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16千米!嫦娥完美着陆:找不到喷点的外媒终于从这角度下黑手了

星辰大海评军事 2024-06-06 06:16:21

6月2日6点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了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阿波罗环形山预选着陆区,接下来就是展开月面“挖土”,预计将在16小时内完成任务,截止种花家发稿时为止,钻取采样已经完成,表土和次表土采样也已开始!

嫦娥六号几乎完美的进程再次震惊了全球媒体!种花家翻了BBC、CNN以及路透社和ABC等报道嫦娥六号的外媒,完全找不到以往讽刺打击的报道,没有双标、平铺直述的报道实在让种花家感觉有些不适,然而在社交媒体上却有一撮老外找到了一个嫦娥六号的超级黑料,着陆精度实在是太差了,偏离预定坐标16.7千米!

嫦娥六号完美登陆月背:找不到糟点的外媒看起来很奇怪

据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的官方微博“中国的航天”发布的博文,嫦娥六号的着上组合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是从6月2日6点9分开始动力下降的,7500牛顿的变推力主发动机开启,在姿态发动机的辅助下,组合体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将绕月速度从1.7千米/秒下降至零。

逐渐接近月表,嫦娥六号开始自主确认登月地点,视觉自主避障系统开启,在可见光相机提供的月面阴暗数据确认着陆安全点,确认后再在安全点上方高约100米的区域启动激光三维扫描进行精确拍照以检测月面障碍,迅速确定着陆点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即将到达月面时发动机关闭,利用缓冲系统保障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到达月面,最终于6点23分15秒平稳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环形山着陆区。

接下来的任务是着陆器检测设备是否正常、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展开太阳能电池以及采集月球土壤等,其中采集月壤可不是各位想象的那样“挖一勺就走”的这种模式,而是会展开3种采集方式:

1、钻取土壤:会使用钻杆钻入月面2米深,样品则在钻取的过程中被提升样品并同时打包存放的圆形样品桶内,以螺旋方式放置通过钻杆钻取到的钻芯,目的是保持月球表面剖面顺序的样品,也就是说在样品桶内大约会有2米左右的“钻芯”;2、月表土壤:是一个机械臂带动的莲花状的取样管,直接取表层月壤;3、次表层土壤:是一个机械臂带动一个挖土的勺子,采集次表层月壤;

据目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的资料,“钻芯”已经在中午左右就完成了,月表土壤月次表层土壤采样应该也已经结束了,原定48小时完成的任务,估计也就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接下来就是等,等到预定的发射时刻,将上升器发射到近月轨道与轨反组合对接转移样品等待返回地球。

嫦娥六号实在太顺利:外媒完全找不到糟点

嫦娥六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环形山着陆区后,全球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但是与过去每次都阴阳怪气的报道不一样,这次报道似乎都是平铺直叙,甚至还完完整整的报道了嫦娥计划的由来以及此次任务的详细规划与未来的远景,这让习惯了西媒鸡蛋里挑骨头的报道的种花家感觉实在有些不适,怎么就不不睁眼说瞎话了?

CNN报道: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机器人登月任务

CNN以《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为标题展开了这次报道,其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完全是中国官媒的口气:

此次着陆标志着第二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中国于2019年利用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完成这一历史性壮举;此次无人登月任务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机器人登月任务,旨在首次从月球背面将样本带回地球;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这次任务于5月3日开始,预计持续53天,将成为中国成为主导太空强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的计划包括到2030年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研究基地,据信该地区含有水冰嫦娥六号着陆器收集的样本可以为月球、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而该任务本身则为推进中国的登月计划提供了重要数据和技术实践。

看看哪句不是夸赞中国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见过CNN的这种报道模式,至少种花家从来都没见过这种阵势,居然没有讽刺打击,甚至连揶揄都没有,没有与军事牵扯,也没有举国之力调侃,完全是非常积极的报道。

