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坦尼克号》你绝对不知道的幕后故事!

亚洲微电影协会 2020-05-20 10:15:46

《泰坦尼克号》的开头情节是到了很晚,几乎是到了剪辑后期才最后敲定的。

对导演而言,影片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所以,卡麦隆很清楚他的电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他想让影片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卡麦隆透露自已在家中观看了近20不同的电影,并经过10多个小时后,才慢慢构思,拼凑出了这个开头的。

虽然电影中的一部份的巨轮残骸是模型,但看起来很逼真。

有些潜水艇与泰坦尼克号残骸镜头是卡麦隆带领的探险队在1995年夏天一次参观泰坦尼克号时拍摄的。卡麦隆透露,分辨真假的方法是,同时有两艘潜水艇出现的镜头就是假的,而只有一艘潜水艇出现的镜头才是真的。

原因是,其中一艘潜水艇才装有摄影机,所以只有一艘潜水艇才能上镜。

现今的泰坦尼克号沉船内部是不会再有人类遗体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海底深度,尸体很快就会被腐化掉的。

1986年,当罗伯特·巴拉德驾驶“阿尔文”潜水艇探索泰坦尼克号残骸时,他的确看到沉船内部有一个洋娃娃的头颅。

正因如此,才启发卡麦隆要拍摄这一幕的。

路易斯,比尔和鲍比(从左到右)三个都是卡麦隆的好友,虽然这些镜头都是卡麦隆在只作一次调研后拍摄好的,但是已经捕捉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你能感觉到他们从沉船带回想要的宝藏时的欣喜若狂。

但是,卡麦隆只想表现出他们作为沉船打捞员对于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那种粗手粗脚的态度。

在卡麦隆进行深海潜水探险活动前,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大量的历史研究。因为他们必须经端正的态度去尊重那些在事故中逝去的人们,必须尊重当晚发生在那艘巨轮上的爱恨情仇。

所以电影的开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片的格调,整个水下探险的过程到最后第一次见到沉船残骸和散落在残骸周围的碎片让人害怕又让人涌起深深的敬意,卡麦隆完全被那些水下所目睹的一切深深吸引了。

饰演老露丝一角的演员是格洛丽娅·斯图尔特。

卡麦隆本来想找一位年老的女演员来饰演的。当然,卡麦隆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101岁老人。

其实,格洛丽娅当时只有80多岁,摄制组起用了当时好莱坞最出色的特效化装师格里·罗卡莱恩为格洛丽娅化老年装,使她看起来更符合电影中的角色年龄。

由于格洛丽娅本人的确年纪很大,再加上精好的化装,使她看起来惟妙惟肖。特效化装师格里罗·卡莱恩为格洛丽娅化的皱纹和年老斑使她真的看起来有101岁的样子。

当然,自从格洛丽娅30年前隐退后再次重返银幕就得要化比她真实年龄老许多的妆容,她的内心感受肯定非常复杂,难以言喻的。

布洛克提到的“希望之钻”被称为“皇冠钻石”,曾经属于路易十六,后来才被切割成“希望之钻”。

不管“皇冠钻石”是否大得足以切割成“希望之钻”?而本片故事中的“海洋之心”来历也有点可疑,但是它的确为本片增添了不少吸引力开展,而且还想出了与之匹配的浪漫爱情故事。

《泰坦尼克号》剧组人员专门为本片设计的机械化遥控水下交通工具。其实,这台探听狗是有点夸大,当时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它是由人手控制的,而体积比真正的探听狗更大。

卡麦隆是冒着有可能会失去探听狗的危险,把它停在残骸中的。

实际上,片中的素描是卡麦隆根据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的一些坐姿照片临摹的。凯特她当时是穿着比基尼拍照,然后将照片交给卡麦隆,卡麦隆使用他的想象力来幻想。因为卡麦隆和凯特当时还不了解对方,所以凯特不能在卡麦隆面前全裸。

