冻,双方高层往来频繁,中方对澳方的大部分贸易限制也已经基本解除,澳方市场重新涌现动力。比如今年3月底,中方终止了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反倾销关税后,但澳洲葡萄酒厂商却发现,中国市场早就被欧洲葡萄酒占据,需要短期内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澳洲葡萄酒产业损失可谓是惨重!

另一个案例则是立陶宛,这个撮尔小国挑战一个中国的政策,现在已经被中国全面边缘化,该国上下求爷告奶都没用,任凭喊破喉咙中国完全不理会,对于中国来说,立陶宛就是只苍蝇,摁死了还沾一手屎,而中国市场对立陶宛来说却可能是生死之差,现在好了,中国完全当其不存在,对于这种敢于挑战中国权威、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必须要让它们知道疼!

影响国内猪肉价格:天真了

其实在社交媒体上就已经有舆论了,称中国发起欧盟猪肉倾销调查会导致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种花家要说的是欧盟猪肉进不进口其实完全没差,比如2023进口量为155万吨,与国内产量接近5800万吨来说只有2.5%,有影响吗?

中国早就实现了猪肉自给自足,进口猪肉也更多的是为了维持贸易本身,对于我国养猪产业,进口猪肉也有部分调节作用,不过近些年来进口量一直在下降,从2021年到2023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分别是371万吨、286.3万吨、155万吨。

更大的杀招:欧盟不怕死的可以放马过来

引发中国商务部对欧盟猪肉进口反倾销调查的就是在6月12日欧盟宣布对中国产的电动车额外征收17.4%至38.1%的关税,其中比亚迪征收的关税增加相对较少17.4 %,吉利汽车是20%,最高的是上汽38.1%。其他没有提到的车企则是21%。

欧盟这招其实很损,相对于美国的102.5%,欧盟不超过40%看起来已经很“中肯”了,但事实上欧盟这招比美国还要阴损,因为美国收不到中国的电动车关税:

2023年我国出口了522万辆汽车,其中新能源车173万台,真正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据几乎是“0”,为什么是“几乎”,因为数量还是有1万多台,这个数量对于173万台的出口量来说,只有可怜巴巴的0.5%,但中国在2023年向欧洲出口了64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达到了37%,欧洲的税率比美国低,希望中国看在拉拢欧洲对抗美国的条件上吞下这枚苦果,让中国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就是欧洲的损招。

并且欧洲这次是德国带头反对加征关税,原因是向欧洲出口量最大的中国企业是上汽集团,这家企业德国人占了50%的股份,出口欧洲德国是能分一杯羹的!准确的说德国在中国这波电动车的产业升级中牢牢的把握住了,所以当中国的电动车在国内这个绝地内卷的市场杀出重围之后对全球汽车市场攻城掠地之时德国人把握住了机会。

但是除了德国以外,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掉队了,法国、西班牙就是,法国车企特立独行已经有名了;汽车业是西班牙的支柱产业,这次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这俩国,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美国的指示下,忽略德国意见,放大了法国西班牙的意见,主导对中国电动车关税案通过,原本指望中国将吞下苦果,但是中国可没惯着欧盟!

2023年按海关数据,中欧贸易总额高达7830亿美元;2023年欧盟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2910亿欧元,与2022年相比减少了1060亿欧元(-27%)。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现在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欧盟对华出口占欧洲对外贸易的10%,品类包括为机械和车辆(占对华出口的52%)、其他制成品(20%)和化学品(15%)。在这些品类中飞机和汽车是欧洲出口中的最优势产品,另外农产品也是一个重要贸易品类。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国对欧洲加征关税的报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汽车产业;2、飞机产业;3、农产品产业;

欧洲对华出口高端汽车,比如BBA和保时捷等汽车,除了整车外,欧洲还向中国出口上百亿欧元的豪华汽车零部件,这些都是我们的打击对象,不过有一点需要确认,欧洲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是明确反对的,宝马奔驰大众也反对,这个类别下似乎有点伤及友商的意思。

飞机产业就是空中客车,目前波音深陷质量问题,全球大型客机制造商只有空客了,而我国自家商飞的C919产能还没起来,现在对客机下手似乎不太合适。

农产品中的猪肉是这个类目中最容易操作的部分,而且打击非常精准,西班牙、荷兰、丹麦、法国都位列中国猪肉十大进口来源国,这些国家都是该案的推进者,不让他们长点记性肯定是不合适的。

另一个品类是农产品中的牛奶,欧盟是中国第二大乳制品来源地,占202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额的36%以上,荷兰、法国、德国、爱尔兰和丹麦等国出口量比较大;

还有一个是葡萄酒,欧洲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地就是中国,欧洲葡萄酒产量最大的则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就是电动车加征关税主要发起国,意大利刚推出一带一路,目前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缓和,刚好可以用葡萄酒报复下这几个国家。

当然对欧洲加征关税的报复也要做到有度,毕竟欧洲目前是我们拉拢的对象,必须要让欧洲知道疼,但却又不能将它们推向美国,要胡萝卜与大棒同时操作,中国的工具箱里有的是各种套路工具,而且经过与欧洲多年来的交道,目前对这些手段已经谙熟于胸,敬酒罚酒都端出来了,欧盟打算先喝哪杯?

1 阅读:9

星辰大海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