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如何从国产替代走向高端生产,投资人定向了

融资中国 2024-06-20 13:54:09

明确方向,把握节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正处于技术突破、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加速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剧烈调整,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全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智能经济的完善,开启了文明转型的内生需求。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都离不开技术的牵引和金融系统化支撑。

5月18日,在湖州产业生态合作促进活动上,进行了“芯 ”之所往,皆为序章的主题论坛,主持嘉宾为国方创新总经理孙忞,对话嘉宾为鼎晖百孚创始人应伟、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钟险、韦尔股份副总经理贾渊、 芯源微副总裁汪明波、万业企业副总裁兼董秘、嘉芯半导体董事长兼CEO周伟芳、佰维存储CFO兼董秘黄炎烽,以下为重点内容摘要。

以下为“芯 ”之所往,皆为序章的主题论坛,由融中财经整理,以飨读者。

从国产替代到高端化布局

主持人(孙忞):感谢湖州产业集团精心的准备。我相信各位对于半导体行业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很多所思所想值得分享。由于整个环节时间紧张,原来准备了很多问题可以深入地探讨,今天我们缩减成两个问题和一个建议,就是2+1,请各位嘉宾在发言环节也可以简明扼要来探讨,今天的碰撞我相信对会推动整个产业有更好的发展。

所以这里就是先想抛出第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过去的30年,整个中国的创新大多数都是向下拓展应用的创新,而未来的30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向上溯源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我们半导体的企业家,无论是韦尔、芯源微、万业、佰维等,大家都是做了很多国产替代的进步。但是对未来的高端的领域,我不知道各位企业家是怎么布局的?对整个未来的半导体行业在出海或者向中高端领域的进军上,大家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先请半导体行业的老大,我们韦尔半导体的贾总来跟我们分享。

贾渊:总体上来说这几年半导体的周期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几年特别从2022年下半年到现在整个半导体的我只能从产品公司的角度去看,整个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供需还是比较处于低谷的,当然今年2024年开始,总体上来说比2023年还是有相当不错的这样一个缓慢的复苏。

从半导体的发展来说,肯定从过去的粗犷一点点进入到了更多地追求技术它的差异性和深度的这样一个过程。从我们公司角度上来说,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半导体技术的领先,能给一个公司带来的发展的前景。从目前来说,我们主要说CMOS图像传感器,从我们CMOS图像传感器这一块来看,我们的技术逐渐逐渐已经在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正在逐渐跟我们的竞争对手相比,已经不落后于他们,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于已经开始反超。目前来说半导体公司应该逐渐逐渐厚积薄发,进入到这样一个产品技术的积累期。

汪明波:芯源微主要产品是处理晶圆的涂胶/显影机,还有湿法的去胶刻蚀清洗机,以及键合、解键合机。对于中高端市场的领域,我想从我们主要的产品相关的领域,说一下我们公司的在中高端产品的布局。芯源微在中高端产品应用的领域主要是两个细分领域,第一就是IC的制造,ICFAB的制造我们目前在大于28纳米的产品已经可以用于量产的产线,小于28纳米可以用于中试和研发的产线。所以对于绝对高端的领域,我们未来会围绕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做一些测试,现在实际上7纳米的已经在做测试。第二个细分领域,我们是围绕2.5D和3D现在比较热的话题做了一些新产品的布局,目前我们的键合和解键合机已经用于我们国内的唯一的一条量产的产线,并且好多的研发现在同时进行测试。未来关于2.5D和3D的市场,我们也会继续推出其他相关的新产品。

周伟芳:其实回答主持人您的这个问题,我们需回顾缘由——为何时至今日,企业界和产业要呼吁向高端迈进?根本在于这两年半导体行业非常卷,刚才在黄庆总的PPT里面我们看到,现在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半导体公司大概几十万家。这几十万家公司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缺乏长期的研发投入视野,会造成半导体行业出现局部竞争过度的泡沫状态。

解决这一内卷的关键,刚才正好回应主持人您提出的,要以差异化和高端作为牵引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抓手。从半导体设备来说,中国的半导体设备行业我们之前遵循的是什么逻辑?是国产替代的逻辑,我们基本上要做到,比如说海外有,中国也要有,然后再达到“国外优,中国亦优”的水平。因此半导体的整个投资逻辑从最早的国产替代,到了今年,我们会逐步发现,我们会在大量的红海当中去寻找一颗非常优质的潜在新质生产力的设备代表。