格洛丽娅·斯图尔特在整部电影中,的确最害怕坐直升机。

卡麦隆曾经也努力说服她,可是格洛丽娅坚持说不要坐直升机降落在那巴掌大的船上。于是,卡麦隆只好要求她坐在直升机上,给她拍了张照片,然后让直升机降落后,再让她坐进里面。这样能让人感觉她是刚从直升机出来。格洛丽娅接受了卡麦隆这一做法,但仍然觉得这场戏是她最心烦和头痛的事了。

卡麦隆在剧中利用了一段小插曲来解释泰坦尼克号的沉船过程。实际上,在真正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再加以解释技术上的沉船因素的。

卡麦隆有意将整个沉船过程浓缩,让观众得以清楚地了解整个船体的下沉,断裂到最终沉没的过程,这必定是做足功课才能将其向观众解释的。

虽然卡麦隆支持他在片中所描述的那段沉船模画面,但是他又不能确定它的真实性。

因为事件的发生是发生在1912年,世人不知道冰山是否真的出现?除此之外,卡麦隆认为巨轮的船身裂痕并不严重,只有几个细微的裂缝。而巨轮下沉的模拟也是很难得以准确的。烟囱一个一个掉落,但这一切都是极具争议性的。

海事法庭的专家至今还在争论有关巨轮是在何时断裂的?有人认为它是在海面上断裂的,也有人认为它是在完全沉入海底后断裂的。有关巨轮断裂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绝对权威的参考书可以借鉴,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当晚沉船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事故发生后,也没有人使用过这样高科技的电脑特技来模拟沉船的过程,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所以只能是一群专家坐在一起“纸上谈兵”来争论沉没的过程。

卡麦隆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残骸达24次之多,并观察过了很多相关的细节,所以他认为本片的沉船过程是非常准确无误的,本片的制作最终也没有引起外界专家对泰坦尼克号沉船过程的质疑。

“巨轮启航日”这一场戏是拍摄于模型船的右侧面。

因为本片的投资商只建造了船的右半边。一半是为了让船迎海风,另一半是为拍摄这一幕戏。其实历史上的南安普敦码头却是在船的左侧面的。剧组人员拍摄好了这一幕后,将胶片翻面,做镜像处理,这样才能左右调换。这一幕的确让全组人员大伤脑筋,因为所有的东西是倒过来的,还得想法子避免穿帮,让一切看起来是正常的。

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在本片中所说的是当时美国上流社会的口音,卡麦隆认为这是大西洋中部的口音。

当卡麦隆决定起用凯特时,曾经担心过她的英国口音。幸好,她在片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她说出了当时完美的美国上流社会的口音。

巨轮从南安普敦启航的一幕对剧组人员来说,的确是最伤脑筋的一场戏。

至于电影中的女主角第一次是怎样出场?使用什么方式下车?剧组人员设计了女主角一系列下车的动作。

当剧组人员告诉卡麦隆后,他一听就知道怎么拍了。

他是从上面取景,然后会看到的是女主角的手,然后到脚,再后为是帽子,最后才能看到这位高贵迷人的上流社会淑女。卡麦隆对剧组人员这一幕的指导非常满意,简直就是完美无缺。

巨轮开始启航运用了96处不同的电脑特效,剧组人员将岸上的人群以及使用电脑虚拟的天空,海鸥,码头,海水,拖船等相结合在一起。

由于本片中的船只是长达800英尺长的巨轮布景。卡麦隆让摄影师坐在汽车上,然后开着车朝与巨轮布景相反方向开去,这样做能让人错以为世巨轮真的在动。附带着拖船的巨轮,还有旁边的一切景物都是为了体现巨轮的庞大。

卡麦隆曾经对剧中女主角所住的套房作了历史研究,当年这间套房所住的乘客不详,所以给剧中的女主角住与其他船上名人住的房间不会有冲突。

据史册记载,当年J·P·摩根原本订了那间套房,但在巨轮启航前的那一刻决定取消航程。后来,又据说白星航运公司的老板布鲁斯·伊斯梅住了进去,但是并没有文献记载。所以,卡麦隆认为它是空房间,这样才得以让他虚构的人物住。

杰克和费比站在船头那一幕是卡麦隆最喜欢的场景,这会令到卡麦隆觉得无比的喜悦,因为卡麦隆很喜欢看到完美无缺的泰坦尼克号乘风破浪的样子。

还有杰克在船头高呼“ 我是世界之王!”令卡麦隆受到了很多批评,但是卡麦隆坚信影迷们会了解,卡麦隆只想让大家明白杰克在这一刻的无比欢乐。

要是你了解杰克的心意的话,你就会明白他的意思是:“ 我虽然身无分文,但没有关系,只要这一刻开心就够了!”

