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集团被坑16年后,比亚迪又被“逼宫”,智利吃定中国企业了?

地球班往事 2024-05-23 20:52:06

2006年,中国五矿集团和智利国家铜公司签署一项长期协议,计划未来15年,智利国家铜公司,每年向中国出口5万余吨铜矿,并赋予中国五矿集团优先收购智利铜矿股权的权力。

为此,中国五矿预先支付给智利国家铜公司5.5亿美元,约合50多亿人民币。

如果只是购买铜矿,没道理先付这么多资金,因此这笔交易对中国五矿集团核心的吸引力,就在对智利铜矿的优先收购权上。

智利锂矿

然而2年过后,2008年,这笔交易因为智利方面无法解决国内环保,工会等问题,被无限期搁置了。

如今,16年过去,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再次被智利“逼宫”,说如果比亚迪不能按照约定,于2025年之前在智利投产,将取消比亚迪公司已经获得的锂矿配额。

很显然,这是威胁,是警告。但令人不解的是,16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向包括智利在内的拉美地区,投资巨大,几乎是一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啥依旧这么没有话语权?掌握着关键矿藏的智利,真的就吃定中国企业了吗?

被强制捆绑的投资

事情首先得从智利的国家矿藏管理办法开始说起,简单来讲,对于铜矿、锂矿等关键矿藏,智利采取的是国家特许经营的制度。

通俗一点说,就是任何一家外国企业,想要在智利投资铜矿、锂矿等资源的开采冶炼,都必须先从智利政府手里竞拍配额。

而这种竞拍,很多时候是附带捆绑条件的,比如说你要给当地修路,你要雇佣当地工人,你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等。

比亚迪现在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这次比亚迪获得智利锂矿开采配额的条件,应该就是在智利投资建设锂电池的生产工厂。

说白了,这就是比亚迪和智利政府谈好了条件,智利政府允许比亚迪开采一定量的锂矿,而比亚迪则在智利当地投资建设锂电池工厂,帮助解决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发展中国家利用类似手段,吸引外国投资很常见,不仅是智利一家这么干。

智利街头反政府抗议之后的景象

那么为何比亚迪已经跟智利政府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却又推迟了锂电池工厂的建设,以至于让智利“逼宫”呢?

根据智利媒体和比亚迪方面的回应来看,现在双方是针对锂电池工厂建设选址的问题,出现了矛盾。

智利方面提供了5个备选的地点,让比亚迪公司挑一个建设锂电池工厂,但比亚迪迟迟无法选择。

虽然暂时还没有更多细节披露,无法得知比亚迪公司为什么在选址的问题上犹豫不定,但这事是很容易推测的。作为一个私营企业,不管在什么地方投资,盈利肯定是第一目的。

比亚迪迟迟无法确定计划好的锂电池工厂选址,有且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智利政府提供的五个备选地点,都不太理想。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当地的电力供应不足,或者当地的交通不便,亦或者当地环保、工会组织过于活跃等等,都可能是让比亚迪望而却步的原因。

我是跑去建设锂电池厂的,可如果你要让我为了建设锂电池厂,给你修一条几百公里的铁路,或者干脆给你建设一座核电厂,那我得投入多大成本?什么时候才能盈利?

或者说我厂子还没开起来呢,首先被当地环保组织抵制了,一天到晚搞游行抗议,那我还怎么开这厂子?

比亚迪电动汽车

简而言之一句话,发展中国家利用优势战略资源,捆绑外国投资,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是可以的,但你捆绑也得有个限度。人家企业总共能赚10块钱,你要捆绑他100元的投资,那就明显超限了。

而智利政府的这波捆绑,就是明显超限了,所以才让比亚迪左右为难。

问题在于,买卖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既然智利政府要价这么黑,中国企业,从国企到民企,为何还要上赶着当“冤大头”呢?

奇货可居和坐地起价

事实上,类似的例子不仅在智利出现,被坑或者说被“逼宫”的中国企业,也不止比亚迪。

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巴西的核电站项目,包括前文提到的,同样发生在智利的五矿集团收购智利铜矿股份的事情。

拉美的这些国家,没少借助着优势战略资源,“拿捏”中国企业。

至于中国企业为什么要上赶着被人“拿捏”,明面上的理由当然是奇货可居。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相关矿产资源,全球分布比较集中,中国企业没有太多其它选择。

以锂矿为例,眼下全球探明的锂矿总储量,大约是1亿3000万吨,其中智利一个国家,就占了5000万吨以上,全球占比接近40%。

中国锂矿储量800多万吨,图为江西锂矿

而锂又是眼下新能源汽车必不可缺的关键原材料,比亚迪作为中国电动汽车眼下的“老大”,为了长远发展,当然得尽可能的掌握这种关键资源,避免被其它国家和企业卡脖子。

但实际上,像智利这样的国家,之所以一副吃定中国企业的架势,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锂矿储量丰富,还是因为大国博弈背景下,有人在对中国虎视眈眈。

