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早已离世!演了一辈子大佐,一家人定居日本,67岁魂断异国

一盏笔记 2024-06-16 15:38:06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张仅仅

编辑|一盏笔记

演了一辈子大佐,到了晚年也要定居日本。

难道是“入戏太深”?

31岁入圈演戏,51岁家喻户晓,67岁客死他乡。

“大佐专业户”马卫军病逝的背后,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

1

提起“反派专业户”,那一定少不了老师艺术家“方化”的名号。

《平原游击队》中的凶神恶煞的狡诈模样,被方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在他逝去后,国产剧中此类角色就像“断层”了一般。

再没有演员能够将日本军官演得“入木三分”。

直到2007年,一位名叫“马卫军”的演员出现在大众视野。

或许大家对马文军这个名字不怎么熟悉。

但要是提起这些作品,一定会恍然大悟。

原来,这些日本大佐都是他饰演的啊!

他是《中国兄弟连》中的“矢内雄二”。

是《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松井联队队长”。

还是《雪豹》中带领莱阳地区伪军的“近卫文”。

只要看过抗战剧,马卫军的身影便会在其中。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扮演角色的时候总是原声出演。

比起其他影视剧中,日军毫不专业的糙着一口日式中文,让人看了好笑又尴尬。

真正的日语出演,才更加让观众身临其境。

而马文军的出现,显然弥补了这一大缺点。

但对于51岁才大火的他来说,演艺这条路,充满了艰难坎坷。

他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也并没有什么演戏上的天赋。

甚至在成为演员之前,他还是一家制药厂的工人。

人到中年,为了梦想奋斗前进,在当时看或许有些自私和任性。

但人生苦短,碌碌无为才是最大的折磨。

马卫军出生于1956年的甘肃酒泉。

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庭条件也一般。

而在小的时候,跟着小伙伴们去庙会看戏,成了他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

看着台上唱戏的人,马卫军心中产生了一股奇异的感觉。

年龄再大一些后,马卫军接触到了话剧。

那种感觉和戏曲带来的全然不同,但他依旧不懂,这是好奇还是梦想。

当舞台上的表演结束后,台下的喝彩声和鼓掌声从耳朵直达心底。

一颗名为“梦想”的种子,也在蠢蠢欲动。

但他刚开始规划未来,梦想就被父母扼杀在了摇篮中。

面对儿子要当演员这类的话,父母只当是他在“开玩笑”。

可渐渐地,发现马卫军是真要往这方面发展。

在当时,当演员可不是什么体面的事情。

更不要说没权没势,想要出人头地怎么是一件容易事?

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支持,世俗的眼光也让马卫军生畏。

他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毕业后,马卫军在兰州找了一家制药厂工作。

流水线的工作日复一日,枯燥且无味。

他曾多次反问自己,难道要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吗?

马卫军想过辞职,可迫于生活的压力,他又不得不妥协。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自己研究表演,通过看电影、看话剧反复模仿演员们的神态和动作。

私下里,还经常在同事面前表演,久而久之,工厂里的人都知道了他的爱好。

而命运,也随之迎来了转折。

2

在一次工厂组织的文艺活动中,马卫军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表演结束后不断有同事来夸奖他。

被问及这么有天赋,为什么没去学习表演的时候,马卫军沉默了。

他向同事诉说了自己的无奈,可万万没想到,同事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

“有梦想就去追,趁年轻干什么不赌一把?”

马卫军被这样一句话震撼在原地。

是啊,为什么不赌一把?

在同事的鼓励下,马卫军从制药厂辞职。

可如今考表演学校显然已经“为时已晚”。

恰巧这时候,马卫军听说了兰州话剧团正在招人。

他怀抱着雄心壮志报名了考试。

但很可惜,结果并不顺利。

由于没有学习过专业的表演知识。

加之在形象和天赋方面都有些许不如意。

因此马卫军并没有如愿被录取。

马卫军深知自己和专业演员之间存在差距。

因此他并没有自怨自艾,他尝试自学报考中传表演系。

不过结局很显然,依旧是无功而返。

可他没有轻易放弃,反倒是“越挫越勇”。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马卫军的努力下,他最终考入了“绵阳文工团”。

