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杀黄百韬血流成河,粟裕却禁报伤亡,黄百韬自杀,粟裕也倒下了

从安看历史 2023-06-10 19:57:05

围杀黄百韬时,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黄百韬绝地求生,不计代价死拼华野35万大军,对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团级建制仅仅支撑一个晚上,就要付出超过百人的代价,而我军作战部队的伤亡,甚至已经超过了满编数量的2倍之多。

小小的碾庄圩宛如一座血肉磨坊,双方将大量战士投入进去,然后被磨盘一般的厮杀碾得粉碎。粟裕将自己钉在指挥部整整7天7夜,直到战役结束。惊人的伤亡让此战成为了粟裕终身难忘的惨烈战役。

围杀黄百韬

在开战之前,粟裕对黄百韬的实力判断其实有些偏差,按照粟裕的想法:“黄百韬应该是最好打的一个”。但是,对黄百韬来说,这个评价着实有些被低估了。

黄百韬是所谓的“杂牌军”出身,没读过黄埔,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对杂牌军的人有多歧视,众所周知,但黄百韬却能以极度被歧视的“杂牌”身份得到蒋介石的认可,成为国军第7兵团的总司令,其能力绝对毋庸置疑。

黄百韬早年效力于北洋军阀,后在北伐时加入国军,并逐步爬到师长级别,后进入陆军大学学习。与其他将领不同,黄百韬打仗经常带头冲锋,在睢杞战役中,他甚至亲自登上坦克冲阵,救部队于危难。

此等对手绝对是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不过粟裕将黄百韬兵团的实力定为中上,也并非随便臆想。

黄百韬确实能力出众,但第7兵团的整体实力却相对下乘——第7兵团的部队大多来自广东、四川,对比装备精良的中央军,第7兵团缺乏美械以及各种重型装备,火力相对不那么猛,对我军来说确实要好处理一些。

因此,粟裕的客观决策是对的,只是他没想到,没有精英装备的第7兵团,居然可以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爆发。华野第一、四、六、八、九纵等主力部队分路进军,南征新安,刀锋直杀黄百韬。然而,黄百韬与我军交手多次,对我军的行动已经有了一些警觉。因此,当我军正在行进的时候,黄百韬就提前开拔离开新安,率军直奔徐州。

经过紧急行军,黄百韬带着主力跑到了碾庄圩。经过急行军,黄百韬的部队已经精疲力竭,路上有损失不说,行军编制也是混乱不堪,第63军甚至还没有与大部队会合。按照我军常规的行军速度,黄百韬判断我军应该不会很快追上,加之部队确实人困马乏,因此,黄百韬拒绝了部下强行前进奔赴徐州的建议,命令全军在碾庄圩休息一天。

然而,正是黄百韬的这一天休整,让我军抓到了最好的机会。毕竟,黄百韬的判断是基于我军常规行军速度做出的,但是,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意外。

11月8日,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在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的带领下向我军起义,国军第59军和77军直接让开了所有通路。因此,我军山东兵团迅速通过了第三绥靖区的防线,杀到陇海线的宿羊山、曹八集,直接掐断徐州“剿总”和黄百韬兵团之间的联系。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蒋介石也跑过来雪中送炭:

基于徐州现有的战斗兵团及其机动力量,蒋介石做出大胆判断,现在完全足以与我军进行正面决战。因此,蒋介石对黄百韬下达命令——死守碾庄圩,等待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支援,力求在此处到徐州以东地区全歼我军。

就这样,第7兵团从原地休整直接转为就地坚守。黄百韬将手下4个军向四方散开,开始构筑环形防线。同时,国军第2兵团和第13兵团也在邱清泉、李弥的带领下直扑我军,从南边发起进攻。

此时,我军的14个纵队也在粟裕的指挥下将碾庄圩围了个水泄不通。为了全歼第7兵团,粟裕调集了5个纵队的优势兵力负责主攻,其他9个纵队则负责外围阻击,将邱清泉、李弥的部队挡死在包围圈外。

按照粟裕的估计,这场战斗的时间不会太久,短则3天,长则5天,我军一定可以拿下黄百韬。但当两军开始交火之后,战局却开始朝着粟裕预计之外的方向脱缰而去……

血肉碾庄圩

碾庄圩是一个居住着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地处平原地区,一马平川,从地形上说,可谓是毫无军事价值。但是,在雨季时,当地黄河泛滥,为了躲避水患,各个村庄都会修筑高度2米左右的台子,台子之间则会挖低成小塘。除此以外,村庄还会修筑一些厚实的围墙。

有了这些现成的掩体,碾庄圩反倒成了一个构筑战争要塞的好坯子。基于现有设施,黄百韬将几个分开的小村子连接成了一个整体,逐村、逐路甚至逐屋设防。战壕、陷沟、碉堡、暗孔,各种工事无处不在,仅仅一个200米不到的防线,就架了超过40挺重机枪,壕沟更是纵横交错。

在黄百韬的指挥下,第7兵团将所有现成的掩体都利用了起来,各种工事层出不穷,碾庄圩活脱脱被打造成了一座重战堡垒,枪眼遍地。

在我军的计划中,此战的时间不长,因此各部队并没有仔细构筑联合进攻之法,都是先到先打,随遇随杀。但此种战法,正好踏入黄百韬精心布下的陷阱。

此时的碾庄圩一步十杀,不管我军是以何种阵型进攻,都会遭到至少三个方向的同时袭击。敌军在布置射击孔的时候非常心机,开孔全部都在贴近屋顶、墙缝甚至地面的地方,我军被进攻后,不仅无法反击,就连开枪的地方都难以发现,就算卧姿前进,也依旧死伤一片。

