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播出编排拖沓过程注水结局仓促,全剧三处不足一大亮点

纳兰惊梦 2023-04-04 14:01:56

纳兰惊梦/文

昨晚,由张译主演的《他是谁》收官,观众对于最终大结局也是褒贬之一。但总体来说,观众不满意的地方基本集中于三点:播出编排拖沓、剧情注水和结局仓促。

如今关于网剧播出编排有许多的探索尝试,但像《他是谁》这样周一到周五每天一集的进度,绝对属于慢性子。如果《他是谁》本身属于单元剧,一集或者两三集一个故事也就罢了,结果中间还要穿插感情线,时不时就水了一集,也难怪被网友吐槽。

剧情注水是《他是谁》另一大被诟病的地方,作为悬疑剧,节奏紧凑是基本要求,能化繁为简是最为关键的。即便是不起眼的伏笔,到最后都应该能够串联起整个故事线索。但《他是谁》里就有不少值得商榷的支线,譬如王德发和卫晓霞这条线有些莫名,两个人对于剧情推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王德发有个所谓写信劝狱友交代的情节,如果把这条线全砍了也完全不影响故事主线。

如果单从悬疑题材的角度来说,《他是谁》的结局中规中矩,全剧在情感戏方面倾注了不少重心,假设如果能够精简点篇幅可能会更紧凑。

结局仓促也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强行让聂宝华匆匆下线也是问题之一。赵公子在根本没办法确认转让合同真伪的情况下,贸然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让聂宝华下线,而且还是搞出爆炸这么大动静,生怕留下的证据不够多么?赵公子纵然是嚣张,但不至于降智那么明显。

当然,《他是谁》也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譬如它在人物塑造方面,就显得更加接地气,而并没有圣母化主角形象。

譬如张译这回饰演的卫国平,就比《狂飙》里的安欣真实太多。他不完美,也不圣母白莲花,会以为抓到犯罪嫌疑人把柄时贸然出击,结果被对手反将一军;他会因案子归属而急躁,动不动还会对同事阴阳怪气。包括在侦破诸多案件过程中,他也并非总揽奇功。但,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人嘛。

譬如齐奎饰演的宋哲,以往配角都是为了衬托主角而存在的,但在《他是谁》里,宋哲却丝毫没有矮化,甚至有许多时候体现出了不逊于卫国平的个人魅力:表面看起来他似乎唯领导是从,缺乏自己的主心骨。但在好几件事上,宋哲的心胸与定力绝对不容忽视:在面临深造培训与留下来攻坚破案,他主动选择了后者,尽管他分明知道,深造培训意味着前途的更加光明,但在前程与责任面前,他主动选择了责任;即便没少跟卫国平碎嘴竞争,但当得知卫国平被调查时,又是他屡次三番在领导面前替卫国平抱不平;尽管刑警队个个把自己侦查来的线索藏的好好的,但每获得八八案重要情报,他都会跟卫国平分享,因为他知道这根刺扎在战友心中太久太久;他喜欢顾开岩,也知道顾开岩喜欢卫国平,但是不急不躁不屈不挠,追求得有分寸,退让得有风度。就这能进能退,有屈有伸的性格,怎么不讨人喜欢。

包括石凉饰演的吴克,更是把整部剧的立意拔高了一节。原本估计有许多观众跟卫国平一样,对于吴克教授有着别样的看法,特别是他接连几次看起来打压卫国平的举动,让人对他没啥好感。但他那段关于“恶意”的阐述,特别是“办案有罪推定就是办案人员心存恶意”的这一段诠释,是国产悬疑剧里少有的大笔墨。这一段,帮忙张译饰演的卫国平解开了内心积压的偏执,也让他真正理解身为一名警察的公平正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办案不是逞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追求真相,吴教授把这段深刻的法理演绎的如此生动,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

所以一句话总结《他是谁》:有亮点但不多,若精简会更好。

0 阅读:74

纳兰惊梦

简介:影评人、剧评人,专栏作者,影视行业观察者,电视节目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