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从和田到北京,68岁姥姥陪我“北漂”

我从新疆来 2024-06-16 13:46:23

2023年年底,玛依拉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和姥姥的日常:

玛依拉给姥姥化欧美妆,不仅修了眉毛涂上了粉底液,还戴上了合适的美瞳、假睫毛,搭配先前烫好的头发,加上漂亮的饰品、衣服和腼腆的微笑。

两个人会一起去吃火锅、看电影,虽然姥姥听不懂普通话,但在画面和玛依拉的解释下,姥姥理解了电影《灿烂的她》表达的深意,紧紧握住自己外孙女的手,默默留下了眼泪。

这个爱笑、温暖、时尚的姥姥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但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年近七十,一辈子没有出过新疆的老太太这一次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背后暗藏着亲人间的羁绊,还有属于一个女孩的追梦十年。

正如玛依拉所说:

4233公里,姥姥为她而来。

▲ 玛依拉和姥姥

2022年的9月,姥姥不小心从老家的屋顶上摔了下来,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没有到市区做手术,她吃着止痛药在家里躺了三个月。

12月中旬才做完手术,出院后没有办法摆脱拐杖和轮椅。

2023年12月,玛依拉在机场见到的就是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姥姥,可以明显感觉到六个小时的飞行再加上行动的不便,姥姥此刻不像从前那样活力满满。

但这个坚强的68岁的老太太,在一句普通话不会讲、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为了外孙女,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北京。

是的,在一周前,玛依拉请求姥姥来陪伴在北京待了近十年的自己。

3285天,与自己和解

2018年大学毕业后,玛依拉找到了一份非常稳定可靠的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

现在来看,这几乎是一份完美工作:工资待遇不错,领导可靠,还提供住宿。

虽然和本专业没有关系,但是她的学习能力不错,业务工作逐渐熟练。

这份工作玛依拉坚持了二十个月。

这段时间是玛依拉自由且充分享受生活的两年,大学毕业后的她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爬山、骑行、约会各种各样的娱乐生活把空闲时间占得满满当当。

然而,当热闹过后,一个人独处时,玛依拉又感到无措。

和高中考大学这个唯一的目标不同,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她依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所有的路摆在面前时,玛依拉反而不知从何处开始又应该去往哪里。

那时她才明白过来,大学毕业后她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抱着一种对大城市的迷恋与回到家乡的不甘心而从事了这一份工作。

北京,曾经是玛依拉梦寐以求的地方。

▲ 爸爸、妈妈、姥姥、玛依拉(从左至右)

玛依拉家里有四个女孩。

大姐接受了最基础的教育后没能继续读书,于是二姐成为了家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即使二姐是在新疆读的大学,但对于那时的四姐妹来说那里也是山的那一边,有着和她们生活的村庄完全不同、令少年们看见无限可能性的生活。

于是那个时候玛依拉三姐妹最期待的就是等二姐寒暑假回家,四个女孩窝在一起,听二姐说大学的故事。

后来玛依拉从父亲口中知悉了在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

▲ 玛依拉和爸爸在北京的第一张合照

于是玛依拉从和田拼命考上大学,填报了自己最熟悉的专业,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待了4年,但临近毕业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还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2014年初到北京,作为民考民学生,玛依拉大学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学习内容,平时上课、生活大部分语言环境仍然是以维吾尔语为主,按部就班上课、参加活动,生活看起来井然有序。

四年朝夕相伴的同学们一个个选择回到家乡,但玛依拉犹豫了。

她从小就要强,不想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回老家,更别提是在不知道回老家之后究竟要做什么的情况下。

这份不甘心支撑着玛依拉从零开始写简历、面试、改简历。

终于,2018年4月,她收到了某事业单位的实习通知,得到了留在北京的机会。

曾经她也想过会不会一直做着这份工作。

对财务知识学习得越透彻,玛依拉越看不清楚自己的未来。

清晰的职业路径、固定的工作内容让她再一次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二十多岁或许说不清楚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但是不要什么玛依拉很明白。

2020年1月初,她和领导递交了辞呈。

玛依拉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把交接工作、租房、投简历面试新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之后,新冠疫情爆发,她一个人在出租屋待了6个月。

解封之后,来不及想别的,玛依拉迅速找到了新工作。

之后的两年多里,她做过基层党建工作,也从头开始做过行政助理,但每一份工作的时间都不长,有些是她发现不适合主动离开的,也有因为公司发展被裁员。

这些工作一方面锻炼增强了她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她拥有相关行业的经验。

最开始进入互联网行业,是因为之前的党建工作经验让玛依拉得到了负责党建工作的岗位。

随着对互联网业务的熟悉,她主动“降级”选择成为项目助理,在充分了解产品、不断吸收项目管理经验考到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证之后,玛依拉成为了项目经理。

留在北京不再只是因为那份不甘心,她对这座城市有了期待,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更好的生活,成为家人的底气与骄傲。

它兼容并包,允许你犯错,允许你慢慢来,给了在北京打拼的异乡人无限可能的未来。

▲ 玛依拉从事基层党建工作

这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这个时候,玛依拉却发现自己的“运行”出现了异常。

北京的确包容万物,可是它也太大了,每个人都很忙,哪怕和朋友身处同一个城市,见面也需要反复敲定时间,两三个月见一次面是常态。

年岁渐长,同龄人有些迈向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对于玛依拉来说,很多现实问题没有办法再回避,工作、买房、户口这些现实问题期待不值一提。

现实和孤独感让玛依拉在不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里更加疲惫,热爱的工作也没有办法改变她日渐消沉的状态。

玛依拉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然而这个契机在哪里呢?

