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70岁,最好开启“低欲生活”,不做三事,晚年才能安享福报

秘闻娱超 2024-06-22 20:22:50

七十岁,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走过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沧海桑田,我们的身心都经历了种种变化。

有人说,人到古稀之年,就该安享晚年,颐养天年了。

但你可曾听说过"低欲生活"这个概念?

它可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而是提醒我们要适度放下执念,才能在晚年收获真正的幸福和自在。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本身就是一种福气。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行动可能不再矫健,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但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智慧,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

有些老年人却因为种种执念而难以安享晚年。他们或是过度劳累,不懂得休养生息;或是放纵饮食,损害身体健康;

或是过度参与社交活动,让自己身心俱疲。殊不知,适度的"低欲"才是晚年生活的智慧所在。

一、过度劳累:身体大不如前

对许多人而言,退休意味着终于可以解放双手,尽情享受生活了。

于是,有些老年人会选择继续工作,或是忙于照料孙辈,甚至投入大量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

过度劳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绝对是个大忌。

70岁的人体,已经远非年轻时的状态。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骨密度等都在逐年下降。

据研究显示,70至79岁老人的肌肉力量平均比20至29岁年轻人低35%,80岁以上则低47%。

想想看,连搬个水桶都费劲的身体,哪里禁得起过度的折腾?

就拿老张来说吧。退休前,他是个工程师,退休后却闲不住,非要给儿子的公司帮忙。

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没半年,身体就亮起了红灯: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得了胃溃疡。

体格检查这才意识到,过度劳累的危害有多大。

过度劳累不仅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脏病、中风的风险,还可能诱发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问题。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本就减慢,过度疲劳更是雪上加霜,使得身体难以恢复,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避免过度劳累呢?秘诀就在于"适度"二字。

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7至8小时,午休半小时至1小时也很有必要。

起床后,不妨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扩胸、转腰、踮脚等,让身体慢慢热起来。

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也十分重要。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不仅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性情。

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即可。一旦感到疲惫,就应该马上停下休息。

当然,找到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也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

下下棋、听听音乐、看看书,或是与三五好友聊聊天,都能让身心得到放松。

只是千万别太过投入,以免又掉入过度劳累的陷阱。

人到70岁,身体大不如前,切莫再透支。适度地劳逸结合,给身体足够的修养时间,才是晚年生活的健康之道。

可别忘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唯有呵护好自己,才能尽享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

二、过度饮食:健康饮食很重要

"民以食为天",吃对了是良药,吃错了就是慢性毒药。

这句话放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对食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也在下降。

如果再不注意饮食,过度食用高脂肪、高盐分、高糖分的食物,就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老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退休前,他在单位食堂吃了几十年,一日三餐从未落下。退休后,他终于可以尽情享受美食了。

烧鹅、蒸鱼、红烧肉,这些大鱼大肉天天都有。结果没过多久,老王的血脂、血糖都升高了,还患上了胆结石和脂肪肝。

医生一再叮嘱他要少食多餐,可他舍不得那些美味佳肴,仍然我行我素。直到有一天,老王突发胰腺炎,差点没了命,才幡然醒悟,痛下决心改变饮食习惯。

像老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提醒着我们: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有研究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消化酶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只有年轻人的一半左右。

这意味着,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若再给它额外加码,让它超负荷运转,不出问题才怪呢。

此外,许多老年人还有贪凉怕热、偏食挑食的毛病。

夏天爱吃冷饮,冬天喜欢热火锅,殊不知这样会刺激肠胃,加重消化负担。

有的人不爱吃蔬菜水果,只吃肉类食品,导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还有些人嗜酒如命,天天小酌怡情,却不知长期饮酒会损害肝脏,增加患癌风险。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吃得科学、吃出健康呢?营养学家给出了一些宝贵建议:

少食多餐,别让胃过劳: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最好分成五到六餐,每餐七八分饱即可。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吸收,还能维持血糖的稳定。

