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号召干部下连当兵: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摸、爬、滚、打苦练功,战士齐夸“老杨是合格的老兵”

党史博览 2024-05-27 16:20:10

文/尹家民

杨得志

1958年9月,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和干部部长陈美藻少将,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身背绿被包,佩戴列兵衔,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

为了避免特殊照顾,杨得志改名杨绍起,李耀文改名李耀。战士们都亲切地喊他们三人为老杨、老李和老陈。从团部到连队,三位将军谢绝了军、师领导的陪同,一人一个背包,徒步走到连队。六连住的是老营房,全连100多人同住一个大宿舍,睡双层木板床。3位将军被安排在下铺。当年作为首长的临时文电秘书的于崇奥40年后回忆说,将军们下连的当天,正赶上连队夜间训练。他们与战士一起趴在训练场地,练夜间射击。杨得志自任教员,认真地为战士纠正动作,做示范演练。排长为了让首长夜间休息好,夜间站岗总是把将军排在头班或末班,将军坚决不同意,坚持按顺序排班,经常半夜起来放哨。

清晨,起床号一响,将军们翻身下床,快步到门外站队。那天是5公里长跑,3位将军昂首阔步,跑速不减,一直坚持到终点。长跑回来,将军们不顾满头大汗,便马上整理内务,清扫卫生,杨得志跑来跑去刷痰盂。

三位将军在连队坚持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化。一天吃午饭,杨得志发现他们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于是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领导下连当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后把桌上的菜倒在大菜盆里。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连队官兵。

六连是全训分队,训练课程很紧。训练场上,3位将军身背冲锋枪,腰挎手榴弹,不管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和战士们一样不甘落后。一次,土工作业训练,杨得志侧身卧倒,目视前方,用小铁锨挖单人掩体,动作快,合要求,边挖边给战士们讲单人掩体在实战中的作用。战士们竖着大拇指夸“老杨是合格的老兵”。训练休息时,杨得志为战士表演“伏卧六指撑地,口咬手帕”的功夫,增添了训练场上的乐趣。

将军关心士兵疾苦情同亲弟兄。战士小牛和王京全生病卧床,杨得志端水送饭,买来水果、月饼,询问他们的病情,使两位战士深受感动。

在一次平整礼堂门前路面的劳动中,将军和战士们一起挖土、拉车、抬土筐。杨得志拉车驾辕,装得满,跑得快,与班长搞竞赛。星期天,杨得志请了半天假,约同本班战友步行10多里攀登云龙山。在顶峰休息时,杨得志兴致勃勃地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国庆节连队召开文艺晚会。杨得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先唱了一段家乡的湖南花鼓戏,接着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他担任团长时,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动人故事,博得阵阵掌声。

三位将军下连队当兵一个月的日子很快过去了,报社、电台的记者不断来六连采访,将军们的真实身份战士们也都知道了。但官兵情深,谁也不感到拘束,都沉浸在部队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之中。在欢送将军离开连队的那天,战士们眼含泪花,拉着将军的手,依依不舍,送了很远很远。将军很动情地说:“同志们停下吧!我们相处时间虽短,友情却很深,人走心在。”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1 阅读:25

党史博览

简介: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