说的直白一点,美国在旁边看着呢,中企不投资,还有美国和西方企业投资呢。

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美国为了打压中国新质生产力,几乎可以说不择手段,这种背景下,像智利这种,本身应该放低姿态吸引中国投资的国家,就觉得自己把握着中企发展的命脉,自然高高在上,予取予求。

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目光非常短浅的行为。逻辑非常简单,因为美国可能为了打压围堵中国,向智利抛出橄榄枝,但绝不会真的像中国一样,谋求平等的基础上与智利互利共赢。

关于这事,最现实的例子是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港项目。当年中国企业本来都跟坦桑尼亚谈好合作了,结果在美国怂恿下,日本和英国也出面竞争,让坦桑尼亚觉得自己奇货可居,向中国开出苛刻条件。

中方拒绝之后,塔桑尼亚转而去找日本和英国投资,结果这两个国家考察了好几年,最后选择放弃项目,说他们做不了。

坦桑尼亚白白错过了好几年的时间,最后还是得求中国投资。

所以说,智利等国在关键矿藏领域,奇货可居是真的,但如果想要以此坐地起价,把中国企业当成“冤大头”,那么最终吃亏得还是自己。

反过来说,智利吃亏不吃亏,那是他们的选择,中国企业该如何避免被智利这样掌握关键矿藏的国家拿捏呢?

供应链多元化和技术投资

战略领域的关键矿藏,是新能源革命绕不开的问题。中国要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像智利这样“坐地起价”地麻烦。

但这并不是说该问题无法解决。

首先从存量来看,智利固然是全球最大地锂矿储存国,但并非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别的不说,阿根廷、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同样储量丰富。

虽然在这些国家投资,同样有种种问题,但所谓同行是冤家,他们之间也是有竞争的。尤其是在美国收割全球,导致世界经济普遍承压地背景下,中国投资同样是稀缺的资源。

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充分的利用这些关键矿藏储蓄国之间的竞争,保证自己供应链的多元化,就是避免被拿捏的“治标之策”。

阿根廷也是锂矿储量大国

其次,从长远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年美国试图用石油卡中国脖子,结果眼下中国靠着新能源成功破圈,这就是多年年持续深耕科技和新能源投资的结果。

在锂矿这事上也是一样的,现在锂电池是主流,可钠电池也已经开始登上新能源革命的舞台中央了,而相对于锂矿这种相对稀缺资源来说,钠的储量就丰富多了,而且中国本土的钠储量,足占世界总量的22%以上。

因此,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投资锂电池之外,尽快的扶持钠电池后来居上,摆脱对海外关键矿藏的依赖,才是“治本之策”。

而这,需要的是科技方面的持续投入与发力。

毛主席当年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只有把关键矿藏,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各种被“卡脖子”的风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结语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说说智利。拉美这些国家,被美国当成“后花园”收割了近100年,现在都变得有点奇葩。

一方面是左翼思潮兴起,说白了就是对美国有普遍的排斥和不信任;但另一方面,却已经被美国深度影响,塑造成一个个“小美国”了。

所谓一边讨厌着敌人,一边却变成了敌人的模样。他们以为眼下中美博弈激烈,中国要突破美国霸权封锁,就需要拉拢他们,因此一个个多少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

但事实,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觉。说白了,当年中东的诸位土豪们,还觉得他们掌握着石油,就掌握了全球经济的命脉,可以拿捏大国呢,可结果呢?中东眼下是成功拿捏美国了,还是成功拿捏中国了?

拿不到智利的锂矿,中企还可以去阿根廷,去澳大利亚,实在不行还可以拖后几年,等等钠电池的研发;但错过了中企这波投资热潮,对于智利,乃至整个拉美来说,几乎就等于失去了唯一的工业化的机会。

归根到底,古往今来,大国对小国的需要,都是暂时的;而小国对大国的需要,就是长久的。

1 阅读:2569
评论列表
  • 梦影 10
    2024-05-24 15:48

    主要是锂价下跌

  • 2024-05-24 16:12

    是啊,锂价大跌了,比亚迪也得看看我后势怎么走,还有南美投资外部环境太差了,包括人文环境

  • 2024-05-24 20:15

    5.5亿美元,约合50多亿人民币?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 2024-05-25 11:24

    比亚迪不吸取五矿教训也是活该

地球班往事

简介:蓝星是个班集体,五常是班委。地球班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