尽管并不是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但也算是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然而想象中的生活,并没有如期到来。

进入到文工团的马文军依旧是一位“无名之辈”。

在文工团演话剧,他只能出演一些无足轻重的配角。

那时候,他才知道这条追梦之路“任重而道远”。

父母和亲朋劝他早日回家,踏踏实实过日子。

但面对困境,马文军不想认输。

哪怕是毫不起眼的角色,他都认真对待。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只要足够努力,总有一天他也能站在聚光灯下。

在有了一些积蓄之后,马卫军便前往日本学习表演,为了在日本生活还学习了日语。

却万万没想到,这一举动为他未来事业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1987年,从日本学成归来的马卫军参演了只有三集的电视剧《喻培伦大将军》。

尽管戏份不多,但却是他当时难得有姓名的影视作品。

或许是为了挑战自己,他甚至还自导自演了一部电视剧《走出荒漠》。

只可惜播出效果平平,没有激起水花。

不过难得的是,马卫军的演艺事业终于有所起色。

2007年,他凭借出色的日语条件拿到了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的“矢内雄二”。

正是这一次出演日本人的经历,让马卫军奠定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戏路。

但“成也此,败也此”。

马卫军的片约越来越多。

只是,全部都想让他演日本人的角色。

倒不是马卫军觉得演不了,而是身为演员总是待在舒适区,事业毫无挑战性。

更何况,他还由于演技出众,造成了不少的误会。

3

总是扮演一些罪大恶极的人,观众也入戏太深。

他们嚷嚷着要马卫军离开中国。

他只能亲自下场解释。

但这样的声音总是络绎不绝,众口铄金实在难以抵抗。

久而久之,马卫军也懒得解释,可改变戏路的事情却迫在眉睫。

马卫军演技肯定没问题。

但他却忽略了,他的大佐形象早已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

后来,他也饰演过一些接地气的普通角色。

例如《人世间》的“丁支书”、《运河边的人们》的“杨开泰”。

奈何,毫无反响和热度。

彼时的他已经年过半百,能够有戏演,马卫军就已经很知足。

但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却突然出现。

在2023年9月13日,日本东京传出消息,马卫军因患喉癌因病逝世。

而在这前一周,马卫军参演的新剧《后浪》和电影《铜梅奇案》还在播出。

实在让人感慨,世事无常。

可在悲伤之余,一些争议也随之而来。

据了解,马卫军久居日本,离世时也是在日本。

一位中国人,难道因为长时间扮演日本人,就真的要去日本生活吗?

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据了解,当年马卫军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结识一位中国女生。

同为中国人让他们之间有了许多共同话题。

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共诉对家乡的思念。

久而久之,两人便互生情愫,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马卫军在日本的时候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和家庭也都在日本。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他舍不得让妻子独自在日本忙碌。

等到孩子们稍大一些后,马卫军才终于决定回到祖国完成自己的梦想。

就这样,他长年在中国和日本两边跑。

在表演上,马卫军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曾经拥有雄心壮志的少年也被时间蹉跎。

回想这一路走来,本来将要碌碌无为,在枯燥工厂过活一辈子。

却因为梦想,奋力也要一试。

不过好在,马卫军赌对了自己这一生。

他对表演的热爱不容置疑。

哪怕疾病缠身,他依旧每年都为观众送上了优秀的影视作品。

演员这辈子会扮演许多角色。

大家也都习惯用代表作的数量来评判一名演员的实力。

而这样的荣誉,又总是在那些主角身上。

一部真正优秀的电视剧,离不开参与制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马卫军一生能将一类角色演到“天花板”级别,又怎么不值得让人夸赞呢?

而马卫军的成绩并不单单是“演戏”,在当编剧方面,他同样优秀。

早在1998年,他就凭借电影《安居》提名了金鸡的“最佳剧本奖”。

尽管最后没有拿到奖杯,但电影却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

2000年,作品《朝天门》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2年,反腐作品《雷霆出击》更是取得了非同凡响。

马卫军的才华,低调、富有内涵。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在67岁就离开了我们。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