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入伍,提干前养母专程来队说不当干部,退伍当局长有终生遗憾

伊河史话 2024-06-20 05:25:56

【声明:蒋长征口述,伊河生活编发,为便于阅读个别细节合理虚构处理,请谨慎辨别】

我68年入伍,71年养母听说我即将提干专程到部队,给连长说我不让提干,退伍后我顺利转干又当上局长,但心里却始终有遗憾。

人的一生有许多路可以走,也许只有走自己喜欢的路才满意,其它均会有遗憾。

1演习中不怕吃苦

我是1968年3月底入伍的兵,入伍起算时间统一登记成4月。到部队完成新兵训练后,我被分到了通信连。

作为一名新战士,我虚心听班长及连首长的话,刻苦训练,年底,我专业训练成绩在全连37名新兵中,第一个达到优秀标准,并取得最好成绩,第一个加入团组织,连长和指导员分别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表扬我,我还被评为团学雷锋积极分子、岗位成才标兵。

1969年,连队选派我跟随张连长带领的精干小分队,参加师里组织的“黄河-07”军事演习,但是,演习开始后一直下着连阴雨,演习车辆和人马整天湿辘辘的。

作为通信外线兵,我们的任务就是负责保障野战条件下师属各部队间的通信线路畅通,虽然穿有雨衣,但后来我们嫌雨衣太影响任务完成,索性就不穿,整天穿着沾着泥水的湿军服,奔波在泥泞的田野里……

在13天的演习中,我跟随连长、机师随时待命,部队开拔,我们这支小分队提前出发,熟悉地形,提前做好通信线路架设准备,部队一旦进驻新的演习地域,我们就在限定的时间内,迅速在师、团指挥所及各部队间铺设好通信线路,部队离开后,我们一部分同志,还要回收线路和通信器材……

演习结束回到部队驻地,战友们都说我出去十多天,人

又黑又瘦,精神头却很好,而我正好在休息的时候到公社的照相馆拍了照片,父母收到照片后来信说,照片中的我虽然精神状态很好,但人却很瘦,担心地问,我在部队是不是吃的不好,或者训练太苦才这样的。

出于保密纪律要求,我不便于在回信中作解释,父母或许从此就埋下了对我在部队工作和训练担心的顾虑。

2我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

父母十分关心我,但我知道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父亲以前也是军人,当年曾随部队参加过剿匪作战,解放后他复员回到地方。

然而,父母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而我是父亲战友的儿子,当年,我的亲生父母在一次战斗中牺牲,那时我才几个月大,受亲生父亲临死前的委托,父亲就把我从此带在身边,他复员回到地方后,我一直跟着他生活。后来,父亲和母亲结婚了,但他们没有生养自己的孩子,而把我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抚养长大。

父亲复员后,一直在县邮电局上班,母亲则在县水泥厂上班,渐渐长大的我,在和小伙伴们玩耍时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我却对此毫不在意,因为我的父母对我很很好,他们都是单位里的干部,很关心我的成长。

在县城里,他们供我上学读书,我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但那时的我很逆反,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上初中时天天和班里几个男同学跑着玩,文化课成绩下滑得厉害,母亲多次到学校听到班主任老师的提醒,但我就是听不进去父母的话,初中毕业就不再到学校了,整天在县城里和几个同学瞎混。

当到1968年我17岁时,父母下决心把我送到部队上,而对参军这事,我竟然头一次听父母的安排,顺从地完成了征兵的所有手续,穿上军装到了部队。

然而,正是我离开家参军入伍后,我才渐渐学会反思,逐渐认识到父母对我的爱,认识到自己少年时多么的混,

从此,我痛改前非,入伍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里里外外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那个县城的小混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坚决彻底的战士。

我在部队的每一点成长,父母都很清楚,我到部队几个月发生的巨大转变,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更令他们十分欣慰,感觉参军这一步走对了。

3母亲专程到部队找连长说不提干

演习结束后,我们回到连队,休整了一个星期,体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军装也清洗干净,仪器设备都得到彻底的检查维修,迅速融入到日常正规的训练和执勤里,演习结束不久,我就被连队任命为副班长,当时,我是我们这一批新兵中第一个当副班长的战士。