这也是卡麦隆获得奥斯卡导演奖的态度,卡麦隆并不会沾沾自喜。

这一幕戏是卡麦隆所谓的”泰坦尼克号颂歌”,卡麦隆呈现给观众知道,这艘船的引擎有多大?它的威力有多大?它能足够提供船全速前进的动力.泰坦尼克号的发动机是当时最巨大的往复式发动机,它处在于船的最底部.1912年是机械化的时代,要让船在海上航行,他们必须不断往锅炉加煤,确保引擎能够正常运作。这一幕戏真的太捧了,它超出了观众对本片的期待。卡麦隆的确有能力让泰坦尼克号获得了“重生”,单就这一幕戏就花费100万,场面非常壮观,它显示了船的巨大。

影片中那场在船尾头等舱区域的棕榈宫餐厅用下午茶的戏,事实上有很多的细节表明的了女主角露丝对上流社会的不满。当露丝很不满地将烟圈吐在她母亲的脸上,就好像卡尔寻对她所做的一切一样,观众只要留心地观看就会体会这一点。

在拍摄期间,卡麦隆曾与服装设计师因女主角露丝是否戴帽子而吵过一大架。设计师原先设计了露丝是戴帽子的,但是卡麦隆认为露丝戴着帽子有点傻乎乎,而且表明露丝戴着这顶有点傻乎乎的1912年式的帽子的她根本不像阳台上的公主。

于是,卡麦隆建议露丝不能戴帽子,可服装设计师坚持反对,认为1912年的女性外出一定要戴帽子。但是,卡麦隆解释说,露丝本来是反叛生命中的每个人,所以她不戴帽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说完,卡麦隆把露丝的那顶帽子扔进海里。

露丝自杀的那场戏,实际上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让剧组大伤脑筋的是,只要天气一变坏,就得重拍。因为这场戏里,卡麦隆想使用各种不同的拍摄手法来完成。有时会在对着绿屏拍摄,有时会取实景拍摄。这一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花掉了好几天的时间。

凯特·温斯莱特回忆这一幕的拍摄过程时,说这一幕戏太烦人了。拍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在这幕戏里,凯特要哭得很伤心。对于演员来说,在重拍几次后就根本哭不出来的。剧组人员只好把樟脑丸放到凯特的眼前,因为樟脑丸的味道很浓,剌激到她不停地流眼泪。凯特说那种感觉很难受。凯特还说她以前从未在有外海或是大水池面前演过戏,当时凯特很激动,很优雅地跑着。前面是绿屏,一切都是绿色的,让她集中精神演戏是很难的。但是,她知道这一幕对电影是很重要的。

露丝“自杀”这一场戏也很能表现出本片的服装师迪波拉·斯科特的杰出工作,她找到了女主角极适合当晚外景时演出的服装,同时也很能表现出人物当时的情绪—血红色。女主角当晚拍摄所穿的晚礼服被称为“自杀装”,这件衣服的确很抢眼,大家都很喜欢。实际上,关于这件衣服的产生是有一段故事的。当时服装师迪波拉·斯科特发现了一条有玻璃珠的纲带上点缀着一圈黑色的玻璃珠,她一眼便喜欢上它,因此灵感就来了。她又做了一些改动。当然,服装师迪波拉·斯科特还得重新设计一下,看那些玻璃珠应该怎样摆上裙子?

