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天下都是嘉靖的,为何他还要拼命敛财?

听鉴电影 2024-06-21 17:55:21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深入刻画明朝政治生态的电视剧,其中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天下都是皇帝的,为何嘉靖帝还要拼命敛财?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博弈和利益分配问题。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背景下,虽然皇帝名义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操作中,皇权并非绝对。嘉靖帝虽然是天子,但他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掌控国家的财富。这是因为在明朝中晚期,官僚集团的力量已经对皇权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嘉靖帝如果不通过敛财来增强自己的财力和权力,他在官僚集团面前将毫无话语权。

剧中嘉靖帝的敛财行为其实是为了在复杂的权力博弈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官僚集团作为国家的主要管理者,已经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了大头。以盐税为例,老百姓交了1000多万两银子,嘉靖帝只拿到了100多万两,大部分银子被官僚集团瓜分。即便嘉靖帝大发雷霆,以倒严相威胁,最终交到朝廷和宫里的也只有330万两,官僚集团依然占据了大头。

嘉靖帝的咆哮并非毫无意义,而是他对权力和利益分配不满的直接表现。大明王朝的钱从来不是皇帝的,当皇帝无法压倒其他利益分配者时,他只能接受分得少的现实。嘉靖帝的咆哮反映了他对官僚集团的无奈和对自身权力的渴望。

同时,嘉靖帝的敛财行为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在剧中,严党倒台后,抄出了上千万两银子,这笔横财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按道理讲,嘉靖帝是倒严的主要决定力量,应该分得大头,但官僚集团不答应。整军备武、官员欠俸、安抚百姓等都需要这笔钱,最终留给嘉靖帝修宫殿的只有200多万两。嘉靖帝只能通过“不签字”等小动作来表达抗议。

严嵩父子其实是嘉靖帝敛财的工具。动严嵩,实际上是自剪羽翼。如果不是为了皇位交接,嘉靖帝根本不会动他。在明朝中晚期,官僚集团的力量对皇帝具备压倒性优势。皇帝拼命敛财,才能分一口汤;皇帝要是不拼命敛财,连汤都喝不上。这一点,在煤山上吊的崇祯皇帝最有发言权。

嘉靖帝非常明白,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钱才是自己的。任何财产,空有所有权,却没有处分权和收益权,那就都是假的。比如沈一石,虽然号称浙江首富,但他的财产收益权大部分归了贪官,这财产真的是他的吗?嘉靖帝对这个事情很明白。严党倒后,没有人给他搞钱,他开始敲打徐阶等人,以至于内阁不得不修改分肥方案,给亲爱的君父挤点儿钱出来。

嘉靖帝的敛财行为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维持皇权的威严。在剧中,嘉靖帝教育小万历:“朱翊钧,你是不是想说皇爷爷说话不算数?”世子连忙抹了泪:“臣不敢。”嘉靖帝:“知道不敢就好。朕告诉你,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明白吗?”嘉靖帝非常明白,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钱才是自己的。

总的来说,《大明王朝1566》通过嘉靖帝的敛财行为,揭示了明朝中晚期复杂的权力博弈和利益分配问题。嘉靖帝虽然是皇帝,但在官僚集团的压制下,他不得不通过敛财来增强自己的财力和权力,以维护皇权的威严和自身的利益。通过对剧中情节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嘉靖帝敛财的背后原因,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生态。

1 阅读:337

听鉴电影

简介:喜欢加个关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