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题看未来育儿方向,从小注意3点,孩子脱颖而出

凝妈悟语 2024-06-11 06:40:25

文|凝妈悟语

2024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了,我仔细浏览了各套作文题,发现这不只是考察高考生能力的试题,而是指引了我们未来的育儿方向,不管家里有高中生,还是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孩子,都值得思索和改变。

第一,让孩子拥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新课标1卷的作文题是对人工智能的看法,题目介绍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

看到这里,我想到很多家长不喜欢让孩子接触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高考却偏偏考到了。如果孩子接触很少,没有背景知识,就很难形成丰富的思考,完成作文会感觉困难。如果孩子平时就接触和使用,看到这个题目,就能顺手拈来。

家长排斥互联网是因为,他们认为让孩子会玩物丧志,会让孩子过多的看电子屏幕削弱视力,会过多占用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会让孩子过分依赖互联网而不愿记忆和思考。

在过去,确实出现过很多负面案例,有的孩子痴迷游戏不学习,充值打游戏花了几十万,看直播打赏花光家里的积蓄,让家长谈互联网色变。

过去的AI也不太成熟,在这方面交过智商税。记得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推广一个AI课程,儿子学数学几个月,成绩没提升,反而下降了一个等级。从此,我对AI课程就有了不好的看法。

所以,家长的担心是有必要的,但是切断孩子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连接是不明智的。

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如果不让孩子接触,孩子就会和这个社会脱轨,如同井底之蛙。别的孩子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自己的孩子却生活在二十世纪,孩子之间就会缺乏共同语言,慢慢变得很另类、被孤立。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不断进化发展,越来越能高效便捷地解决诸多生活问题,学会正确使用这个工具的孩子,做事、学习事半功倍,而处于门外汉的孩子,还在用老一套方法解决问题,效率明显差强人意,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不必把它们视为洪水猛兽。就像每个时代出现的新鲜事物一样,开始不可接受,但仔细了解就会发现它的好处与妙用。

就像AI课程,刚推出时,有很多漏洞,并不能很好地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现在却有很多精彩的课程让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我们只要注意挑选一款适合孩子的app就可以了,我现在很喜欢给孩子用AI课程。

看过吴军和董宇辉的采访,才知道人工智能并不仅仅能替代一些低端工作,还能替代很多高端工作,像数学计算、抽象问题等等。有的软件写作、制作音乐甚至能超过99%的创作人的水平。吴军早在几年前就说过,未来只有2%的人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很有必要去认识、使用、驾驭、创造,要不然只能等着被淘汰。

不要刻意回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只需要控制方法和时间,让孩子把它当作高效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

孩子对神秘的事情充满好奇,越禁止越渴望,如果限制孩子使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他反而受好奇心驱使偷偷迷恋。不如用开放的心态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不神秘,就不会渴望了。

我还看到很多科技方面的老师发出的提醒,科技强则国强,希望孩子们重视科技学习。

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可见重视程度之高,孩子们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保持兴趣,多加涉猎,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思维解决问题,就像用语言一样自然。如果有条件,可以此为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以后在关键时刻,不仅仅能赢得一次考试,也能赢得自己的未来。

第二,让孩子关注国家热点大事件

新课标2卷的作文是对未知之境的联想与思考,题目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天问一号”飞向遥远的深空,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这几年的航天科技大事件。

过去,要了解国家大事,必须要看电视直播,看新闻联播。可能很多家庭为了孩子学习,家里没有装电视,或者根本不开电视,孩子没有机会看,就没有机会了解这些大事,在见到时会感到非常陌生,没有兴趣。

我记得以前住校,没有任何外界信息输入的渠道,要考国家大事,都是靠老师发的小册子背诵。看到密密麻麻的事件,感觉是天外来客,非常遥远,背起来勉为其难,总是记不住。

如果孩子还像我们一样处于一个消息闭塞的环境中,不了解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看到这些题目就如同听天书一般,不会有很深入的联想和思考。

现在,航天事业的宣传力度空前到位,不仅可以在电视上看,在手机上各个app都能看,还有海量的信息介绍、专家访谈等等。通过不同层次人士的解读,就会对航天科技的发展了解更透彻,不管遇到什么题目,有背景知识,就能迅速理解和反应。