以现在国内大力建投的12英寸的晶圆厂为例,每一年中国的半导体的资本投入是按照category 6%的增长率。在全球来说,全球大概是在1100亿美金,中国半导体设备大概是在300美金,300亿美金当中大量的以基础设备为主。比如说我们万业企业旗下的凯世通离子注入机,我们瞄准的就是技术领先的的主要的前道设备公司。我们在产品的定价权,在产品的创新性,决定了自身产品在市场的一个话语权和市场地位。

我们的产品之所以能占据优势,源于领先一步的技术创新定位,以及走超长期价值投资的研发投入。同时伴有对于整个中国国产设备以及晶圆厂的长期的研究和追溯,尤其是把我们的客户和我们的生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像12吋芯片厂它需要大束流离子注入,这时候如果你能够满足客户的细分需求,通过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很快能够在客户那边拿到wafer验证和验证的Demo的订单,从而形成一招鲜的企业的独特优势,慢慢地拓宽自己的平台化布局。所以对于半导体设备来说,后续我们整个产品的布局,也可能从原来的China to China,to 海外。因为亚洲等地的晶圆厂投资日益增长。我们希望未来随着我们满足国内自循环的体系逐渐成熟化,还能把我们的设备推向海外舞台,从而打造一个不仅是中国制造,更多的是高端和决胜引领的代表。

主持人(孙忞):我们也听听我们的客户佰维存储的黄总,对我们整个产业链上的未来高端发展怎么看?

黄炎烽:我们佰维是做存储芯片,刚刚在2023年经历过整个行业周期的下旬,进入四季度跟今年一季度刚刚疫情恢复。但是在2023年我们也持续加大研发的投入,因为在AI的大背景下,对数据的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对存储的高性能、高带宽的诉求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2023年,包括现在2024年初都加大了拓展。我们在2024年也筹建一个晶圆级先进封测,这个产业的落地也是对我们整个公司的战略意义来看,相当于增加第二曲线的一个收入。所以对于半导体,特别是存储这种迭代更新这么快,研发投入才能抢占高端的市场,不然在就算是小众的市场,你想去抢占,你没有一些好的产品,你也没办法锁住这些客人。

主持人(孙忞):像我们刚刚讲到半导体企业里,大家不断在中高端的发展,因为今天会议上用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叫耐心资本,也想听听我们应总、钟总作为耐心资本怎么样地参与到半导体的从原来的国产替代向未来的中高端的发展过程中?

应伟:刚才讲到半导体,因为想了解半导体为什么在中国会有发展,实际上中国半导体是没有发展必要的,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发展。它一个是技术高、资本高,相当于我是华润出来的,华润微是我们华润里面最末的那一个,经常要花钱,花很多钱去淘汰它。但是由于实际上半导体行业20年去分析它,它是5%—7%的增长,平均20年,但是由于卡脖子,中国这几年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所以原来国际有分工,中国人的产品是在商店里的。你看日本的,韩国的,包括德国的产品是我们的设备,真正在研发,真正在半导体这块都在美国人掌握手里,它的产业链。但是由于特朗普这事,刚才黄庆也讲了,是我们整个分工打乱,所以我们要做,这就是我们科创板上了这么多半导体的原因。

我们怎么投高端?从投资角度,两个方面,第一个高端就是设计高端,设计我老说没有10年做不出来芯片是有四种芯片叫高端通用四个字,高端是没有时间干不出来的,通用是哪个地方都要用的,哪四种芯片CPU、DERA、FPGA、AD/DA,现在GPU很热门,它是CPU逻辑芯片里面的一种。我们在2015年开始投龙芯中科,投CPU这是第一股开始,我们陆续把这个基本补齐,所以在设计领域我非常同意黄庆的看法,高端通用的芯片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中国已经没有投资机会。不管3500家设计公司没有这些东西,已经没有,都已经布局布完。

第二个在制造领域,我自己觉得咱们都知道,从自身角度咱们卡到存储是18,那个是12、14逻辑是卡到那个地方了,光刻机是卡脖子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上微已经做到28,现在在北方厂已经大规模开始,我觉得以往下走是有希望的。所以在制程这个领域就前置造我感觉逻辑上已经基本形成,要突破它需要时间。当然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工艺,工艺包括设备跟材料,刚才北方华创副总讲得非常好,像我们两大平台,我们国家队是北方华创,地方都是中微,你看业绩都不错。当然设备我们投了很多,设备公司我们也投了很多,包括光刻胶原料我们有个落在签的微芯新材是我们投的,光刻胶原料在这里面,都有特色的投资机会。

