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电动车,到底是为什么?

早起看 2024-05-28 17:54:42

严查电动车,到底是为什么?

5月23日晚,全国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正式开始。

这次集中夜查行动,规模之大,层级之高,范围之广,史无前例。

这次的综合执法队伍由全国各级消防、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应急等部门组成。

据媒体报道,仅5月23日当晚,全国共组成7.4万个夜查小组,累计派出各级各部门检查人员25.6万人,对6.3万个住宅小区、17.5万个自建房以及23.3万家夜间经营使用场所进行了检查,现场劝导搬离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29.8万辆。

这次史上规模最大的夜查行动,目前看到的网上信息基本上都是“负能量”,似乎大家都对这件事情充满疑问。

如此大动干戈的查处电动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安全吗?为何双方的理解偏差这么大?

这次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的主要理由就是“安全问题”。

不过围绕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专家和普通民众的看法却存在巨大差异。

现在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检查”是否存在矫枉过正。从查头盔到这次集中夜查行动,针对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限制越来越多。

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较2022年上升17.4%。

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

这也许就是这次集中开展电动车集中夜查的主要依据。

2023年全国共发生火灾事故87万起,其中住宅火灾数量占总数的34.5%,大约有29.985万起。

引起住宅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家用电器使用不当,生活用火不慎,电动车充电不当。

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占比不到住宅火灾的十分之一。

其实电动车充电和其他家电使用引发火灾事故的概率相差不大。

对电动车的管理应该参考其他家庭电器的管理方法,从源头厂家抓起,而不是抓住消费者不放。

集中夜查的时间如此巧合,是否有问题?

这次集中夜查开始的时间和对台军演高度重合,这背后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前几次集中整顿电动车,已经引发了大家的强烈不满,这一次又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搞史无前例的大夜查,总觉得不太正常。

难道现在电动车引发的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查?

似乎现实也没那么急迫,近期关于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似乎并没有过多的报道。反而是因为查电动车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加。

网上爆出来的问题甚至可能还只是一小部分。这次大规模整顿电动车市场很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外卖行业,这些年从事外卖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次整顿电动车对外卖行业的影响最大。

2023年仅美团骑手就超过700万,全国外卖骑手保守估计突破1000万。

2023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大约在4亿辆左右。

如此庞大人群的利益,在没有做充分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就贸然开展全国一刀切的整治行动是否合适?

陈海怡的电动车政策是否有充分的调研依据?

这次电动车风暴普遍认为开始于陈海怡的电动车管理建议。

在陈海怡的推动下,一套针对电动车管理的新规定被制定并实施,并引发巨大争议。

一个法官对交通问题提出专项建议,是否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否拥有公信力?

现在不仅是电动车自行车使用者,就是许多执法者都对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不明白。

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主观判断明显高于其他执法行为,这也引发的一些列的社会问题。

最近就有交警面对外国人的执法尺度明显和国人不一样。

现在的整个新规在执行过程中明显存在巨大漏洞和争议,这让执法人员和普通民众因为理解的偏差,产生巨大矛盾。

一项法规的实施如果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只会让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0 阅读:1

早起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