均衡搭配,营养要全面: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缺一不可。

主食以粗粮为佳,如燕麦、糙米等;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鱼类不可少;新鲜蔬果则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清淡少盐,远离重口味:老年人的味蕾敏感度下降,往往爱吃重口味食物。但过多的盐分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高血压等疾病。

不妨多用香料替代,如姜、蒜、香草等,既能去腥提味,又有益身心健康。

戒除不良嗜好,珍惜生命之本:烟酒不离口,危害健康无疑。

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过量饮酒则会伤及肝脏,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唯有远离这些不良嗜好,才能尽享天年。

古语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吃东西要吃细吃精,这对老年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只有细嚼慢咽,吃得少而精,营养均衡又健康,才能让身体时钟永葆青春,延年益寿。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提醒老年朋友:要时刻警惕过度饮食的危害,把健康的饮食习惯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唯有管住嘴、迈开腿,才能让晚年生活更美好,幸福指数更长久。

三、过度参与社交:适度社交益处多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活动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带来欢乐和慰藉,还能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一项长达28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社交活跃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比社交孤立者低了70%。可见,社交在"养心"方面的益处有多大。

但凡事皆有度,社交也不例外。过度频繁、高强度的社交活动,反而会适得其反,给老年人的身心带来负担。

就拿老李来说吧。自打退休,他便一头扎进了社交大军。

广场舞、钓鱼、打牌……只要有人叫他,他就来者不拒。甚至为了维系交情,还得隔三差五请客吃饭、逢年过节送礼拜访。

别看老李自诩是"社交达人",可没过多久,他就感到身心俱疲,腰酸背痛,血压也节节攀升。

老李的遭遇绝非个例。有调查显示,我国约1/3的老年人参与社交过度,近半数的人因此感到"亚健康"。这其中,既有身体上的不适,也有精神上的疲惫。

身体上,过度社交可能打乱老年人原本规律的作息,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

同时,长时间的久坐、饮食不当也会加重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负担。老年人的体力毕竟大不如前,应酬过度无异于透支健康。

精神上的负担也不容小觑。有些老年人为了维持面子,在社交场合总是强颜欢笑,内心却备感疲惫。

还有人因为攀比之风盛行,为了不落于人后,不得不应付那些所谓的"场面"。久而久之,心理压力与日俱增,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

可见,过度社交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伤身,还伤心。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社交的"度"呢?不妨借鉴心理学家的一些建议:

找准自己的社交节奏。

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向往宁静,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关键是要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和频率。

不必勉强自己去迎合他人,也无需因为"孤独"而感到羞愧。

学会拒绝不必要的社交。面对那些过于频繁或者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社交邀约,大可礼貌地说"不"。

真正的朋友会理解和尊重你的选择,而非一味地怂恿或强求。懂得拒绝,才能更好地爱护自己。

经营有质量的社交。相比泛泛之交,不如多花时间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相处。

一杯茶、一局棋,静听彼此诉说人生感悟,交流生活点滴,往往能收获更多快乐和满足。而那些充斥着攀比、计较的应酬,不去也罢。

培养独处的能力。适度的独处,是心灵的调味剂。

学会与自己对话,享受独处的乐趣,不仅能降低对社交的过度依赖,还能提升生活品质。读书、园艺、手工……尽情投入自己喜爱的事物,让生活更丰盈多彩。

人生苦短,能与家人、挚友相聚,本是一件乐事。但过犹不及,把社交变成了负担,岂不是本末倒置?

唯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让身心都处于舒适区,才能真正体会到社交的乐趣,尽享天伦之乐。

结语

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走到这个年纪,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在晚年的日子里,我们固然要学会享受生活,与亲朋好友相聚欢笑,品味人生的美好。但更要懂得爱护自己,让身心都能安然自在。

过度劳累、过度饮食、过度社交,都是晚年生活中的"三大陷阱"。倘若不慎落入其中,不仅会透支身体,还可能积累郁结于心。

健康的秘诀,恰恰蕴藏在"适度"二字之中。

给身体适度的休养,给胃口适度的节制,给社交适度的取舍,方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0 阅读:1

秘闻娱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