此外,村中还遍布中空的夹墙,乍一看就是墙,可一旦视作安全略过,藏在其中的敌军就会突然出现,从背后射杀我军战士。如果一旦发现某座房屋守不住了,敌军就会迅速放火烧房,让我军无法以此为掩体继续向前进攻。

在这种极度不利的环境下,我军寸步难行,每一分钟都有人甚至十几人在倒下,仅是发动短时间的进攻,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面对此等战局,粟裕感到棘手不已。他找到陶勇,询问现在的伤亡情况。陶勇沉默不语,半晌才小声说道:

“光是我们一个4纵,就已经伤亡超过4300人了。”

这才开战几天,一个纵队就已经伤亡超过4300人,那么其他同样在进攻的部队,又会有多少损伤?此时的碾庄圩已经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血肉磨坊,数万战士在这里伤残,甚至死亡,战场血流成河,腥臭熏天。

黄百韬卓有成效的防守让其他国军部队士气飙升,何应钦甚至高呼:“黄百韬是真英雄!”而与此同时,邱清泉和李弥也带着人在疯狂进攻我军的外围阻击阵地。

对比内部的围歼部队,我军在外围阻击的人也打的举步维艰。国军以飞机、重炮掩护,以坦克开路,死战阻击守军。仅仅宋时轮一个纵队,一天就挡了敌军超过10次的集团冲锋,极大的伤亡让我军不得不后撤,阵地也慢慢被国军蚕食。

此次战斗,不论是守军黄百韬,还是救援部队邱清泉和李弥,其战斗之顽强都大大超出了我军的预计。往日的国军日常被嘲讽为“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但这一次,邱、李二人都是掏着血本在跟我军厮杀,他们最前沿的锋线部队的伤亡甚至已经超过50%。

再硬攻下去,怕是所有人都冲上去也填不满这个绞肉机。此时,粟裕必须想办法,改变进攻方式。敌军正面火力太猛,那么,我军就不走正面了。针对黄百韬在正面和各个死角堆砌火力的防守方式,粟裕决定土攻——迫近式对壕作业。

迫近式对壕作业,简单解释就是土工作业,挖掘前进。首先,战士们需要趁夜发起进攻,在尽可能接近敌军阵地的地方开挖卧式散兵坑,并逐步加工成跪式、立式工事。而后,战士们会继续向前掘进,当掘进到足够向敌军阵地发动冲锋的距离时,再向两侧连通,最后形成一个距离敌阵极近的战壕。

通过这种方式,我军尽最大能力规避掉了敌军凶猛的正面火力,并缩短了我军发动进攻的距离。土地为我军提供了最为坚厚的掩护,以至于敌军只能看着我军慢慢前进却无能为力。

在我军的逐步蚕食下,第7兵团的阵地逐渐崩溃。黄百韬不是没有想过反击,但他此时的战斗力几乎全都需要依靠阵地来发挥,因此,组织的几波反冲锋也都被我军打了回去。

终于,战壕全部连通,而决战的时刻也就此到来。

11月19日晚9点30分,决战开始。我军炮兵阵地发出惊天怒吼,超过3万发炮弹在短短30分钟里席卷了黄百韬所有的阵地,其火力之猛,犹如天崩地裂。

炮火刚停,我军战士就从四面八方围杀而上,誓斩黄百韬。

虽然经历了洗地般的炮火,但敌军仍然保住了相当的地面工事,各种战壕也尚有留存。因此,当我军战士发起冲锋时,敌军立即开始火力覆盖,轻重机枪一起开火,重炮也放平了打直射。面对如此火力,我军战士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般,一片片的倒下。

看着不断倒下的战士,粟裕却对各部命令道:

“不准再上报伤亡数字了”。

心慈不掌兵

在平常看,战场上死伤遍地,粟裕这个命令是相当的出人意料,但对于当时的各级指挥官来说,这个命令虽然残酷,但却一点也不意外。

自古以来,战争就意味着死亡。越是大战,就会有越多的人死去。作为一个指挥者,战士的伤亡永远是一道迈不过去的深渊。但是,数十万人大战,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因为伤亡大而没有及时抓住机会,那么不仅无法挽回已经牺牲的战士,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丧命。

心慈不掌兵。即使伤亡再大,也必须要完成既定目标,死战的决心一旦立下,就必须坚不可摧,直到战斗结束。

此时的黄百韬也已经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不惜一切代价与我军死拼,大量兵员与阵地一同被炸毁,被俘虏的人也直接补充进我军作战部队,继续进攻。也正是由于不停的阵亡与补充,导致很多部队的伤亡人数已经超出原有编制的两倍之多。

21日晚,黄百韬已经走投无路。他的指挥部在一天前就已经被我军攻占,同时还被我军带走了万余俘虏。看着满目疮痍的阵地,他选择了吞枪自杀,为国民党殉葬。黄百韬死后,第七兵团群龙无首,被我军清剿殆尽。

此战过后,我军伤亡惨重。1个排甚至1个连上去,能有2个人活下来都算是存活率高的。几轮兵员补充之后,除了排长、连长,其他都是新人,其他旧部都已全部葬身于战场上……

粟裕听闻黄百韬自杀,国军被全歼后,直接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为了打赢这场战役,粟裕将自己钉在了指挥部,整整7天7夜,1秒都不敢走神。直到战役结束后,瞬间袭来的放松才让粟裕彻底陷入了昏睡,他实在是太累了……

0 阅读:66

从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