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师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举行

中教优创 2024-06-22 20:41:41

为了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进一步落实推动教师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2024年6月20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教师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如期举行。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孟宪凯,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兼党委书记熊永昌,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韩锡斌,中国教育科学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海光,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涛,北京教育学院崔志钢、郭君红、杨建伟、于晓雅、李秋红、陈卫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张晓,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宋永健,北京、天津、河北的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以及线上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现代教育报》、《海淀教育杂志》、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媒体记者朋友,通过线下和云端参加了本次活动。

01研究课展示

为了展示参与协同创新项目研究成果,学校推出了12节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的研究课。

历史学科的葛昀燊老师利用橙光游戏平台,以小组为单位,体验马戈尔尼访华之旅;学生通过游戏通关的方式,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英语学科的李莉和龚维思老师借助AI听说课堂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口语;通过AI课堂智能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精准讲评。

数学学科的吕利娜、邹雪蕾老师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探究几何问题;使用camtasia录屏软件辅助教学,给学生形象化的认识。

地理学科的游亚琴老师采用三维软件辅助法,模拟立体地质场景,直观的视频图片便于学生真实感受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王妍老师利用电子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等,帮助学生形成区域认知。

化学学科的丁红霞和孙翠霞老师利用动画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回顾电池的相关内容,通过简化装置,聚焦重点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复杂的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数字技术赋能课堂的理念、形式多样的举措、鲜活丰富的课例,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师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学实践研究的丰硕成果。语文的杨静和赵二超老师、生物的张海君老师在上课。

02领导致辞

主论坛开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孟宪凯教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熊永昌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吴珊院长四位专家分别为论坛致辞。

03颁奖

在第二届教师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论坛研究成果的征集过程中,以“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与教育技术创新应用”为主题,会务组面向京津冀相关学校征集了453篇作品,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推荐,共有182份成果被推荐为优秀论文或课例,其中83篇作品在下午的分论坛进行专题交流。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为获奖教师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04主题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为大家做了《面向智能课堂分析的教师数据素养和洞察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方教授将教师的数据素养能力项归纳划分九个维度,将大数据思维划分为四个层次,最后就如何提升教师的数据洞察力,提出了7个实践方法。有理论有方法,给当前的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很好智力支持。

北京教育学院李涛教授带领石油分校各教研组教师参与协同创新项目1年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做出了诸多尝试。李教授分享了《基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数字化学习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大量数据支持。

中国教育科学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以《迈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学习方式变革》为主题,介绍了新技术融入教学,不仅是支撑传统课堂,赋能教师讲学生听,更是打破传统教学结构,赋能流程再造,实现课堂形态重塑。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打开了思维的天花板。

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执行校长万锡茂带来《数字化转型下的教与学实践和思考》主题报告,万校长从学校数字化发展的历程到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师发展的绩点积累到数据追踪指向课堂教学管理的智能化,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技术助力于教学上的举措和想法,从数据背后反思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进而精准地指导教师们进行有效教研。切实将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向了实践的最前沿。

05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杨建伟老师主持。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张晓副主任、北京一零一中学石油分校课程教学中心韩中华副主任、地理教研组组长游亚琴老师、年级组长葛昀燊老师,分别从市、区、校和一线教师角度畅谈了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体会,以及海淀区在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上的高端站位。

06分论坛

当天下午,在专家的指引下开设了9个分论坛,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各校的83名获奖教师针对数字技术开发的案例展示和基于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的理论思考,进行了交流分享。专家与教师积极互动,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学习体验,对老师们的专业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专业能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第一分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崔志钢主持,以“综合实践课程技术应用”为主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实践的不同场景进行了展示。

第二分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陈卫亚(博士后)老师主持,共同围绕“技术赋能语文教学的应用创新”主题,从语文教学的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实践做法。

第三分论坛由学校地理教研组长游亚琴主持,从文综科学角度出发,围绕“技术引领下的文综教育创新”主题进行交流研讨。第四分论坛由学校课程教学副主任李莉主持,展示了不同的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应用场景。

第五分论坛由化学教研组长丁红霞主持,围绕“五育并举目标下的教学创新”主题,第六分论坛由数学教研组长吕利娜主持,立足“数学教学中的智能创新”;展示了不同学科的人工智能教学情况。

第七分论坛由生物学科带头人张海君主持,围绕“理综科目教学中的社会责任培养”;第八分论坛由物理教研组的刘锐主持,围绕“现代技术进步与物理教学融合”,第九分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李秋红副教授主持,围绕“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展示了不同学科教师数字化素养的个体画像。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通过今天的论坛交流,各位教育工作者产生了更多的思想创意,也将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

据统计,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近14530人,通过各位领导、专家们的主题报告和老师们的精彩分享,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共识,为助力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0 阅读:4

中教优创

简介:发现优质教育时讯,展现学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