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蕴处界对于佛法修学的重要性

银发逐梦 2024-06-25 15:42:45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简称蕴处界。佛法修行中,有三种菩提要证:第一个是声闻菩提,第二个是缘觉菩提,第三个是佛菩提。佛法总共有三种菩提,这三种菩提的修证跟蕴处界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首先来说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共施设了四种果位: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在声闻菩提四个果位当中,初果是入门,四果是究竟;在证阿罗汉果前,一定要先证得初果,没有证得初果,是不可能证二果、三果,以及阿罗汉果的。

须陀洹,是断三缚结后,就证得声闻初果须陀洹。三缚结是身见〔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只要身见断了,疑见、戒禁取见也就跟着断了。身见,是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当成真实的我,这种见解叫我见。断身见,只要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否定,不再执着蕴处界是真实的我;有了这样的见解,还要相信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虚妄,把它灭掉以后不是断灭空,还有个涅槃的本际如来藏独存;这样的人在见解上已经断了我见,就叫证初果。而要断我见证初果;你必须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完全了解;否则,是不可能断掉我见,次第证果的。

其次来讲缘觉菩提。缘觉菩提就是,借由观察十因缘跟十二因缘法,观行以后,依序证得缘觉果,若是无佛之世称为独觉辟支佛果。从十二支因缘来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虽然没有一个缘讲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名相,但在十二因缘的观行中,却处处离不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在缘觉菩提的观行中,五蕴〔五阴〕在十二因缘里,就是“名色”。“名”指的是受、想、行、识,是心法,五阴中的四个阴;“色”就是色法,合名色就是五阴。再来,十二处就是六入,因为六入要依于十二处才能出生,六入是个现象,因为有了十二处,才出现了六入这个现象,所以十二处有的时候又称为六入处。十二处。“处”是处所,处所都有个作用。譬如,房子这个处所可以让人住;火车也是个处所,火车站也是个处所,它都有个作用。十二处的作用,就是六入生起的处所,“处”有“生缘”的意涵在里面;但是它不单是只有六入生起的处所,六入就是六尘要进入,让你的觉知心来分别,让六尘入于觉知心当中,这个处就是觉知心生起的处所。十二处表示有十二个处所,就是六根、六尘,所以十二处又叫六根、六尘。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事实上缘觉菩提的亲证,也必须了解十二处的内涵。再来,十八界是指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讲到的是六根、六尘,而在六根、六尘以外还有一个“六识”。在“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名色支前面的那个缘识支,就是识阴六识;表明缘觉菩提也要作十八界的观行,如果不了解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是不可能证得缘觉菩提的。

再次来说佛菩提。许多人说自己修大乘法,说他是禅宗弟子,但从他修学的法门,和所说的法就知道,他落在了我见当中。譬如他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事实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识阴跟想阴,也就是他落在我见当中而不知。或是打坐坐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境界仍然是识阴跟想阴的境界,都是落在我见当中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落在我见而不自知?就是因为不了解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

或许你会问:禅宗修学大乘法,真的要了解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吗?回答是肯定的。禅宗祖师要证的不是五阴,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不是打坐坐到一念不生,他要证的是如来藏,如来藏才是修学佛菩提的根本。要证如来藏,一定要先了解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才不会落入我见当中还不知道。禅宗祖师经常对弟子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已经站在了百尺竿头,还要你再往前一步,岂不是就掉下来了?不就死掉了?事实上,禅宗祖师就是要叫你“死”,这个死不是世俗所认知的死;是说,你已经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成真我了,他要让你这个我见死掉。如果还有个你在百尺竿头上,就是落在我见当中;他要你往前一步,就是要让五蕴我死掉;我见不断,你就无法开悟明心证佛菩提。从禅宗祖师的开示来看,还真的要了解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

由上可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对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的修证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在三乘菩提之外,还听到有人施设了别的菩提,那就是他不了解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而去施设的。

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觉就是觉悟。觉悟一定要有个标的,你觉悟了什么才叫做菩提?觉悟是要靠智慧,如果你要证声闻菩提,当然要有觉悟声闻菩提的智慧;就是说,你对于出离三界这个法,已经觉悟了。如果是证得声闻究竟果阿罗汉果的人,那么就是完全的觉悟了出离三界之法;就是说,你已经有了出离三界法的智慧。菩提对于解脱道来说,就是跟解脱有关;如果菩提跟解脱无关,那就不能说是菩提。佛菩提仍然跟解脱有关,但是它的最终目标是成佛,它的根本是证悟如来藏。也就是说,菩提一定跟解脱或跟成佛有关;如果你听到的菩提,是在三乘菩提之外施设的,那是无法令你解脱出离三界的法,也不可能是使人成佛的法,它当然不是菩提。

经常有人拿佛法名相,套在世间法中误用,久而久之积非成是。菩提在佛法中有它的真实义涵;世人不了解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不知道什么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就把“菩提”一词用在世间法上,久而久之真正的三乘菩提,就这样被消灭掉了。这是在佛法的流传中所产生的最大危机。

最后来看“三法印”。“法印”就是来印定所说的法,所证的法是否正确,要靠它来印定。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诸行无常。行,就是在时空上有变化的都叫行。一个人的身口意行都是行,而一个人的身口意行都离不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也就是说,诸行无常指的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如果所说的法不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的法,就不合乎这个法印。

诸法无我。这个法来印定,你是不是掉在我见当中。“诸法”涵盖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这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里没有一个法是真实我;如果你说的不是这样,这个法就是错误的,用诸法无我来印定,就知道是否错误。

涅槃寂静。涅盘是常,即“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无条件的存在。寂静是从来不分别六尘,既然不分别六尘,当然是绝对的寂静,故涅槃是不生不灭的。世间法涵盖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那人死了以后不就没有了吗?当然不是,在这些无常生灭法的后面,还有一个永不灭的法,叫涅槃寂静,如果你证的心能分别六尘,那就不叫寂静。阿罗汉灭尽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后,无余涅槃即是绝对寂静的本际第八识如来藏独存的境界;而一切胜义菩萨皆已亲证这本自寂静的常住涅槃心。

所以,用这三个法来印定所说的法是否正确,如果不了解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如何去印定?

佛法的亲证,要经历闻思修证的过程。在亲证前是闻、思、修慧。一个人在听闻正确的佛法以后,有了闻慧;这个闻慧,如果过一段时间,没有去思惟它,以后就忘了;所以听闻佛法后,去如理思惟整理,那就变成思慧。但是,你思惟出来的道理对不对,还要去作观行。当你观行完以后,还要去印定,证明听闻的、思惟的这个道理,用观行来证明,它是正确的。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我能证明我说的法是正确的”,但是否正确,一定要拿三法印来印定,如果闻思修证的这个法,不符合三法印的义理,所证的法就是错误的,你说的法、思惟出来的法就都是错误的。可见,了解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对于佛法的修学是非常重要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

3 阅读:2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