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隐居17年,花光百万积蓄重归社会,富豪同学:缺钱我给啊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6-07 14:40:2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首、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有句话说,“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当被种种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时,你是否曾经想过放弃,想过逃避?

我们一贯受到的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愈挫愈强。但难道在痛苦中挣扎就是生活唯一的出路吗?

对于这个问题,北大才子王青松用过自己的人生回答:不!

身为一名上世纪末的最高学府的学子,王青松在北大硕博连读,在那个大学生的含金量十足的年代可谓是凤毛麟角的人才。

他的生活一度风光无限,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一帆风顺,和妻子也感情和谐,恩恩爱爱。

然而,他却能毅然放弃这一切荣华富贵,离开喧嚣的大城市,带着妻子回归自然,融入自然,成为了一名当代的“隐者”。

这不仅让我们好奇,这么一位成功的人生赢家,为何要放下前半生努力奋斗拥有的一切?他又是为什么选择离开城市,回归自然生活呢?

人生赢家

时隔十七年,再次回到人类文明社会中,已经显得有些苍老的王青松理所当然的被几乎所有人视为逃避一切的失败者。

但在上世纪,他的人生曾经无比风光,是让多少人都羡慕不已的人生赢家。

十七年的隐居生活让他和当今社会格格不入,但对于自己的落伍,王青松非常坦然,仿佛多年之后再度归来,他还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从未改变。

王青松是河南人,于上世纪中叶出生在洛阳新安县,他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每天的生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干就是一整年。

农村家庭的生活艰难,王青松稍大之后就要帮着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和农活。

虽然经济紧张,但王青松的父母却有着在那个年代的农民少有的教育观念:读书改变出路。

河南省是个农业省,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在那个人口就是劳动力的年代,很少有农民花钱让孩子读书,而不是稍有劳动能力就要下地帮扶家里。

对于过一天算一天的农民家庭来说,上学读书是一种奢望——只花钱不挣钱,谁家农民会这样?

但王青松的父母不一样,他们虽然没文化,但是也相信老祖宗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因此,无论家里的经济再怎么困难,父母都让王青松磕磕绊绊的一路读完了高中,成为了农村少有的知识分子。

父母在教育上的投资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当时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能够读到高中毕业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国家包分配。

而王青松得到了一份更加优越的工作——吃皇粮的铁饭碗,简而言之,他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对于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就已经算人生赢家了。

但命运对他的眷顾还没有停止,地方机关对王青松而言还是太小,他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1977年,随着许多事情重回正轨,高考也恢复了。

得知高考恢复这个好消息,王青松立即决定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父母和同事对他的这个决定并不赞同,毕竟铁饭碗的工作是实打实的,而高考能不能成功只是缥缈的梦想。

在现实和梦想之间,王青松决定赌一把,他还年轻,他还不甘心连大学都没读就在地方机关过完一生。

这次人生豪赌,王青松大获全胜,他的成绩不但名列前茅,甚至还是当年的洛阳市文科状元,由此,王青松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国政专业的学生,开始了新的生活。

北大才子

大学生活十分惬意,尽管王青松是在工作数年后才参加了高考进入大学,但他很快就和更加年轻的同学们打成一片,融入了北大校园。

大学教的课程对于学习能力十分出色的王青松而言十分简单,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非常优秀,这让他成为了同学们之中的佼佼者,许多朋友们都称他为学霸。

当年高中毕业的时候,王青松就是以记忆力出众而被保密单位相中,选入机关中成为公务员的。

当时王青松能够在一天之内记住数百个电话,也能看见电话号码就记起来相对应的联系人,这种强悍的记忆能力在工作期间帮助他成为了单位里的骨干,在备战高考期间,帮助他轻松学完了几门考试科目的课程。

当然,也帮助他在大学考试中脱颖而出,就连老师教授们都对他的这种天赋惊叹不已,认为他日后必定成为国政专业最优秀的毕业生。

然而,轻松拿到了国政专业最高分,本可以不用考研直接保送进本专业继续读研究生的王青松,却在最后一刻动摇了继续学习国政学科的决心。

在读大学的几年里,王青松发现自己的志向其实并不在国政,而是在法律。

自己如果老老实实听导师的话,接受保送推举,完全可以直接成为国政研究生,但王青松选择放弃国政,从0开始学习法律。

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让他的同学们感到惊讶,也感到敬佩。好在法律的课程对王青松来说不算难,毕业后第一次参加考研,他就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

在读研的过程中,王青松学习赚钱两不误,当时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养生热潮,北大校园也不例外,许多老师学生都热衷于养生。

而王青松恰好钻研养生门道多年,从刚刚高中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工作开始,到考进北大后再读研学法律,王青松一直都是一名狂热的养生爱好者。

虽然他不是什么专业的医学研究者,但他长久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颇有成效的养生技巧。

在养生热潮风靡北大时,他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及时的打出了自己的招牌,创办了一个养生培训班。

王青松本来就是北大名人,他的养生班一推出,蜂拥而至的北大学子们把他的小教室堵得水泄不通,北大不得不给他单独规划出了一间更大的教室来供他开班上课。

靠着开养生班赚钱,王青松的收入非常丰厚,几年就赚了上百万。

而他也在上课的时候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张梅,两个人不久之后就结婚了。

由此,王青松成为了家庭幸福,家财万贯的成功人士,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隐居自然

