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坦克的重量达40吨,留给乘员的空间却所剩无几,是真的吗?

木苏君 2022-02-21 16:25:49

一位开了16年坦克的老兵说:坦克重达40吨,留给乘员的空间却所剩无几,稍不注意,就会被各种零件撞得鼻青脸肿。当时不信,查阅资料后,才知道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坦克,动辄几十吨,在战场上威风凛凛。发展到今天,坦克的性能越来越先进,防护和攻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内部空间狭窄的问题依然存在,在里面转个身都需要技巧,对坦克兵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坦克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坦克看上去就像一个铁疙瘩,除了进攻以外,还具有防御作用,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可以保证乘员的安全。

整辆坦克的车体,并不是整体,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只能用上百块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用的材料要求也很高,并不是普通的钢板。

最初的时候,制造坦克的装甲材料是低碳钢,厚度在10~25毫米之间,这种材料造出来的坦克强度不够,面对口径更大的反坦克炮和破甲弹,显然无法抵御攻击,后面又研发出铝合金、钛合金等材料,重量较轻,防弹性能更好,只是价格要贵一些。

比如说钛合金这种材料,比重是4.5g/cm3,强度达到了钢铁的水平,坦克在战场上的机动性更加灵活,装甲成本是低碳钢的10~20倍,还应用在战斗机的机身上面。

进入70年代,复合装甲材料问世,保持了多样性的特点,材料的类型有金属、塑料、陶瓷,软硬兼施,将坦克最大的性能发挥出来。

装甲的材质是金属,之后在表面覆盖一层陶瓷,提高硬度和抗磨损的效果,防弹能力要比普通装甲高3倍。

准备好材料以后,就会将钢板裁切成合适尺寸的方块,以便后续焊接,由于材质特殊,在裁切时用的是磁辊式气割机,多个高浓度氧气的喷嘴作业,保证切割边缘完整。

坦克的零件众多,在加工时,机加工互锁的工艺耗时耗力,后来改用气割工艺加工榫卯连接,先将大的材料用气割机割出大体轮廓,再来精加工开槽,形成互锁结构,像黑豹、虎王等坦克的装甲板,都是这种方式加工而成。

想要让坦克坚如磐石,除了好的材料以外,焊接技术也不能马虎,如果焊接的钢板之间缝隙太大,面对敌人的武器攻击,很容易形成撕裂口,威胁乘员的生命。

性能好的坦克,对焊接工艺的要求相当严格,并不是所有的焊接工人都能胜任,成败完全在厘毫之间,这个过程十分关键,稍有差错,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材料就会报废。

造坦克用来焊接高硬度钢材,有几种主流的方法

激光焊接的设备就要高端一些,在焊接部位,可以形成较深的焊透层,与电弧焊相比,热影响区的熔池和熔合线没那么宽,常常用于高强度轻量化的坦克装甲焊接。

摩擦搅拌焊接是利用工具快速旋转,与焊接部位发生摩擦,产生的高温,将材料熔合在一起,这种工艺,主要就是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焊缝更加完整。

坦克在装配环节,由于设计结构不同,装配的流程也不一样,就以德国克虏伯公司为例,先将底板置入夹具中,之后上下的装甲就位,再围好侧甲、撑板、尾甲,调整好配位,之后再拧好紧固装置。

坦克的装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用到了大量的互锁结构和气割成型技术,由于结构复杂,有的地方不能用自动焊接设备,只能通过转台,进行纯手工焊接。

坦克的内部构造

目前来说,坦克的种类规格繁多,内部用的装备和结构也不同,不过几个主要的部件都差不多。

坦克的内部空间有限,被划分成3个不同的区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大多数坦克,驾驶室最大,位于车身的前半部分,里面有各种操作装备和仪器,也相当于坦克的心脏,大多是机长在这个区域。

战斗室位于车身的中部,大多是炮手工作的区域,里面有瞄准设备和装弹装置,有时要站起来操作,空间相对要大一些。由于这里要存放武器弹药,火控装置和通信设备也在这里,会有两个以上的乘员在里面。

动力室位于车体的后部,发动机就在这个位置,主要负责了坦克的传动系统。

下面就以99A型主战坦克为例,介绍一下里面的布局情况。

从战斗室的布局来看,99A型主战坦克用的是自动装弹机,不用人工装填炮弹,而且速度更快,节省空间。与其他手动填充炮弹的坦克相比,可以将装填手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乘员就没那么憋屈。

这种布局,内部空间有更大的优势,炮手的座位设计得比较靠后,坐下去以后,双腿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不仅如此,装甲后面到车长面前,还有大量的空间,反而整体尺寸更小,炮塔的长度更短,节省出来的空间,装甲可以用上更多的防护材料,提高防弹性能。

曾经参加过反击战的老兵介绍,那个时候的59式坦克,里面最多只能乘坐4个人,空间有限,坐在里面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就像学生课桌的大小,活动一下身体,稍不注意就会被零件划伤。只有装填手的位置稍大,经常要站起来装填炮弹。

