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女儿询问父亲:这一辈子和谁关系最好?邓公说出三个人的名字

董卓坐景观天 2024-06-11 09:04:23

邓公的一生,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从开国元勋到拖拉机修造厂员工再到国家领导人,他见识了国家最艰难的时期,参与了国家发展的许多重大策略的抉择。

【邓公】

在大家的眼中,邓公是一个什么都会的,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并且心态极好的人,也是最受崇敬的人之一。

这样的邓公,一辈子和谁的关系最好呢?邓公的女儿毛毛曾经也问过这个问题,邓公是怎么回答的呢?

周总理

邓公和周总理的友情从1920年就开始了,那时候邓公才16、7岁,还是在周总理的影响下,才加入了共产党。

当时邓公赴法留学,原本抱着学习西方思想回去建设国家的热血思想,没想到的法国的学校也没教授什么好的知识理论,只是把邓公他们当小孩一样看待。

【旅法时的邓公】

用邓公的话来说就是:

“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

随后又因为种种原因,邓公交不上学费,最后也只能退学打工。结果他在法国当拉红铁的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一天只能得6法郎的工资,被资本主义压榨到饭都快吃不上了,更别说攒学费。

一次偶然,邓公结识了周总理,在周总理得引领下,邓公加入了“少共(少年共产党)”,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旅法时的周总理】

在周总理的帮助下,邓公和周总理住在一起,不仅有了工作,还受到了周总理的照顾,对于邓公来说,那时的周总理就是一位兄长。

周总理的谈吐、思维逻辑和对现实的观点,也都给邓公不小的震撼,邓公自己也说,从周总理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一家在闲暇时还经常和邓公一家出游,对邓公家的几个孩子来说,周总理就是他们最爱的周伯伯,甚至是家庭的一份子。

【邓公和周总理】

后来国家经历了特殊时期,周总理罹患膀胱癌,仍旧关心邓公的付出问题,从国家的发展考虑,不断为邓公付出铺路,两人的友谊可见一斑。

李富春

李富春和邓公的友情,也源自于当年旅法学习时,李富春当时白天做工,晚上还要进行革命活动。

而李富春同样非常关心邓公,当时邓公称呼李富春为“大哥”,称呼李富春的妻子蔡畅为“大姐”。蔡畅还经常给邓公煮面条吃,李富春和蔡畅都亲切地叫邓公“小胖子、小弟弟”。

【李富春和蔡畅】

他们的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是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战友,也是最亲密的家人。

建国后,李富春经常和邓公一起出差,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华东,两人常常在一件事情的观点上高度统一,工作中配合默契,生活中友谊也越发浓厚。

邓公还经常到李富春家里和他畅谈,一句“知己”便能概括两人的千言万语。

1966年,邓公离开中央,李富春后来也因为种种事件身陷困境,但就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候,李富春仍旧一心惦记着邓公,还想办法弄到了的两包烟,托人送给外出不便的邓公。

【李富春】

邓公拿到这两包烟的时候,只觉得手中沉甸甸的,半天说不出话,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在邓公最后一次复出的第二年,李富春就去世了,邓公在他的追悼会上,给予了李富春这位“大哥”最高的评价。

聂荣臻

聂荣臻和邓公的缘分同样始于旅法的少年期间,加上两人都来自四川,更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旅法时的聂帅(左二)】

不过和周总理和李富春不同的是,聂荣臻回国后和邓公的交集更多更频繁,长征时两人就经常一起,因为邓公是红一军的政治宣传部长,聂荣臻是红一军的政委。

曾经邓公因为伤寒病,一粒米都不吃进去,几乎来到了生死边缘,是聂荣臻四处奔走,最后在张学良送来的慰问品中找到一箱奶粉,才把邓公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邓公和聂荣臻都住在北京同一个胡同里,聂荣臻家经常做川渝地区喜欢吃的豆花,这时候邓公一家人都会被邀请到聂荣臻家里一起享受美食。

【邓公和聂帅】

后来邓公搬离了小胡同,还是有事没事喜欢到聂荣臻家里坐坐,要是自己弄到了正宗的四川泡菜,绝对也是第一个拿到聂荣臻家里分享。

后来邓公遭难时,聂荣臻也坚决反对,他说:

“邓小平同志我非常熟悉,他是什么样的人我很清楚,你们这样搞我不同意!”

【聂荣臻元帅】

后来邓公提出了“改革开放”,带领国家迈上了新的阶梯,聂荣臻则经常在工作中把“小平同志了不起”挂在嘴边。

总结

邓小平和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私人从青年时期结下的友谊延续了大半个世纪。

【旅法众人的合影】

所以在蔡畅的生日上,邓公作为曾经的小弟弟,为“大姐”献上了鲜花后,女儿问他一辈子和谁关系最亲近时,邓公才会毫不迟疑地答出他们的名字。

参考资料:

【1】家人眼中的邓小平·深圳晚报

【2】邓小平与李富春、蔡畅的深厚情谊·《百年潮》

【3】与聂荣臻72年的深情厚谊·广安日报

【4】邓朴方:周恩来和邓小平是20世纪真正的知己·人民网

0 阅读:105

董卓坐景观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