但是实际上真正要我自己觉得有一点可能,你看美国,从美国历史去分析,有可能都有大家伙,所以慢慢有整合的机会。刚才黄庆也讲了一个,跟我们分析是一样的。就是独角兽70亿美金以上的10%在上市公司,几十亿的这些我觉得都有整合机会,要不你买没上市的,所以去整合它。要不你两个几个加在一块,所以这个发展我觉得刚开始。

钟险:对于中金资本来说,半导体行业一直是我们重点布局的行业,我们到去年年底已经合计投资了大概100多亿,即使在前两年大家觉得整个半导体行业相对是比较低迷的状态下,我们每年也20-30亿元的投资布局,所以中金资本持续地看好和推动这个行业的投资。

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无论是从面对国际复杂形势下要把自主产业链建立完善也好,还是从科技创新的技术角度去推动行业发展也好,我觉得这里面机会都还是非常多的。从投资和从创业的角度,可能从设计的环节来看,机会的确是比较小的,而且将来可能也是一种出清的状态。对于我们投资来看,我们之前几年会布局设计环节,现在较多布局在相对比较重的制造代工、封测以及再往上游的设备和材料方面。总而言之,中金资本在半导体行业的中高端进行投资布局,一般秉承两个大的策略:第一个叫自主可控,第二个叫技术创新。具体我们又分了几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重大战略型,比如刚才提到的解决国内空白的企业,像DRAM领域的长鑫存储等;第二个类型是优质水下项目,凭借深刻的行业理解,我们成功判断并提前布局到业绩优良的水下项目,比如刻蚀设备龙头企业中微公司等;第三个类型是我们会通过研究,对前沿早期项目进行布局,比如之前投的AI芯片企业、量子计算相关企业等。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前两年面临的周期性问题只是短期的、库存周期带来的问题,而创新周期加上国产替代周期都是以5-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来看的,所以半导体产业成长性是远大于周期性的。所以刚才几位产业方也说了,这个过程中我们结合着整个产业链,结合短期、中长期内不断去寻找突破的点,就像最近我们更多关注的半导体材料,比如应总说到的光刻胶等等这些材料,以及设备零部件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布局。

节奏如何把握?

主持人(孙忞):我刚刚听下来,我们几位企业家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前瞻性的布局想得也比较清楚,作为投资机构,鼎晖百孚和中金对投资的前景和方向,也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感。

接下来想给大家挖一个小“坑”,我们觉得做企业也好,做投资也好,不仅仅要有方向感,更重要的是节奏感。在整个的大的方向上,我相信中国的半导体未来是有很大机会的。但是接下来这一两年我们怎么投?该做一些什么?我想挑战一下中金和鼎晖百孚的两位。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跟美国的存量比,大概只有不到1/6,我们每年的产值连美国的1/10都不到。但是这两年在中国,包括整个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周期里,短期内似乎看到有回暖迹象,所以想请两家投资机构讲一讲,对今明两年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发展趋势,是个什么看法?

但是接下来想给大家挖一个小坑,我们觉得做企业也好,做投资也好,不仅仅要有方向感,更重要的是节奏感。在整个的大的方向上,我们觉得中国的半导体,我们也相信未来是有很大的机会。但是接下来这一两年我们怎么投,该做一些什么,尤其我想挑战一下我们中金的和我们鼎晖百孚的两位投资机构,因为看到整个中国的半导体的市场跟美国的存量比,我们大概只有美国的我印象中1/6不到,我们的每年的产值连美国的1/10都不到,我们还持续地在落后。但是这两年在中国,包括整个世界的半导体的周期里面,短期内看到的好像是有点回暖。所以就想挑战的是两位投资机构,可以先讲一讲,我也希望我们湖州产投把这个记录在案,我们来看未来的一个走向,我觉得也很重要,就是对今年2024年、2025年的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到底是持续回暖还是什么样的一个周期,也想请应总,包括钟总,也包括我们企业家每个人,我觉得大家可以讲一下不同的观点。

应伟:我相当于兼了一个存储公司的董事长,所以对市场产业我也跟他们听了,听到他们刚才黄庆也讲了,前两年很难,今年开始恢复,这是一个从设计到制造晶圆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产业上,我觉得会比较好一些,总的判断上从市场来说,2024年开始有可能也会有机会。所以我也建议这些,如果半导体企业有机会要抓住能上就上,但是将来关键是科创板有点停了,但有很多渠道,从投资角度这两年是个好机会。现在基本上刚才看到黄庆说估值下降,希望创业者要下决心下降,就给摊薄,所以对投资机构来说是个投资的好方向。刚才我讲了投资方向逐步从设计到工艺设备和材料,慢慢要转移到譬如说现在说的人工智能,它是半导体的一部分应用,你可以比如GPU,你像英伟达GPU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是HBM堆叠技术,刚才说你投先进封装,投内存的堆叠3D设计,2.5D肯定是可以投。但这个生态很难,我觉得不太容易,这是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我可以投,所以我们基本上如果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节奏没有停,我希望现在团队是要越来越用功,有更好的机会,因为低点才觉得是个好机会,所以是个好时候。当然刚才黄庆也说了,我们支持我们被投企业,当他难的时候,我第二轮接着干,当然要挺过去,这也是很重要的。