杰克和露丝在甲板交谈的场景是卡麦隆,列奥纳多和凯特3个人一起在拍摄前一天想出来的。

正式拍摄当天,卡麦隆把改写好的长达8页新剧本发给列奥和凯特。在排练期间,卡麦隆还要求列奥与凯特用现代流行语来念一次对白,然后再用当时的惯语来念一次。

卡麦隆这样做是想在现场发挥时,是不用1912年的虚饰措词。当男女主角进入状态,就转为用1912年的措词读稿,这个细节非常好。

凯特回忆起这一幕的拍摄历程,当天卡麦隆的确给了她和列奥长达8页的新剧本。

她和列奥接过剧本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只好坐在一起埋头苦读,背熟台词,然后再进行多次的排练。在排练过程中,卡麦隆也会听取男女主角提出的建议。拍摄结束后,他们三个都对这一幕戏非常满意。尽管当天他们拍了将近12小时。

凯茜·贝茨饰演的莫莉·布朗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史称莫莉非常迫切想要被上流这社会接纳。因为她是那个时代贵妇人口中的“暴发户”,她的丈夫是科罗拉多的矿场主。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被上流社会认可。因为她说话有点粗鄙。然而,大家喜欢莫莉是因为她不是一个毫无头脑的女人,她也是因为忍受不了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

杰克教露丝吐口水的一幕戏是很具争议性的,剧组的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就连本片的两位监制乔恩蓝道和蕾桑切妮都拼命说服卡麦隆删掉这一幕。

当然,列奥纳多和凯特,电影公司的老板也不喜欢。

但是,卡麦隆却喜欢,坚持要保留这一幕。卡麦隆认为观众最终会明白自已要拍这一幕的用意,他想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泰坦尼克号系列的电影故事。另外,拍摄这一幕其实列奥纳多和凯特是朝停车场吐的。因为船下面一点水都没有,只有一堆仪器。当列奥纳多教凯特吐口水时,下面有一幅漫画是口水的“ 目的地 ”。

拍摄餐厅那一幕花费了番功夫,卡麦隆花了很长时间让演员熟悉在拍摄前一天晚上写好的新剧本。

卡麦隆还在拍摄中作了一些修改,因为卡麦隆想把平静表面下的暗涌都表现出来。

比如露丝的母亲的反对,杰克与卡尔之间的争风吃醋,还有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相互吸引。当然,还有杰克对自已人生哲学的充足信心。他虽然桀骜不驯,毫不理会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但却完全赢得了大家的欢心。

只仅仅的两页对白,就要表现如此多内涵,的确很冒险。但有趣的是,卡麦隆认为这一幕正是观众真正开始明白本片的内涵及发展的开始。因为在试映会时,这一幕是观众最喜欢的,观众喜欢看到穷人与富人在一起,这一刻杰克可谓是扬眉吐气。

凯特温丝莱特在电影中真的魅力四射,卡麦隆当初还差点否决了她。

因为凯特先前演过很多古典的文艺作品,所以觉得她好像没有什么新意,再说,凯特就是以束胸来演文艺片而著称的。卡麦隆当初想找个更有创意,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女演员,卡麦隆心目中的露丝应该是“奥黛丽类型 ”的。

因此,卡麦隆考虑过伯温妮斯派德罗,克莱尔丹尼斯以及嘉沃尔安莉。但最终还是觉得凯特难以抗拒,演技非凡。在试镜中,凯特表现十分出色。当然,卡麦隆从来没有后悔过起用凯特的决定。

三等舱派对的那一幕是本片拍摄过程中最有趣的一部份,那天所有的演员都玩得很尽兴。因为那些灯光,现场非常热,大家还穿着厚重的戏服。

卡麦隆拍摄这一幕足足拍了10到12小时,乐队和部份临时演员一直留到最后。当这一幕拍摄完毕后,大家还在摄影棚再跳了1小时的舞,大家都跳得很开心,这是发泄精力的好方法。卡麦隆认为演员们的活力令这一幕更有感染力。