如果一切都这么顺利的进行下去,王青松也许一辈子都会如此生活,但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没人可以一辈子都保持在巅峰而不跌落。

王青松的养生班是乘着养生热潮席卷全国的东风借力一飞冲天,爆火的根源不在于他的养生课程有多厉害,而是抓住了红利的风口。

而几年之后,养生潮在骗子横行和邪教玄学等诸多负面新闻的打击下,慢慢冷了下去了。王青松的养生班收到的学员越来越少,最后无人问津,被迫停止教学。

不甘心就这么停下打拼的王青松想要继续学习提升能力,报考了博士,但是步入中年的他已经没了年轻时强大的学习能力,连续考了两年博士,他都没有考上。

为此,王青松备受打击,对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意,他觉得为了学位,为了金钱等身外之物如此忙碌的活着,还活得这么痛苦,有什么意义呢?

怀着这种疑问,他出门散心,而走到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小山村时,见惯了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王青松被纯粹的,干净的自然之美,原始之美迷住了。

如此宁静,如此简单,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污染和人类欲望的作践,这正是王青松想要追求的东西。他打定主意,要辞职后在此定居,从此归于山林,做一个陶渊明那样的隐者。

最初,只有王青松自己一人住在山里,妻子张梅依然留在北大工作,只在放假的时候来看他。

但后来连续几年,张梅的事业也不顺利,每次都评不上职称,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感到非常失望,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

几年后,张梅也辞去了北大的教师职务,归于山林和丈夫生活在一起。

夫妻二人辞职之前,靠着开班授课收学费积攒了三百多万元人民币的存款,靠着这笔存款,即使没有任何收入,也足够夫妻俩生活很多很多年了。

夫妻二人就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在幽静祥和的大自然中过起了不问世事,远离喧嚣的隐居生活,虽然在物质上脱离了文明社会十分不方便,但他们得到了真正的安宁,内心十分幸福而充实。

回归社会

在山村的生活让王青松夫妇感到十分快乐,他们租了几十亩地,改造成牧场和农场。

在农场里,他们种了许多主粮蔬菜,收获之后每天吃的都是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食材。

在牧场里,他们养了许多鸡鸭牛羊,肉奶蛋是绝对不缺,而且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吃起来更放心。

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辛苦,但十分舒心,因此,王青松夫妇决定就一直在山村里这么隐居下去,不再返回文明社会中。

但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他们夫妻两个人可以接受这样的生活,但在隐居的第四年,妻子张梅怀孕了,到了2005年,他们有了一个孩子。

孩子的到来让这对夫妻感到十分欣喜,二人世界变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问题也随之显现。

王青松和张梅是以成熟的成年人身份隐居的,虽然远离文明社会,但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认识都是正常的。

而他们的孩子生于野外,从小认识的人只有父母。

尽管父母二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能够教孩子读书认字,加减乘除,但人类的知识不应用于人类文明就毫无意义。

王青松越来越担心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和外界打交道,不懂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不与文明社会接触,未来形成的三观很可能会是扭曲、不完整的。

隐居的第17年,王青松夫妻之前积攒的三百多万存款几乎被完全花完了,孩子的教育和经济的拮据就像两座大山一样,重重压在王青松的身上。

最后,他们夫妻二人决定结束隐居生活,回归文明社会,让孩子接受正常的现代教育,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

多年未曾联系的老同学们听说隐居了17年的王青松夫妇回来了,迫不及待的登门拜访。

见到蓬头垢面,仿佛苍老了几十岁,看上去像流浪汉的王青松,同学们简直不敢相信面前就是他本人。

十七年的时间里,北大的同学们事业有成,其中几位同学早已成为了商界炽手可热的大富豪。

他们看见王青松的落魄样子后非常心酸,边哭边问王青松:“你这是何苦把自己折腾成这副模样呢?整整十七年啊!没钱你怎么不给我们说啊?咱们老同学能不帮你吗,你缺多少钱咱都能给你!”

同学们的关心让王青松感到十分温暖,但他没有接受同学们的资助。在他看来,选择是自己做的,路要靠自己走。

虽然自己和文明世界脱节了几十年,但只要努力学习适应,肯定还能重新融入社会中。

经过了几年时间,王青松一家真的适应了新生活,他们一家三口的身上丝毫看不出曾经隐居山林十几年的任何痕迹,但他们的态度依然像还在野外时那样自由,坦然。

这大概就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吧,尽管重回喧嚣社会,但他们的心里依然有一片不受尘世打扰的安静世界。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北大夫妻深山建起“绿色王国”》——王丽.绿色视野. 2011(12)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_cPGLZMhAl8zGGX6_TZipTiZ7ucpqgn7EmAHyuxPAfFlC1g3X9DJd3n0n2xqq55wu3Q7lntGy4WiT2wkPh5JumXBRyAgQnGhaisEugR4vfsO4dOiWc1GyxzKELjXvtY1g2mKPQmLj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0 阅读:149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