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堪舆知识】风水屏障“三分三合”的合襟水

三僚地师曾庆良 2024-05-28 15:34:43

所谓合襟水,是指在龙穴前面界止龙脉,上分下合的水流。如同衣襟交合在胸前的样子,所以叫合襟水。

因为龙脉的到来,要有分开的水流引导,龙脉的停止,要有会合的水流界止,所以有小分合、大分合。

龙穴上方像球一样圆,下面则像屋檐一样滴断,所以叫做球檐。龙穴后面倚靠着三座龙脉上的山峰,上面分出送龙水,又叫“随龙水”。龙穴前面有三条送龙水,送龙水会合在龙穴下方,但不必拘泥于一定要会合于龙穴前方,多有合于龙穴左、右,以及龙穴背后的情形。会合于龙穴背后的,叫做后合襟水。

脉来则有分水以导之,脉止则有合水以界之,其融结,有三分、三合:紧贴龙穴的前后是一个分合;起自主山到龙虎形势上相交汇的地方,是二分合;从少祖山至垣局的山水大会之处,叫三分合。

1、第一分水在将入首结穴之初,将入穴之际必开肘展翅,展肩为左右护从,龙从中落,两水即相夹而出,合于龙虎之外,此第一水合也。第一合水,大略合在龙虎之下手。此即父母山过脉分水第一分水,又为一龙水分,界送气脉。前至龙虎外、案山内交会者为第一合水,又为一龙水合。

2、第二合水为父母山出脉之后,必生穴星,穴星起顶开肘而成龙虎;其龙虎之内,作势落穴必起顶--化生脑。化生脑顶之下又必开小肘,微微出脉,然后接着的就是穴场,所谓“玄武垂头”即是指此。化生脑下所出之脉,所界之水,交在穴场的下面,即小八字水合处,此水合处即是(小明堂)。化生脑之外,与龙虎砂之内的界水,即第二分水也。

此两水交会,则合在内明堂里,即是二合水处。第二合水,或合于左,或合于右,砂有长短,则水之合亦无定,这是“内明堂”的二合水。经云:“更有内堂坐穴法,神机出处觅仙方。”理气风水的枢机即在于此,不能明此内明堂而谈理气,皆是不知道理气为何物之风水师。

3、穴之球上分水为第三分,又为三龙分水。檐下水合为第三合,又为三龙水合。(乳突穴上是虾须水分,下是金鱼水合。窝钳穴则只有蟹眼水合。)这是就小明堂而言。此处小明堂之外,龙虎砂之内,即是内明堂。小明堂证【的穴】的有无,内明堂证【阴阳雌雄】的配合与否!总之言语难以示明,须在山上穴场便一目了然。

此一分一合,气脉之聚散,融结真假,皆系于此。最关利害,地理之玄窍也。也可以反过来认一、二、三、水分水合,即经云:“四三二一龙逆去,即是指此三分三合之龙。又云:三节不乱是真龙。

小规模的会合形成小明堂,大规模的会合形成大明堂。龙虎二山以内的是内明堂,龙虎二山以外为外明堂。通过内明堂的界水的分合,来考察气脉确定龙穴的聚散。通过外明堂的界水分合,来考察明堂确定垣局形势的聚散。

内明堂的界水往往隐微难见,外明堂的界水则显明易见。内明堂的界水收拢得紧固,包含水流不散,叫做“天聚”,这是自然的雌雄之会。内明堂的界水会合后流出,与外明堂的界水一起,能够被关收得住,会合于明堂之上,叫做“人聚”,这是隐然的雌雄之会。

明堂之外,由于龙虎山包裹,在龙穴处看不见水流流出,叫做“地聚”,这是显然的雌雄之会,这就是所谓的“三分三合”,合襟水中合乎法度的情形。有了三分三合的合襟水,则在龙穴近处虾须、蟹眼等水俱备,远处蝉翼、龙虎、缠护等山清晰,“前亲”、“后倚”分明,乃是真的融结!

鄱阳余氏枯说:“所谓合襟水,就是一股明一股暗的雌雄水。虾须、蟹眼两种水,从穴后两旁环绕至穴前,像虾须、蟹眼一样。二水在穴后分开,在穴前又合拢,体现着阴阳交济,雌雄相配的道理。如果二水在穴后分开,在穴前却不合拢,则是阴阳离拆而雌雄不配的表现,即所谓的失经常。”就是雌雄不配,则失其应有之常态的意思。

关于龙穴的界水,不过如此。而在那些风水先生的口中,有个字、三叉、鸡迹、蟹眼、蝉翼、鱼腮、十字球檐、化生脑、泥丸宫,又有所谓水里眠、剪刀交、水里坐、水里卧、蜗窟蛤尖、交金界玉、鸡胸、鸠尾、寿带、孩衿、罗文、土宿、生龟、死鳖、眠干就湿、割脚淋头、大口出小口、水过山不过等说法,又有所谓“两片牛角砂,一滴蟹眼水”、“舌尖堪下莫伤唇,”“虚檐雨过声犹滴,古鼎烟销气尚浮、雪水融时湖水涨,水边花发水中红”等说法,林林种种词汇繁复,但其所指的内容,大多是一件事。

原本是一个意思,而要弄出二三种说法,原本就是不足取的。更何况又有庸师野俗之辞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兔在茅冈走,鹰来水面飞,老鼠梁上过,猫儿总不知。”等话,假托杨公之名,以取信于人杨公岂有如此诡异的说法。这些都是操持方术之人不明其中正理,炮制出这些奇名怪语,以欺世骇俗,自神其术而已,明理的君子,置之不理就是了。

合襟水的存在,能够将风水运行的气脉束缚在一起,形成一个屏障,这个屏障的作用是屏蔽厄运和邪气,保护风水气的纯净和流畅。

在风水学中,合襟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能够影响居住或工作环境的整体气场,还能够对人的运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阅读:258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