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有人将iPhone15仅退款还成功了?恶意“薅羊毛”或被追责

小A之家 2024-06-20 11:07:09

今年的“6·18”大促,各电商平台取消了“预售制”,且纷纷修改售后服务规则,将“仅退款”作为“标配”,允许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向商家发起“只退款不退货”的申请。

近日,有网友表示在某电商平台买到的 iPhone 15 都能仅退款成功,引发网友热议。

当然,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不可否认,“仅退款”这一举措让部分居心不良的消费者找到了空子可钻,甚至毫无底线的薅商家“羊毛”,恶意申请仅退款。

大量退货退款成了一些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在本次 618 期间不得不面对的烦恼。如#商家哭诉退货率高达80%#的话题在本月初登上热搜。

据报道,某女装电商商家表示,618期间其店铺的营业额为1000万元左右,但仅退款数额为350万元、退货退款数量为380万,剩下270万还是未知数。

预计此次整体退款退货率将达到 80%,即使后期低价出完这批货,但若算上人工、物流、包装、平台等费用,估计会亏损近60万元。

这样的高退款退货率并非个例。

6月14日,另一话题#有电商商家年销售额1800万利润仅55万#同样引发网友热议。有商家表示,每天100个左右的订单里,有十分之一是仅退款,理由五花八门,有说质量问题,也有说缺货的、尺寸不合适的,甚至还有拿着两年前的订单来要求仅退款的。 尽管商家迅速核实了商品质量,并与同款已售订单进行对比,确认了数量并无异常,但在平台和买家双重压力下,商家最终只能妥协,选择补偿缺失的货款给消费者。然而事情并未结束,买家再次申请了仅退款,并成功秒退。

自去年底各主流电商平台推出“仅退款”以来,网上已经出现诸多恶意下单、恶意退款的帖子,有人甚至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

2024年1月,有媒体报道,一商家吐槽女子购买4件价值1800元商品,进行仅退款操作后将快递取走。按照商家的说法:该女子这样已操作了上千件,已报警处理。

那么“仅退款不退货”的羊毛能随便“薅”吗?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仅退款”?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子洋表示,结合现有实践,消费者在网购平台购物时可以仅退款的情形大体包括五种:

一是商家未发货,消费者付款后又申请退款的。

二是商家已点击发货,但是平台无法显示物流信息,消费者申请退款。

三是商家已发货,并有物流信息,商品已在运输途中,消费者经与商家协商一致拒收快递后申请退款。

四是商家已发货,有物流信息,但是快递丢失或者快递有异常情况导致消费者没有收到快递,联系商家协商一致后申请退款。

五是商家已发货,商品已收到,非因消费者原因导致商品出现质量瑕疵,经与商家协商一致或者为减少物流成本,商家同意仅退款而无须退货。

按照电商平台的规则,“仅退款”意味着,消费者在平台上买到“严重劣质、描述不符”的商品,或者遭遇卖家在未经买家允许的情况下,延迟发货、未发货以及快递丢失等情形,平台通过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后,允许消费者快速、简便地获得退款,无需承担退货、换货等额外费用。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售后争议,消费者可以省去等待商家同意退货、寄回商品、商家确认商品无误并退款等环节,“一步到位”解决问题。

该政策有助于电商平台和商家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为后者带来更“丝滑”的购物体验,同时也表明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到提升服务质量、重视消费体验的更高层次。

但这一原本利好平台、消费者和商家三方的政策却被滥用,成为部分消费者的不当得利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仅退款的羊毛不能随意“薅”。

专家指出,消费者和商家是买卖合同关系,在确认已经收货的情况下,这时如果双方解除买卖合同后,商家退回货款,消费者应当退回货物。如果消费者未经商家同意而“仅退款”不退货,其行为违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不当得利,侵害了商家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商家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向消费者主张返还商品或支付相应价款、诉讼费等合理维权损失。

总的来说,电商平台完善消费者保护机制的行为值得肯定,但商家的需求同样不能忽视。

对于平台而言,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利用技术优势,识别出异常的交易模式和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并拦截恶意退单、薅羊毛等欺诈行为,或是优化仅退款相关的政策,提供快速申诉、投诉通道和处理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提升商家经营环境,确保服务的公平合理。

对于商家而言,一定要在与消费者沟通协商过程中保留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协商无果后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货物并赔偿损失。

0 阅读:3

小A之家

简介:带来最前沿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