BBC的报道:中国抵达一个几乎无人尝试前往的未知之地

BBC的与CNN的报道也非常类似,基本都是对中国航天的肯定以赞美之词:

该任务于5月3日启动,旨在历史上首次从该地区收集珍贵的岩石和土壤;该探测器可以从月球南极的一个巨大陨石坑中提取一些月球最古老的岩石;此次着陆充满风险,因为一旦航天器到达月球背面,就很难与其进行通信,中国是此前唯一实现过这一壮举的国家;中国计划在本世纪内再进行三次无人探测任务,寻找月球上的水并研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更宏伟的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左右让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对中国航天的用词,国内很多媒体的报道也不过如此吧,很难想象一直都用“阴间滤镜”报道中国的BBC会用这种方式,网友大呼实在有些搞不明白。

路透社的报道:克服其里程碑式任务中的一个关键障碍

相比BBC和CNN的报道,一贯以来比较中性的路透社反而显得有些逊色,因为路透社的赞美用词不如前两者多,只是引用了欧洲航天局技术官员尼尔·梅尔维尔-肯尼 (Neil Melville-Kenney)的话称:

“在月球背面着陆非常困难,因为没有视距通信,你需要依靠链条中的很多环节来控制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你必须使正在发生的事情自动化。”“自动化非常困难,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因为阴影很长,这可能会让着陆器感到困惑。”

强调等于困难也就是肯定了中国航天的技术,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夸奖中国!

除了这些以外,其实ABC和NBC以及法新社与塔斯社等都报道了中国嫦娥六号登陆的新闻,无一例外都是非常肯定,这些外媒几乎不约而同的使用了这种模式报道,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

1、月背着陆难度极高,因为需要中继通信,着陆时的测控与自动控制技术要求极高,这点对外媒的震撼极大,2019年着陆在艾肯特盆地的嫦娥四号已经震撼过一次,这次中国又双叒叕的成功了,这表示中国技术稳定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2、全球国家中,月背着陆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中国实现的,并且艾特肯盆地也是NASA最想去采样的区域,这点中国正在进行中,想喷都没有角度;3、嫦娥六号从5月3日发射以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减速进入月球轨道,降轨、环月轨道、分离与着陆,衔接相当顺利,反观近些年来的俄罗斯月球-25、印度月船二号、美国的IM-1 着陆器与日本的月球着陆器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败甚至直接坠毁,而中国从嫦娥计划实施以来,全部成功,次次成功,外媒直接就懵圈了,没法喷。4、嫦娥六号采集的样品为的是解决月球历史与太阳系起源的问题,而且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机构拿到了嫦娥五号的样品,为人类月球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要喷这种科学探索的计划,西媒也要被本国的研究机构骂死,要是中国不高兴不给月壤研究,这些天天骂中国的媒体肯定有很大的功劳;

不喷中国只是形势所迫,在西方与中国逐渐对立的条件下,也仅仅是不喷而已,想要一次改善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是不可能的,美国对中国的沃尔夫条款依然有效,欧洲航天局在美国的逼迫下逐步中断与中国的合作可能性依然非常大,而且中国也无法使用NASA和欧空局的深空测控系统,即使有也是非常偶然的条件下达成的合作。

当然中国也不求人,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全球测控网,还有天链卫星支持,再加上可以全球机动的远航系列测控船,完全可以做到不求人,随着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全面突破,未来只有别人求我们合作,比如逐渐开放的天宫空间站,未来的国际月球站等等。

嫦娥六号着陆精度实在太差:偏离16千米,到底是真的吗?

各个媒体确实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报道了嫦娥六号的月面着陆,但在鱼龙混杂的国外社交媒体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在绝大部分网友都很正面的评论的情况下,还是有部分极端的网友找到了一个相当炸裂的角度,嫦娥六号的着陆精度实在是太差了,与原定位置相差了16千米!

嫦娥六号偏离16千米,到底是真的吗?