对未来的展望

主持人(孙忞):最后我还想请每位嘉宾对于我们湖州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发展讲个一句话的建议。

周伟芳:2024年、2025年怎么看半导体的需求,其实就看贾总这边的产能在国内头部的那些晶圆厂的下单量是风向标,从而带动晶圆厂的产能稼动率的增加,就要开始扩产买设备了,材料、零部件上下链也全都起来了。

贾渊:我们目前产能下单已经相当饱满了。另外,现在就在等新的技术产品的到位,比如说我们的LOFIC技术,以进一步提升产能下单。后面更多地来看的话就是跟竞争对手的三堆叠技术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的各项功能总体来说都在往上走,产能需求都在往上走,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产品技术竞争力,相对来说逐渐领先了我们原来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未来的成长力度,也不能完全代表市场的需求的复苏力度。

主持人(孙忞):但韦尔半导体已经占到我们整个芯片设计企业产值很重要的一块了,我觉得也是证明短期内我们觉得看到比较好的迹象。最后我们希望每位嘉宾都能够结合我们今天的论坛,给湖州的未来的半导体产业生态有一句话的一个中肯的建议。我们先请佰维的黄总。我们依次过来。

黄炎烽:今天在座看到这么多的资本的精英,所以我觉得在人杰地灵的湖州这个地方,结合资金、结合政策、结合人才,湖州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会更迈进一步。

周伟芳:湖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人才辈出。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上,通过创新驱动,积极寻求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大力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正在形成一条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相信湖州将能够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己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不仅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汪明波:我们芯源微跟湖州也渊源很深,因为湖州已经有一定的产业的基础,像已经成功地引进了德清华莹、汉天下,还有湖州见闻录这些射频和化合物的企业,我们芯源微的一些产品也在这些企业里有应用,我想湖州应该走出自己的一个特色,围绕这个化合物和射频的中心向外辐射和布局全产业链,包括化合物和射频领域的材料、装备,甚至是我们终端的模组的使用,走出一条特色的路线。

贾渊:这个我还挺有经验,因为我们有个合作方韦豪创芯,所以基本上可以建议就设备材料和下游应用的模组模块方案,目前来看从这个地方作为一个立足点,我说的是半导体,医疗我就不懂了,从这个角度去出发,看看能不能扩大影响力和更多的产业圈。谢谢。

钟险:因为我们跟湖州产投合作比较久,也切实感受到了湖州近年来在产业和创投领域的高速发展。我建议湖州继续抓住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这两个抓手,发挥逐渐集聚的人才优势,借助像今天上午市里发布的这些好政策,叠加包括中金资本在内的投资机构助力,把高端的半导体产业链能够更好地打造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应伟:我觉得要仔细研究一下咱们产业链,半导体从设计没机会了就是咱们这个地方,我自己觉得就是刚才讲的设备材料就是工艺这块,工艺这块设备材料不可能做的,我们有个化工产业园区已经很好了,有个基础,所以在材料上并且有特色材料上,设备有特色设备上,我觉得去研究形成一个产业链,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尽快形成产业链,因为现在我自己觉得自主这块两三年就结束了,没那么悲观,包括长安存储的,包括中芯国际我们都聊过,没那么悲观,两三年内抓住机会,形成自己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链,不仅仅要挣钱,更重要的是为地方当地的产业服务,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主持人(孙忞):非常中肯,我听到各位无论是企业家,包括投资机构,帮我们金董和陈总总结一句话,我觉得大家都谈到的,无论是汪总、应总几位都谈到,包括贾总,湖州要走自己特色的产业工艺,包括产品,围绕着一些特色的工艺和产品,关键要识别好项目,趁现在半导体市场不是太好的时候,以低估值的吸引各种企业来入驻湖州,真正地建成一个未来湖州繁荣发展的半导体产业生态,我相信也是我们各位嘉宾的一个祝愿,谢谢,也谢谢各位嘉宾。

1 阅读:63

融资中国

简介: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