比如,我在一次访谈中看到航天科技集团的一位工程师说,再有两年也就是2026年要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发射嫦娥八号,在2030年前,完成载人登月的工程。月球设施建立完善之后,还有去月球旅行的构想。

这些信息,再次印证了题目中的未知之境,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对月球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

再也不要觉得孩子了解课本之外的信息是浪费时间了,要不然到高考才知道,看似和考试无关的知识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语文试卷总分150分,作文60分,这得有多大比例啊。

有人用AI预测高考作文题,命中率逼近70%,他们预测的素材就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主流媒体报道、时事热点信息,可见国家热点大事件之重要性。

同时,孩子了解的信息越多,对未来的憧憬也就越大,可不仅仅是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这么简单。就像上面提到的探月构想,听起来都觉得心潮澎湃,孩子说不定还想参与其中呢!

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看新闻、看大事件的习惯,长大后一直保持关注大事的热情。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全部作文不难发现,现在的作文倾向于考察孩子的思辨能力,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就事论事、叙事和表达。

新课标1卷的落脚点在对材料的联想和思考上,而不是简单的回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导致问题的多少,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比如有专业人士提供的思路,多和少、深和浅、得和失。

一些过去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些知识性问题,因为互联网有储备记忆,会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但是一些开放性、开拓性等问题可能没有很合理的答案。

能迅速搜索到一些未知知识,但是又让我们懒于记忆和思考,人是不是因为过度依赖互联网,而失去用脑的习惯等等?

新课标2卷的落脚点也并非是对航天科技人员的赞美,而是和每个普通个体息息相关,探月探索人类对月球的未知,我们每个人都要勇于探索自己的未知之境。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联想和思考。

比如成长的点滴进步,从难到易,从小到大,体现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永不止步的决心。

比如对未知的探索过程,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体现自己不怕困难、充满期待的乐观精神。

其他作文题也无一不在考察孩子的思辨能力,全国甲卷“相处交流的意义”、”天津卷“对自定义与被定义的联想与思考”、上海卷对“认知度”的认识和思考。

现在信息量巨大,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往往难以分辨,需要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坚持自我,安身立命。

所以,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非常重要。那怎么培养呢?大致有这样的思路:

1、让孩子多读书

有输入才有输出,孩子读书多了,自然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观点,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学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正误判断,会尝试用学到的理念、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读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形,希望从师长这里得到一些帮忙,我们可以跟孩子展开讨论,得到一个不一定绝对正确但自洽的答案。在不断讨论中,孩子就会自我衡量,形成自己的观点。

2、让孩子多观察实际生活

《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中提到:思辨是孩子对正在经历的生活场景进行复杂的思维加工,逐步建立事物之间的时空、因果、条件等联系,逐步形成思考的自觉意识。

这些作文题目也都是要求孩子结合实际生活展开联想和思考,在论述过程中加入案例,会使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文章完整。

孩子的生活可能只是简单的三点一线,要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亮点,有趣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等等,记录并珍藏,不要把全部心思放在题海中。

3、给孩子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唤醒孩子的多元智能》中提到,家长不要用专断的方式把自己的看法或价值观强行灌输给孩子,而应该培养孩子的思辨精神。

很多家长有个大问题,就是当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给孩子浇冷水,告诉孩子“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不是激发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表达欲,而是压制孩子,让孩子顺从听话。

真理有时候不是站在有经验的人这一边,可能站在初出茅庐的孩子那一边。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着急否定,多问个为什么,和孩子一起分析、查阅资料,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

还要教孩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要陷入标准答案的桎梏里。

比如人工智能,让生活变得快捷方便,但是又让很多人失业,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没有绝对的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

写在最后:作为妈妈,看到高考作文后,自然就想到了孩子在未来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才能迎合变幻莫测的考试。我认为从小让孩子注意3点,将来脱颖而出:拥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关注国家大事、培养思辨能力。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0 阅读:14

凝妈悟语

简介:两宝妈妈,专注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