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经使用骆驼当做运输工具

烈日炎天 2024-06-10 21:28:29

骆驼,是大家熟知的一种反刍动物,它身形高大、性情温顺,特点是能忍饥耐渴,是干旱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曾经使用骆驼用于载运人员和物资,为他们的各种行动提供保障。

全面抗战爆发后,最早将骆驼用于运输是日军第五师团,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1937年8月,第五师团攻入察哈尔和山西,这些地区的地形以山岳丘陵为主,路况崎岖不平。当时的日军还在用骡马搬运武器和粮草弹药,因为路面狭窄恶劣,骡马根本无法牵引运输车辆,如果用它们驮运,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辎重还行,但是,诸如山炮、野炮等重火力,骡马完全驮不动,这些武器如果无法随部队行动,会影响日军的战斗力。

察哈尔和山西地处内陆,常年干旱少雨,饮用水很难搞到,骡马又不耐渴,于是,日军只能另想办法。据日军资料记载,第五师团的一支工兵部队,在八达岭长城附近抢到了一些骆驼,日军逼迫骆驼客为他们服务,用骆驼代替骡马搬运辎重以及伤病员等。温顺力大的骆驼被当作运输工具,它们的载运能力是骡马的两倍,在险峻狭窄的山道和泥泞地带,也能连续不断的从事运输工作。这些骆驼往往被日军高强度使用,经常要忍受饥渴和极度的疲劳。

第五师团使用骆驼完成了在察哈尔和山西的作战任务后,又进入到河北平原,1937年底开始向山东进发。1938年1月中旬,第五师团到达了青岛,劫掠的骆驼才停止使用。据日军统计,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骆驼大约行走了3100多公里,不得不为日军载运了大量人员和物资。侵华日军其他部队也使用骆驼配合其军事行动,但骆驼不是日军编制内的牲畜,因此并没有饲养在部队中。

日军在执行任务时,如果需要才会雇佣骆驼和赶骆驼的人,这种做法一直到抗战结束。根据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记录,1942年5月,日军在作战之前,从各地征集了三百七十余峰骆驼。根据使用地域和强度不同,一峰骆驼每天的租金为2至3块,而租赁一匹马的租金为每天1至2块,因为骆驼载运能力比骡马大不少,所以租金也高。有人会问,侵华日军会这么好心出高价租赁牲畜,其实他们是怕没人养牲畜,到时候没得用,因此才会出高价钱让人继续饲养骆驼、骡马为其所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用骆驼当作运输工具只限于华北部分地区,其它日军占领区没有使用的记载。

1 阅读:49

烈日炎天

简介:一寸光阴不可轻,以到凌云仍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