事情的起因是X上的航天大佬@SegerYu对比了嫦娥六号的预定着陆位置为南纬42.1°、西经154.4°,但根据直播给出的月面地形图,SegerYu大佬确定了着陆精确坐标为南纬41.64° 西经153.99°,着陆位置位于原定位置的东北方。

有了经纬度坐标,根据月球的直径很快就能计算出两地的位置相差大约16.7千米,看起来精度相差确实很大!@SegerYu是种花家非常尊敬的X上航天大佬,他并非要质疑嫦娥六号的着陆精度,而只是做个记录,并且他在X上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国航天的新闻都是非常积极的,然而他的这个数据发表后被X上其他大佬引用后却被留言嘲笑了,精度这么差还要去挖土,不掉沟里就很好了!但也有网友认为根据神舟飞船返回的不可控性对比,认为相差16.7千米也没啥问题,毕竟着陆精度不可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神舟飞船返回存在不可控因素是因为飞船的末端下降使用了降落伞,这个会随着大气流动比如高空风速以及低空风速的改变,导致落点出现比较大的不可控误差,一般在20千米范围内基本也没啥大问题,毕竟着陆搜救的范围演练是更广的区域。

但在月球上着陆用的却不是降落伞,而是着陆的7500变推力火箭减速着陆,这个是全程可控的,因此从理论上来看,着陆区域不准是不应该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导致着陆点与预定点相差那么大呢?

答案是精度多少其实没所谓,差不多在落点周围都可以,因为嫦娥六号的采样地点是阿波罗环形山,这是一个直径高达524.23公里的撞击坑,我们的目标是在撞击坑内的某个平坦区域,至于是哪里则不一定,选着陆区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着陆区平坦没有坑,也没有大石头,除此以外精度差点不影响任务执行。

从嫦娥的主减速发动机+姿态发动机控制而言,准确落到预定位置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为了一个不必要的“要求”给任务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燃料消耗过度或者落月各种位置数据修正超过正常落月时间,造成任务不可控因素大幅增加,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所以在超过落点范围后,种花家相信测控组根本就没打算纠正回来,而是将错就错,直接落到新的位置即可。

另一个因素是落月位置选择时,如果原定着陆区高低不平或者存在大量石块,那么也会将落月的安全点位置改变,也有可能超出原定点数公里之巨,所以各位完全不必在意嫦娥六号的落点精度如何,那个完全不会成为嫦娥落月成绩的考核指标。“不管是黄猫还是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四川的朋友熟不熟?不要纠结这个精度,与带回月壤完全没啥关系!

美国阻止不了:载人登月也将超越美国

社交媒体上酸中国嫦娥六号不会成为主流,更多的网友都是祝贺嫦娥六号的成功!曾几何时,美国曾极力阻止中国航天的进步,比如1999年的《考克斯报告》就禁止中国航天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准备把中国航天从经济角度饿死,杜绝西方卫星技术进入中国;

2011年的《沃尔夫条款》则打算把中国航天从科学技术交流的角度堵死,从商业发射到技术交流,全方位围堵中国,然而中国航天却如凤凰涅槃重生,从美国全方位围堵下逃出生天,还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这次嫦娥六号采样的艾特肯盆地,就是NASA在2007年时就拟定了一份在艾特肯盆地采样的报告,认为在SPA(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样本返回任务是新前沿级任务的高优先级选择。原因是这里的月壤可能将揭示月球的历史与太阳系的起源,如果拿回这个样本将会让月球历史与太阳系起源研究走在全球最先进的行列,NASA曾经志在必得!

当时的星座计划(前往月球与火星)就打算在2020年登陆月球,但是各位都知道了,星座计划胎死腹中,后续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重返月球也快要遥遥无期了,搞不好也要被中国超越了!采样被中国领先了,这让NASA非常无语,他们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当然有权利炫耀,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希望不会成功。语气酸的我们隔着大洋彼岸都能听到,可惜嫦娥六号注定是要让他继续破防了。

0 阅读:0

星辰大海评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