在日常的训练和通信保障工作中,我始终记着连长说过的话:“武艺不精,不算好兵”、“见第一就抢、见红旗就扛”,在身边战友的帮助和激励下,我的业务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970年4月,经过连队层层选拔,我被连队选送参加全师通信业务大比武竞赛,在连续五天的比武中,我先后夺得两项第一、一项第二的好成绩,比武结束后,师里的比武通报也下发到了团里,我们连榜上有名,通报里也点了我的名字。

当连长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布比武成绩的时候,战友们纷纷向我投来祝贺的眼光,我的表现和为人,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5月,我被任命为二班班长,我有点遗憾,一班长是标兵班,我想去,但当时的一班长在去年的比武中荣立三等功,我只好被调整到二班当班长,指导员说,一、二班都是我们连队的标兵班,二班的战友们倍感骄傲。

1971年3月,上级下达士兵提干通知,经各班推荐、支部研究,我被列入了预提干部对象,指导员专门找我谈了话,并通知我准备参加提干体检和集训。

我十分激动,在指导员和我谈话后的当天下午,我跑到当地邮局,给在县邮局上班的父亲打去长途电话,说明了我即将提干的喜讯,父亲在电话中反复说好,不容易,后来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第二天晚上,母亲却突然风尘仆仆赶到部队,母亲一到连队顾不上休息,直接找到指导员面谈,面谈时母亲没有

让我在场,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的这次谈话,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年底我退伍了。

原来,母亲向指导员讲明了我的身份,并说她和父亲不想让孩子在部队提干,距离远是一方面,还有其他因素,而是让我回到地方,回到他们身边,他们会让我在地方提干、成家……母亲声情并茂的交谈,取得了指导员的理解,毕竟母亲对儿子的爱,尤其是对烈士遗孤的爱,最深沉,也最长久。

4退伍回到地方

第二天,指导员又找我谈话,指导员说,他理解和尊重一个母亲的心愿,同意我不提干的愿望,我虽然不太理解母亲的做法,但我早就知道他们为我的未来考虑了多种方案,这些情况在我去年回家探亲时,父亲就和我说过,因此,在这次指导员和我提干谈话时,我并没有马上做出肯定的答复。

说实话,如果我不是他们的养子,我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部队提干,长期干下去,但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已经牺牲的亲生父母的血,我不是一个人的我,我的身上寄托着他们许多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指导员和我谈话后,母亲也和我做了次长谈,母亲的强势我早就领略过,但我知道母亲对我没有一点坏心思,她当初嫁给父亲,就知道我的身份,他们结婚时我还很小,结婚那天母亲把我抱在怀里,一汪深情地看着我,那一刻,她眼睛里晶莹的泪花深深地温暖了我。

对于父母的这样安排,我当时就表态理解和同意。

已经成年的我知道,作为儿子,孝顺是第一位的,父母为我未来的安排,一定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在部队提

干是一条路,回到他们身边,亲眼目睹我一步一步成长、成家,更是他们对我亲生父母的践诺,这也是一条人生之路。

1971年底老兵退伍时,我脱下军装回到了父母身边。

5我也有遗憾

退伍回到地方没多久,我就被安排到邮电局上班,此时父亲已出任县商业局副局长。

到邮电局上班后,我像在部队一样兢兢业业,不怕吃苦,不怕脏和累,很快就得到局领导的肯定和信任,1973年我顺利通过了转干考试,一步一步走上班组、科室领导岗位,1985年,我就任县邮电局副局长,1990年任局长。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是我后来担任局长工作后,我不止一次回想起当年在部队提干的事情,心想若那时在部队提干,不知道现在的自己会走到哪一步?

我没有为当年的选择后悔,但从军一直是我人生最美的梦想,虽然我的记忆里也曾留下4年的军营时光,但终究时间太短、太短,为部队做得事情太少,这样的遗憾也许将伴随我的一生。

人生中的选择有许多不得已,唯有经过,方知遗憾!

谁的岁月里没有遗憾,正在有了这样那样的缺憾,人生才会五彩斑斓!

【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勿主动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3 阅读:938

伊河史话

简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