工作后的每年她都会争取七八天的时间回家,看看家人,给自己充个电。

看到草原,看到沙漠,看到河流,看到家人,她好像才真正喘了口气。

这个契机在新疆,在和田,在家里。

对于玛依拉来说,她最渴望的不过是早上听到一句“早上好”,晚上回家的时候打开门迎接自己的不是漆黑和寂寞,而是温暖的灯光。

姥姥没有办法明白外孙女的痛苦,但她知道亲人需要自己。

所以,她选择踏上了这趟旅程。

3285天,在北京的第九年,有一个人,只为玛依拉来了。

和姥姥在北京追寻一种新的生活

姥姥到北京以后玛依拉的状态好了起来。

早上,姥姥会陪着她一起吃早餐,馕、红薯、玉米……摆了满满一桌;晚上,不论多晚,家里总有一盏灯留给她。

在玛依拉卸妆洗漱的时候,姥姥总会陪着她,微笑着听外孙女讲些琐事,并给予反馈。

外孙女做的每一件小事在她眼里都值得称赞。

一个小女孩能在北京站稳脚跟,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独立支撑自己的生活。

周末假期的时候,玛依拉和姥姥一块出门遛达。

姥姥第一次看到天安门时,光是远远看着便激动得热泪盈眶,50年代出生的人总是对天安门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1970年,15岁的姥姥,在家人的安排之下结婚生子,懵懂少女成为了妻子、母亲。

自此,升着炊烟的一顶屋檐、家里的两亩地、一家人的三顿饭,便构成了这个女人未来的生活。

作为外孙女,那些日子离玛依拉过太遥远,她既不清楚姥姥年少时的童年,也不知道她结婚后生活的种种,只是从微笑时脸上布满的皱纹、触摸与柔软外表不同的手掌上的老茧,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一些寒冷与潮湿。

玛依拉希望为姥姥做些什么,希望姥姥单纯地只为自己感到快乐。

于是,姥姥收到了玛依拉的鲜花。

这个坚强的老太太掉下了眼泪。

那天晚上,姥姥给自己的外孙女讲述了她苦涩潮湿的前半生,还有年老降至突遭意外卧病在床的恐惧与痛苦。

从少女到成为别人的妻子、母亲、姥姥,好像生活和家庭都让她坚强,赞扬她的奉献,却没有那么一刻让她享受生活,只做自己。

玛依拉明白自己可以为姥姥做得更多。

首先从外型,姥姥本身就很爱美,但由于常年忙于农活儿和养儿育女,她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打扮自己。

于是,玛依拉开始带着姥姥到理发店烫头发,去美容院洗脸,给她化妆,穿喜欢的衣服……

姥姥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尝试新事物,不懂汉语、不怎么接触网络的她对拍短视频也不太能接受。

玛依拉也不着急,一点一点慢慢给她解释,告诉她整个过程,最后“强势”地丢下一句:“姥姥,你相信我好不好!”

虽然依旧保守,但姥姥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无条件相信自己的外孙女,体验了新事物之后的姥姥遇到喜欢的事物也会腼腆一笑,然后等着下一个“第一次”。

看到姥姥的变化,玛依拉很欣喜,希望可以用短视频记录下姥姥的生活。

姥姥从最开始的不赞同到默许,真诚的记录永远有打动人心的作用,姥姥在视频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变化,感受到了为自己做主的快乐。

现在姥姥还会催玛依拉更新短视频,她想和老家的亲戚朋友分享。

除了刷短视频学一些生活小妙招,在玛依拉的“监督”之下,姥姥从零开始学维吾尔语文字,学习自己说了差不多七十年的文字。

奔向我的未来

姥姥来到北京的第二天,玛依拉因为感染甲流高烧不退。

烧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她还是能感觉到姥姥在身边,因为姥姥的注视和关心让这个小小的出租屋真正变成了家。

痊愈之后,在继续朝九晚五的工作之外,玛依拉拥有了更多的生活。

提高效率完成工作,按时下班回家和姥姥吃饭成为她最重要的待办。

姥姥用烤箱给外孙女做了很多新疆的点心,玛依拉也会给姥姥做一些甜品、蛋糕。

周末,有时候她会和姥姥一起去逛街,有时候会去见一见久违的老朋友。

对生活的掌控感逐渐又回到了手中。

生活除了流动的时间,还有傍晚的夕阳、路边开的不知名小花,玛依拉的身边还有可以分享落日的家人。

她依然会感到焦虑、不安,但也更相信自己,允许有自己的绽放时间和方式。

今年2月,玛依拉和姥姥一起去上海看望在内高班读高三的四妹。

和当时读高三的玛依拉比起来,四妹对自己的规划更明晰。

她们经常讨论学校、专业,分享感兴趣的方向,商量现在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玛依拉知道当时的自己并不是缺少勇气和毅力,而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和一个可以一起商量的人。

现在,她想成为帮妹妹撑伞的这个人,家人是她奋斗的动力,我也想成为家人的依靠。

▲ 姥姥和四妹

作为家族里第一个在内地求学的大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在玛依拉身上得到了最直接地体现。

只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定可以为自己博出一片天,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而家人也是她选择留在北京奋斗的最重要的原因。

他们给予了玛依拉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即使担心玛依拉一个人在异乡会孤独受苦,却始终尊重她的想法。

正是因为有着他们的支持,玛依拉才可以更坚定地留在北京。

▲ 一家人在中央民族大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选择也会不同。

这些选择并没有优劣对错之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最终都只会是一个人走完全程。

而玛依拉的选择是继续奔跑。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