凯特温斯莱特回忆这一场三等舱舞会的戏是她最喜欢的了,因为不需要下水,也跟其他的剧情没有太大的关连,完全是胡闹作乐,让她感到非常轻松。凯特还说这场戏她不用一直保持端庄,也没有人一直为她补妆,还有,她觉得那晚自已穿的那件晚礼服看起来更加完美。此外,凯特还说很乐意花钱请来列奥纳多再跳一次舞。

船头飞翔这一幕一半是实景,一半是电脑特效合成的。当观众看到天空出现醉人的玫瑰色晚霞是实景,完全没有合成的无素。当时演员们根本没有时间排练,一切都是赶着完成拍摄的,所以镜头都有点失焦了,但那美丽的晚霞真的是上帝所恩赐的,有一部份的镜头是一气呵成的。卡麦隆看到这一幕真的惊呆了,感觉捧极了。当然,这组镜头的男女主角面部特写是后来补拍的。在后期的制作中,也补充了细节的修饰和增加了特效,但银幕中出现的晚霞是千真万确的。

凯特她回忆起这一幕的拍摄,说不断重拍摄了好几次才得以完成。因为卡麦隆想要拍摄真实的日落下的我和列奥,有好几次拍得真的很不错的。片中引起共鸣的是,列奥与凯特在船头相拥接吻。那一幕真的很搞笑,凯特回忆道:“我和列奥都觉得很好玩,接吻前,列奥警告我不要抽烟,不要吃洋葱,大蒜,不要喝咖啡等等。”

画露丝素描的那场戏是列奥纳多和凯特工作的第一天,当时凯特还在想这是一个突破而已。说实话,凯特对这一幕的确很满意。凯特还说记得当时列奥真的很捧,没有丝毫的害羞感。凯特回忆说,当时凯特在化妆间给身体化妆时,听到列奥正吹着口哨走过来,他是来找化妆师西恩的。当时西恩也意识到列奥正向在化妆间走来,然后走过去把门关上。凯特赶紧要求西恩把门打开。西恩听后一脸惊愕,这时列奥走了过来,凯特就这样一丝不挂地站在他面前,凯特还笑言:“我宁愿在这里拍,也也过在片场当着这么多人面前拍。”有趣的是,列奥也认同凯特的观点,因为他觉得自已的拍挡都不介意了,就当是娱乐一下算了。

在镜头下,杰克是使用右手画的。卡麦隆原本希望列奥多画几笔,虽然他在片中演的是一位天才画家,实际上他一点绘画天份都没有,所以只能依靠卡麦隆为他代笔完成露丝的**素描。但问题是,卡麦隆是个“左撇子”,所以有些镜头是通过镜像特效画出来的。卡麦隆得反向画出这一幅画,可花了不少的时间。因为卡麦隆是用左手画的,使用左手根本画不了。但是,卡麦隆又不得模仿列奥使用右手去画,幸好最后还是行得通,而且没有人质疑卡麦隆那41岁的手不像是19岁少年的手。

在最后的沉船前夕,露丝所穿的最后一件衣服名叫“雪纺渐层装”,又叫“泡水装”。

这件衣服专门为了在船上的潜逃戏所设计的,它也是露丝在片中最后换出来的衣服。它会一直陪伴着露丝直到电影结束。所以,卡麦隆想要这衣服必须是多功能的。他想要这件衣服看起来精致又方便行动,且兼女性美,还要表现露丝想要突破束胸的桎梏。所以,这件衣服可谓是全片所设计的服装中最大的挑战。

“雪纺渐层装”分为好几层,质料是雪纺丝绸,以渐层法染色来展现多层次的色泽,是一件制作相当复杂的衣服。本片的服装设计师大概做了24件类似的衣服,想让它能泡在水里所呈现的效果。片中有一幕是露丝优雅地跑过锅炉室时,裙尾在风中优美地飘动,真的很漂亮。服装设计师还得让这件衣服泡在水时依然很好看,所以得想方设法地让露丝穿上这件衣服可以在船上跑来跑去,甚至泡在水时也活动自如。服装师相信凯特很痛恨这件衣服,因为它很单薄,而且伴着她泡了好几个月的水。

0 阅读:7

亚洲微电影协会

简介:微电影教学,制作,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