以拍摄的画面来看,车长所在位置的装备相对要多一些,前面有周视镜和综合显示器,右边有备用电台和风扇,显示器的下面,还有信息化终端,与外界保持联系。

炮手主要负责攻击,前面就是主瞄准目镜,左边是显示器和通讯设备,自动装弹机则在后方,并没有占用多大的位置。

相对来说,炮手位置周围的装备,就要比机长位简单,用得最多的就是三位一体的目镜,总共有两个,分别是白光和热像,在目镜的上方,还可以看到类似小窗户的设计,它就是用来瞄准的潜望镜,可以观察战场上的情况。

坦克的空间

坦克是一种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可以进行攻击或防御,若是普通人进入内部,肯定受不了狭窄的空间。

在设计坦克时,要考虑防弹能力和机动性,就不能造得太大,要将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以发展趋势来看,坦克内部空间已有很大的改进,给炮兵创造舒适的环境。

下面就介绍四款坦克的内部空间,以便参考。

第一,T34重型坦克

T34重型坦克,在二战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为当时的主力武器装备,总重量达65吨,别看这么重,可是内部空间却小得可怜,还比不上现在的轻量化坦克。

炮塔里面,有炮长和装填手,塞下两名成员后,几乎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只能由炮长来兼任车长。爬进爬出时,还要将身子俯仰,都没办法伸直,空间不足,炮弹就在下面,每次装填炮弹几乎只有落脚的地方,动作幅度不能太大,相当困难。

驾驶室最多2名乘员,比炮塔战斗室的空间还要少,这2名乘员还是硬塞进去,最多只能转身活动一下,大部分空间,都被动力系统占据,那么大一个家伙,需要足够的马力驱动。

到了后面T34/85这个型号的坦克,在原来T34的结构基础上做了改进,空间就要大一些,乘员数量也由4人增加到了5人,摆放炮弹的位置改到炮塔后面,增加空间,给装填手减轻了压力。

第二,德国虎式坦克的空间

虎式坦克归类于重型,重量为57吨,长8.45米,宽2.86米,它的动力舱在车体尾部,炮塔用的是电液式转动,没有那么多的设备,可以节省空间,内部可以装下5名乘员。

前面是开放式的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操作员坐在两侧,这样设计有一个好处,炮塔底部有一块较大的平面,可以方便装弹手填充弹药,坐的位子也可以折叠。

虎式坦克内部整体的布局,以隔间为主,分为驾驶隔间,作战隔间和引擎隔间,司机通过转向轮控制方向,转向杆也可以控制速度,充当手刹。

第三,苏制T-72坦克

T-72坦克从外形上看,要比同时期的坦克矮一些,灵活性更好,也可以减少中弹的概率,但是会压缩内部的空间,乘员的舒适性没那么好,在防护能力方面,西方二代的穿甲弹就可以构成很大的威胁。

T-72坦克用的是自动装弹机,弹药架就像一个圆盘装在炮塔的底部,占用一定的空间,只能允许3名乘员进入里面,由于空间低矮,个子高的人,都会碰到顶部外壳,活动受到限制。

第四,梅卡瓦主战坦克

梅卡瓦主战坦克的车体是铸造成型,战斗室在动力室的后面,驾驶室的位置,用装甲板和战斗室隔开。驾驶人员离开时,就要从后方进入战斗室,再找出入口下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在空间方面,梅卡瓦主战坦克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车体后面可以储存炮弹,弹架还可以拆除,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没有炮弹时,可以装载10名步兵,这也是其他坦克不具备的优势。

整体布局灵活,给车长、炮长和装填手带来足够大的空间,车体后面还有3个门,中间那个门还配备了饮用水箱,算得上坦克里的豪华装置。

写在最后

制造坦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用到各种高端的技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造得太大。内部空间狭小,乘员在里面操作,身体活动范围有限,再加上坦克内部的高温和气味,只有坦克兵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为了保家卫国,坦克兵不怕艰难险阻,冲锋在一线,向这些无畏的军人致敬。

1 阅读:3492
评论列表
  • 2022-02-21 22:26

    自动装填弊大于利,人员安全性降低,一个车组四个人变三个人,以前四个人的活现在三个人干,效率明显降低,就这还吹女坦克兵。。。女兵换个履带能换一天

    开心杰 回复:
    专家你好
    钢铁雄心[已删除]5 回复:
    对,坦克这类复杂武器,维修是特别困难的,加上苏式坦克过于低矮,俯角不够,不适合在负责地形作战,像丘陵高地高原沙漠,苏式坦克都处在劣势[笑着哭]
  • 2022-02-23 23:58

    T34六十五吨[点赞]

    失落的优雅 回复:
    军盲写的文章
  • 2022-02-23 20:47

    还是印度琼式坦克好,使劲坏,不颠簸还不热(老要修,坦克兵都时常呆在坦克外边)。

  • 2022-02-23 22:59

    嫌空间小,可以开大巴啊!

木苏君

简介:世界那么大,带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